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開,是一個帶着紅繩的翡翠玉佩。
夕瑤拿着玉佩看,隻見這玉佩約莫一個拇指大小,上面雕刻着祥雲紋。翡翠紋理細膩,觸感柔和,綠色鮮豔飽滿。就是不需要太懂行,也能知道這是塊水頭不錯的玉佩。
夕瑤吸了吸鼻子,隐約好像聞到了一絲熟悉的味道。
“囡囡,你這是哪裡撿到的?”
囡囡有點猶豫,遲疑着不敢說話。
“你看吧,她說不出來了。哪裡會有這麼貴重的玉佩等着她撿?”海妹看女兒這副樣子,氣不打一出來,又想拿起藤拍。
“哎呀,海妹姐,”夕瑤用力搶下她的藤拍,“你别急啊,總得讓孩子說完。”
“囡囡,”夕瑤蹲不下,隻能把孩子抱到邊上的圓凳上站着,兩個腦袋差不多高低。
她直視着孩子的眼睛,盡量把聲音放柔和,“我相信咱們囡囡不是那種随便拿人東西的孩子對不對?和姨姨說說,這個玉佩是你哪裡撿到的。”
“牆裡,”囡囡小聲回應着,看海妹兇巴巴的眼神殺來,又忙不疊想要躲到夕瑤後頭去。
夕瑤轉身,用身體擋住海妹的目光,繼續問,“哪裡的牆裡?你怎麼知道牆裡會有玉佩呢?”
“我看到有個人把東西放進去,然後......”囡囡說不下去了。小家夥其實心裡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偷還是撿,所以心慌得很。
“你是說,你看到有個人把東西放到牆裡面去,然後你好奇他放了什麼,就去拿回來看了?”
“嗯”,孩子點點頭。
事情是弄明白了,但是似乎更奇怪了。怎麼會有人把這樣一塊挺貴的玉佩放到牆裡面去呢?三個大人對視了一下,均想不明白。
“你是什麼時候看到這個人把玉佩放進牆裡的呢?”
“昨天晚上。”
夕瑤和海妹對視了一眼,昨晚,那就是隔壁辦“喜事”的時候?
“囡囡,昨晚你不是一直和阿娘在一起麼,你什麼時候看到的?”海妹盯着她問。
囡囡的聲音更輕了,整個人都要縮起來了,“昨天晚上,門口的轎子過去以後,我和阿娘說我要上茅房......”
三個大人,這下是真聽明白了。
昨日夜裡,隔壁家辦宴席,敲鑼打鼓地把附近的鄰居都吵醒了。海妹帶着孩子也在門口看熱鬧。因為大晚上的,又是這種事情,多少心裡有點膈應,海妹便全程拉着囡囡,不許她亂跑。
可是小孩子麼,第一次看到這種事兒,總是好奇心重一點。于是騙過母親,說是上茅房,偷偷跟着來擺禮盒的丫頭小厮,這才看到了大人們沒看到的事兒。
她領着三個大人去看那面藏了玉佩的牆。
其實也不是什麼特殊的牆,就是霞灣巷轉角的一面老舊的磚牆。這個轉角,下面是個雜草叢,如今開了春,蚊蟲多,所以平日裡行人都是匆匆走過,唯恐被蚊蟲叮咬了。
囡囡走過去,站上那個雜草堆下的小土坡上,從牆上抽出一塊磚頭,指了指裡面,“我就是從這裡找到的。”
“誰會把東西藏在牆裡啊?”海妹喃喃自語。
但是不管怎麼說,囡囡小朋友總歸是說謊了,看起來一頓排頭是逃不掉了。
回去的路上,她耷拉着腦袋,小小的背影,竟讓夕瑤看出了幾分視死如歸來。
再回到海妹家,天已經完全黑了。夕瑤環顧了一眼海妹的廚房,看起來剛剛為了教訓孩子,飯菜啥的都還沒準備呢。
唐家父女邀請海妹帶着孩子一起吃飯,海妹一開始怎麼都不肯。“都拿了你家一條魚了,怎麼還能上你家蹭飯呢?”
“海妹姐,”夕瑤換了個策略,“就算你不餓,我和爹爹,還有囡囡都餓了啊。大家都還沒吃飯呢。我這不是膝蓋磕着了麼,蹲下燒火也不方便,你就當是幫幫我呗,去我那裡,我燒菜你幫我燒個火,回頭兩家人一起吃。”
眼看着海妹還在猶豫,夕瑤繼續勸說,“去吧去吧,這樣大家都能快點兒吃上飯。另外,聽說海妹姐的豆腐做的好,要是今日還有多的話,咱們做個煎豆腐吃?”
一說豆腐,海妹的眼睛就亮了,“有,今日老豆腐和嫩豆腐都有呢,我都帶上些,老的煎着吃,嫩的做個拌豆腐,我還有開春的時候腌的香椿呢,切碎了拌在豆腐裡也好吃。”說着,吩咐囡囡拿上東西,風風火火地就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