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兮市。
夜已深,一處靜谧的小院裡,仍亮着點點燈光。
這是林南一的住處,林南一喜靜,尋了好久才得了這麼個地方。
屋内,洗漱後的林南一,半靠在床頭,手捧一部泛黃卻保存完好的筆記,借着床頭暖黃色的燈光細細琢磨。
筆記是林南一從進入研究所時就帶在身邊的,算是她私人的研究筆記,上面有她在資料庫裡待了三天才得來的有關大良國的所有記載。
墓群的發掘結束了,但對大良國史的研究才真正開始。
【安陽十五年,七月十四。北域亂,帝征百官之意,欲尋平亂之将。百官無顧百姓之意,衆派傾軋,帝怒而斥。顧史薦以忠武大将軍,監禮司趙通海駁之,木士相助,帝終降旨令其為平北帥使,平北域之亂。】
【後,帝平内亂,監禮司趙通海、監戶司方遠山革職查辦。】
【朝會散,葉侯怒極,以言威木、火二史。】
——木士實記
除了這部筆記,林南一的一旁還放着一另沓資料,都是近幾日研究所整理出來的有關大良國的資料。
在做了标記的那頁,還有這麼幾行字:
【安陽十五年,七月十四。帝聞北域之亂,急召百官于朗清殿,欲尋大将征北域。怒百官之私,木、火二士以忠武大将軍江易武薦之,帝悅,命之平亂。後,令羽軍拿趙、方二官,革職查辦。】
——火士·顧煦[顧韶陽]實記
燈光下,林南一看着筆記出神。
在史官墓群被發現前,考古界有關大良國的所有認知都來自于多年前被發掘的大良國皇陵中曆代皇帝所撰寫的幾部簡單的記事冊子,以及大良國後曆代王朝對其隻言片語的介紹。
也因此,考古界對大良國的研究并不系統。
這也是此次史官墓群發掘讓整個考古界振奮的原因。
林南一同樣為此感到欣喜,她從未見過如此記史的朝代。
陽國幾千年曆史,各代也不乏有能力出衆的史官,但是唯獨大良國,不出野史,隻有正史,并以火士、木士、風士三家相互印證,成真正的大良史。
大良國史之完整,三士所記史事之公正嚴明,讓林南一歎服。
這次發掘讓林南一無比震撼,起先,在墓群未曾被發掘時,林南一隻覺得這大良國當真神秘,這史官也是不甚負責,如此龐大的國家,竟然隻在後代的史書中留下了有關于它的隻言片語。
但當史官墓群被發現時,林南一才覺得,當年的大良國一定經曆了什麼巨大的變故,大到讓他們不得不将這段曆史深埋。
除卻這些,專記朝堂百官之史的木士一脈是最讓林南一摸不着頭腦的。
三家記史均标明出身,火、風兩家也寫記史人之名,唯獨木士,有人留名,有人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