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農門貴子(科舉) > 第5章 第5章

第5章 第5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四月中旬。

魏家村村頭,驢車聚集。

等魏家人趕到時,天色剛破曉,為了不在路上浪費時間,大家都早早起來準備,然後來到村頭位置,等太叔公帶着他們一起去縣上。

這幾日,魏六三和劉氏好說歹說,總算從村裡半租半借了兩輛驢車出來,可以坐得全魏家人。

但又為賺回錢,車上放了一大堆雜七雜八的東西,頓時空間又狹窄起來。

于是,魏平安坐在他爹魏元仲的腿上,而他娘王氏的懷裡則是抱着他的小妹魏苗,其他人大多都如此。

凡趕着驢車的,都裝着各種各樣的東西。

太叔公是個精神矍铄的老頭子,見人都來齊後,捋着花白的胡子,就提議出發。

驢車哒哒走着。

從天色初破曉走到太陽出山後,魏平安估摸着過了兩三個多小時,才來到縣上。

魏家村所屬的桐鄉縣。

首先,魏平安看到的便是那熱鬧的城門。

城内城外,人來人往。

一道城門阻隔着人流,走近一看,魏平安看到城牆上三個繁體字,在本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他眼裡,一眼就認出來是“北直門”。

守衛确認好憑由後,一行人便進入北直門。

一進來,驢車剛走數十步過橋,周圍便像換了天地一般。

“紅棗,紅棗,十文一斤!”

“母雞一百二十文一隻!嫩雞七十文一隻!”

“包子!肉的兩文!素的一文……”

吆喝聲此起彼伏,比北直門城門外不知熱鬧幾倍。

而進城的魏家人,一切都新奇得很,忍不住到處左瞧瞧、右瞧瞧。

劉氏聽到街上賣的東西還時不時被吓一跳,怎麼這麼貴,随即眯起雙眼,東張西望,在心底打量着他們帶來的東西應該賣多少價錢?

魏平安也忍不住到處張望,縣城果然繁華,就北直門内的一條街道,都比鎮上繁華,更不要說他所在的魏家村了。

驢車在人流中艱難穿行,一番兵荒馬亂之後,衆人終于在一個角落找到了一片空地。

作為一家之主的魏六三先行下車。

将繩子挽了兩圈,看向魏元仲和魏元叔:“老二,老三,你們去幫太叔公搬運那些桑苗,老大跟我去看看有沒有做工的地方。”

“老婆子注意着孩子們,家裡帶來的那些東西能賣就賣,等日頭當中的時候,我們就在北直門集合。”

“知道了,爹。”

“知道了,阿爺。”

魏家的小輩都認真地回答。

魏平安卻偷偷地把包着藥草的衣服抱在懷中,裡面藥草有的他有把握,有些他沒有把握,但一切都還要先去找個藥堂看看,至少也要先了解下價錢。

于是下車後,魏平安就不時到處觀望。

待阿爺離去後,魏平安就立馬抱住劉氏的手,撒嬌道:“阿奶,我能去附近逛一下嗎?”

“就你最精明!”劉氏看着衆人眉頭一揚,摸索着錢袋子,摸出一排銅錢,一個一個數着,給了每個孩子三文錢,“别跑遠了,平春年歲最大,看着點弟弟妹妹,過一會兒就回來。”

“阿奶最好了!”衆人立馬歡呼着團團離去。

才走幾步,魏平安婉拒了要牽着他的二哥魏平夏,隻是托二哥看着阿姐魏喜和小妹魏苗,自己則是拎着個小破衣服包的藥材,說自己打算去其他地方。

“魏三兒,你要去哪裡去?”正說着,小堂弟魏平江的聲音響起。

魏平安聽到立馬拔腿就跑,拐進另一處街道,一溜煙兒就沒了影子。

呼——呼——

魏平安一邊喘氣一邊慶幸。

魏家就他和魏小四兩個年紀相仿,兩人又常在一起玩,關系好,平常有事也大多一起,但今天實在不行,去藥堂的事暫時還不能讓魏小四發現,否則太難向魏家解釋。

雖然有點兒愧疚,但魏平安腳上跑得更快。

他時不時觀察着路,然後飛快轉進一條新的街道。

新的街道比西直門附近那條街更加整齊。

統一的下面店鋪、上面住宅的樣式,店鋪中有賣包子的,賣核桃的,賣點心的……隻是聽着東西賣得要更貴些。

魏平安停下腳步,待胸口平複後,觀察一會兒四周,走進了一個生意慘淡的小店鋪準備問路。

其他店鋪人太多,店家忙,一般來說很少回答與買賣無關的問題。

“伯伯好,你知道北直門附近有哪些藥堂嗎?”

櫃台上,中年男子一身葛布褐衫,手支撐在桌上,打着哈欠,并不理睬魏平安。

魏平安看着,然後識趣地遞上三文錢。

中年男子看了眼錢,撇了一下嘴,但還是接過來,有氣無力地說着,“街頭往西走一百步,轉到河西街,有一家回春堂,往東走三百多步,到中城翠玉坊那條街上,有一家仁和藥堂。”

魏平安道謝後去到街頭。

他知道古代的一步是指左右兩步,一百步還不到兩百米,于是先向西,看離得較近的河西街上的回春堂。

那位店家雖然看着不靠譜,但竟然給的是正确位置。

隻是回春堂附近病人一個接一個,魏平安怕打擾到别人治病救人,還是選擇先去另一家仁和藥堂看看。

回到街頭,向東進入中城翠玉坊。

沿街三百餘步,魏平安看到了仁和藥堂,較周圍其他店鋪,堪稱富麗堂皇,裝修明顯比之前的回春堂好了不止一籌。

上下兩層樓,大門口貼着兩副對聯,上面仁和堂的招牌也是鎏金樣式的,閃閃發光。

隻是藥堂内明顯冷清。

甚至隻有一個束發童子在裡面,他看着比魏平安高一個個頭,拿着書坐在櫃台一旁的小凳上,一手托着書,另一隻手拿着筆在紙上寫寫劃劃。

魏平安喊了好幾聲都無人回應,隻得先進去,想直接叫那名正看書的童子的。

“好難啊!怎麼這麼難……”

魏平安聽到童子小聲嘀咕着,忍不住湊過去看,隻見書上一堆繁體字,他勉強解讀了出來: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

幸虧這個葭字是本字、無繁體,而他又學過《蒹葭》,知道葭是蘆葦的意思,否則連這個葭都會一臉懵。

魏平安心想。

随即思考起來,良久,開口道:“葭十三尺,水深十二尺。”

這是一道經典的勾股定理題,雖然魏平安早就将他的數學知識還給了高中老師,但對于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他還是知道的。

設葭為x尺,水深則為(x-1)尺,另一丈十尺,故水寬十尺,葭生方池中央,故葭離岸五尺,用勾股定理可得x為十三尺,故葭為十三尺,水深十二尺。

魏平安一邊思索一邊斟酌用詞,“方池一丈,蘆葦在中央,高出水面一尺,所以蘆葦離岸五尺,水深為蘆葦長去掉一尺,如此……”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