“清舒,你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啊。” 張氏說着,又夾了一筷子鲈魚,魚肉細膩,入口即化,真是難得的美味,“清舒,不是我誇大,你這手藝,一點不輸我們家酒樓的大廚。”張氏眯着眼回味着,頗為遺憾的道,“要我說啊,咱們就該開食肆,有你這手藝,那還不賓客盈門,日進鬥金。”
柳清舒聞言,輕輕一笑,“張姐姐你就别打趣我了,我這手藝也就在自己家裡露露手,哪敢跟酒樓的大廚相比?”說着,她擡手給張氏夾了一筷子鲈魚,“張姐姐,上次你說喜歡我做的清蒸鲈魚,今兒我特意去市場選了條最為肥美的,你可要多吃點。”
張氏笑笑,“你手藝好有目共睹,我可半點沒有誇大,”她家酒樓現在大受歡迎的那幾道下酒小菜,就是柳清舒和他們大廚一起改良的,至今仍是客人們的必點菜品。
“你做的豆幹兒和腐竹,到現在都是咱們酒樓最受歡迎的小酒小菜呢,對吧,夫君。”
狄明遠聞言點點頭,“是啊,”他放下手中的酒杯,認真道,“不少客人專門為了品嘗這幾道菜而特意來我們酒樓,之前,增加訂貨,原本是想綏陽這邊的酒樓也上新這些菜品,哪知,多定了貨,西臨的酒樓還是供不應求,根本沒餘量分給綏陽的酒樓。”
柳清舒抿着嘴擡眼望向坐在對面的狄明遠和張氏,見他們一臉認真,并不像在诓她,猶豫許久開口道,“我來綏陽後,青松接手了我的豆腐坊,我爹原先的豆腐鋪子也關了,回來幫青松一起經營豆腐坊,”
“我之前沒辦法供應更多的貨,主要還是因為人手不夠,現在我爹回來幫青松,人手也足了,若狄大哥确實需要更多的貨,可以去問問青松。”
狄明遠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那明日我便去一趟西臨,跟青松談談增加訂貨量的事。”
“不瞞你說,我早有打算,西臨酒樓的客人絡繹不絕,對那幾道的喜愛超乎尋常,我一直在考慮增加訂貨量,但之前......”他笑笑,“若讓你太過勞累,傅兄怕是要怪罪我。”
“青松接手後,我便又有了想法,但考慮到青松剛接手豆腐坊,怕他應付不過來,便想着再緩緩。”
那幾道小菜大受歡迎,柳清舒卻因為人手原因沒辦法增加送貨量的時候,狄明遠不是沒想過從其他地方進貨,豆幹兒風味獨特,是柳家特制的,找其他的供貨不可行,但腐竹所有的豆腐坊都有賣,狄明遠讓人買過一些,和柳家的沒甚區别,完全可以從旁的豆腐坊進一些。但最後,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但并非處于情分,他也是經過了多方考量。
一來,客人們對于豆幹兒的喜歡遠遠大于腐竹,此前,增加的訂貨量,多半是增加的豆幹兒的量。二來,供不應求的狀态更讓客人意猶未盡,更能讓他們再次光顧。第三,才是情分,尤其是青松和他堂妹訂婚後,便是一家人了,自然更要照顧自家人的生意。
狄明遠輕啜了一口清茶,“現在親家公和青松一起經營豆腐坊,想必人手是夠的,定能出更多的貨,到時,綏陽的酒樓也能上新那幾道小菜了。”狄明遠嘴角不由的揚起,他似乎已經能遇見之後生意火爆的場景了。
之前,狄明遠就嘗過柳清舒的手藝,知她極擅長烹饪,之前,酒樓的大廚研制出新的菜色,便很喜歡讓她幫着品嘗提出建議,每每她都能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既很好的保留了大廚的精髓,又巧妙的融入新意,酒樓的菜品日新月異,越發的吸引食客絡繹不絕的前來。可惜,後來青松幫忙送貨後,她便很少出現在酒樓,大廚為此還惋惜了很久。
狄明遠猶豫許久,還是開了口,“弟妹,我有個不情之請,不知道當不當講?”
柳清舒溫婉一笑,“狄大哥但說無妨,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氣。”
狄明遠心感寬慰,緩緩開口道:“我一直有意推出一系列以豆制品為主打的創新菜肴,意在通過特色菜品吸引更多食客。弟妹你廚藝精湛,若得空,能不能請你去酒樓坐坐,幫着嘗嘗味道如何,給點指導意見?當然,此事全看弟妹方便,若覺得為難或實在不得空,便當我未曾提過。”
“狄大哥言重了,能盡一份力,我自是樂意之至。”柳清舒笑笑,“隻不過,指導就言重了,我平常喜歡研究一點吃食,勉強研究出了一點心得,倒是可以以食客的角度,提一點小小的意見。”
狄明遠聞言大喜,連聲道謝:“那真是太好了!弟妹的幫忙,這批新菜色定能大受食客歡迎,”他思考片刻後繼續說道,“至于報酬方面,狄某定不會虧待了弟妹,除了應得的薪酬,還會按銷售額給予分成,弟妹,你看如何?”
柳清舒沒想到狄明遠還打算給她報酬,本就是順便幫點小忙,哪還能收報酬。她輕輕搖頭,說道,“狄大哥客氣了,不過是舉手之勞,報酬就不必了,都是一家人,就别這麼見外了。”
狄明遠聞言,也不再客氣,“那就多謝弟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