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武則天新史:仕女長歌:唐朝的女人 > 第165章 皇帝難躲監國算計 先慮敗征讨變懲戒

第165章 皇帝難躲監國算計 先慮敗征讨變懲戒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李治還在笑着問長孫無忌:“監國說得對,監國能認同朕的想法朕很欣慰,所以對于高句麗一戰勢在必行,監國以為兵力多少合适呢?朕知道父皇的兩次征讨高句麗,一次是兵力十萬,一次是三十萬,監國以為朕應該選擇多少合适?”

李治倒是想要長孫無忌二選一選三十萬,但他心裡也明白三十萬對于自己基本沒有可能,所以十萬兵力的可能性最大,不過能有十萬李治也算滿足了,再者就算長孫無忌選了十萬,自己還不能再摳摳搜搜加三五萬嗎?最不濟也能加一兩萬吧!

在李治的美好幻想中,長孫無忌慢慢的伸出了一根手指頭,李治看着一想果然如此,道:“長孫大人是覺得十萬合适嗎?可是朕以為十萬是不是少了點,畢竟高句麗狼子野心,朕以為十五萬比較好,監國以為呢?”

長孫無忌安靜道:“皇上,老臣說的是一萬。”

李治笑着道:“十一萬嗎?是不是能再加一萬?十二萬。”李治想着事情果然這樣,說是三五萬,讨價還價就是一兩萬,正所謂“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這個道理李治懂。

隻見長孫無忌面無表情道:“皇上,老臣說的是隻有一萬。”

長孫無忌的一句話把李治的笑凍結在了臉上,所以不是十五萬,不是十一萬,也不是十萬,而是一萬?

李治愣了一下才面臉通紅的站起來道:“是朕聽錯了嗎?長孫大人是說多少兵力?”

長孫無忌依舊鎮定道:“皇上,老臣說的是,一萬兵力。”

李治寒着臉一字一頓道:“長孫大人是在戲弄朕嗎?”

長孫無忌道:“皇上何出此言?老臣甚是惶恐。”

李治聲音已經顫抖喊道:“打什麼戰隻要一萬兵力?高句麗是一萬兵力就能解決的問題嗎?如果能這麼簡單,那還至于父皇幾十萬大軍禦駕親征嗎?你給朕這一萬兵力夠幹什麼?”

不怪李治生氣,他預想過三十萬,預想十五萬,最不濟也預想過十萬,沒想到長孫無忌的一根手指頭什麼也不是,不是十萬,不是十萬加一萬,而是隻有一萬,這讓李治怎麼忍?十分之一的兵力?他和先帝都是皇帝要這麼區别對待嗎?這還打什麼戰?就靠這點人征讨高句麗長孫無忌是不是就想希望自己輸?這不要說是李治,就算是個喘氣的人都應該生氣,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但現實可以骨感不能骨折,骨灰啊。

隻見面對李治的氣急敗壞,長孫無忌依舊不疾不徐道:“皇上,臣這麼安排也是有考慮的,皇上剛剛也說了,高句麗無視我大唐上國威嚴侵擾新羅之地,所以新羅王派遣使臣來求上國主持公道,可是不管高句麗還是新羅、百濟都是我大唐屬國,既然屬國之間有紛争,我大唐作為上國略施懲戒即可,即是懲戒,又何須大動幹戈?也就不需要大軍前往,畢竟沒有必要,再者隻為懲戒一藩屬國而興師動衆大軍前往高句麗之地也是勞民傷财,這就得不償失,因此老臣以為着一萬人馬對高句麗略施懲戒即可,這是老臣的提議。”

李治愣愣的看着長孫無忌,李治說過的話長孫無忌說了,也認了,李治這時候也想到了剛剛長孫無忌不止一次的說過懲戒,自己還誇獎他說得對,“朕很欣慰”,這個話自己要不要認?如果自己不認還能說大不了“乞骸骨”退位讓賢嗎?他剛剛可以對朝臣這樣,卻不能對自己的舅舅這樣,因為現在長孫無忌說的有理有據,把他說的啞口無言。

可是如果認了,自己這麼費勁兒巴拉的就是為了這一萬人?李治不想輸,也不敢輸,這是他跟朝臣的賭局,是他的立威之戰,如果輸了的話他和朝臣就是此消彼長的态勢,所以長孫無忌為什麼這麼算計自己?是他有異心嗎?李治不敢想這個問題。

長孫無忌為什麼這麼安排?還是輸不起,如他所說對高句麗略施懲戒,而不是大動幹戈,這樣即使輸了影響也不會太大,懲戒赢了就是皇帝的功勞,懲戒輸了就殺了蘇定方平民憤,這就是長孫無忌小輸等于不輸的打算。

還有就是長孫無忌對于李治的良苦用心,現在這個對高句麗略施懲戒的建議不再是李治提的征讨高句麗,而算是他這個監國提出來的,所以還是一樣的道理,懲戒赢了算是李治的功勞,輸了的話,面對朝臣的責難和非議,長孫無忌也會擋在自己的外甥前面,建議是他提的,出了問題就來找他算賬,不關李治的事,殺蘇定方平的民憤,那長孫無忌擋的是官憤,這就是打戰未慮勝先慮敗,長孫無忌想要未雨綢缪李治的後顧之憂。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長孫無忌也期望用這樣的方式讓李治知難而退主動放棄這一戰,這是長孫無忌最希望的結果。

可是這在李治眼裡反而成了長孫無忌代表朝臣對自己的刁難,所以自己要怎麼做?

李治現在面對的是二選一的問題,是收回自己踏出去的一步繼續做朝臣的乖寶寶?還是接着自己踏出去的第一步繼續走出第二步?這時候李治想到了如意對他說過的一句話,不做固然不會犯錯,卻也不會有任何收獲,自己一直畏畏縮縮什麼時候才能獨當一面?故步自封隻會把自己困在原地,隻有有勇氣走出去第一步才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哪怕是錯!

最終李治死死的盯着長孫無忌道:“一萬人,那就按長孫大人說的辦,這一戰,朕一定會打!”

看着李治的決絕長孫無忌隻能長歎一口氣,或許李治真的成長了,隻是不知道這是好是壞,這就是家長對于孩子成長的煩惱吧。

李治一直想要征讨高句麗的事情就被這麼解決,李治今天看似赢了,實際上隻是赢了一個面子,局勢依舊在長孫無忌的掌控之下,征讨也變成了懲戒,他想要的大戰也隻有一萬人可用,這麼少的人失敗的可能性無限增加。

所以退朝之後李治依舊沉浸在被長孫無忌的算計中,紫宸殿也沒有去直接氣呼呼的就回了後宮。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