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養馬城後,秦良玉明顯感覺城内氣氛與她離開時的不同。
可以說是煥然一新。
甚至連城牆、街道都幹淨了許多。
除了空氣中彌漫着的淡淡血腥味,宛如一座新城。
秦良玉正四處打量着,秦邦屏從遠處大步走來,還未說話,秦良玉便問:
“如何?”
秦邦屏知道她問的是戰況,便道:
“昨日劉總兵親率大軍接連拿下海崖、海門兩關,剛剛又傳來馬總兵攻下海雲關的喜訊,我們距離海龍囤又近了幾步。”
“可也不至于如此......”秦良玉看到幾個士兵竟拿着掃帚在掃街,皺眉道。
“李總督率兵親自從重慶過來,不日便會到達。”秦邦屏順着秦良玉的目光望去,了然道。
“這是馬孔英安排的?”秦良玉又看到幾個白杆軍的身影,“讓你負責?”
秦邦屏點點頭,道:
“馬總兵出發前讓我負責督工,把養馬城裡裡外外打掃一遍,其他幾路總兵這幾日可能也會陸續過來。”
“阿民呢?怎麼不見他?”秦良玉問。
每回她回來時,秦民屏都會第一個過來迎接她,今日竟不見人影。
“土司和阿民率領五百白杆軍與馬總兵同去海雲關,現在估計已在趕回的路上。”秦邦屏道。
秦良玉頓了頓,沒再說話。
這次帶來的五千五百名白杆軍,不知能有幾人回。
七日後,三渡關傳來大捷。
總兵陳璘、李應祥、副總兵陳良玭率領白泥、龍泉、烏江三路軍,同日抵達養馬城外。
馬孔英、劉挺、曹希彬親自去城外迎接衆人。
吳廣和童元鎮聽聞,也從江水口趕到養馬城。
八路軍馬終于在養馬城彙合。
次日,李化龍率軍抵達養馬城。
衆人共商攻打海龍囤之事。
此前,馬孔英和劉挺已攻破五關。
隻剩下龍爪、鳳凰嘴、土城和月城,便可直逼海龍囤下。
劉挺自請攻打土城。
吳廣自請攻打鳳凰嘴。
馬孔英不甘落後,也走至帳中央,自請攻打月城。
隻剩下一個龍爪,帳中其他的五路總兵面面相觑,都向前邁出了半步,卻又止住。
李化龍望着衆人,欣慰地笑了笑,道:
“衆将如此,難怪一路勢如破竹,恰好剩下四城,兩路軍攻一城,于海龍囤外彙合。”
“領命。”衆人齊聲應道。
南川、綦江兩路攻打土城。
合江、永甯路軍則攻打鳳凰嘴。
烏江、沙溪路軍攻打月城。
興隆和湖廣偏橋則攻打龍爪。
軍令一出,各路總兵各自回去點兵出發。
一月後,四城皆破,衆軍共集海龍囤外。
尚不及慶祝,前方卻傳來總督李化龍喪父的消息。
此事一出,别說是慶祝,全軍哀默。
李化龍徒跣墨縗,毫不耽擱,仍舊指揮攻囤。
海龍囤被楊應龍倚為天險,即便囤前九關皆破,攻入城内也不易,尤其囤前極險,各路兵馬接連敗回後,皆盯着囤後。
馬孔英想起秦良玉和她的白杆軍,主動請纓,帶兵從囤前攻進[1]。
李化龍不禁對馬孔英又高看了幾分。
南川路軍一路攻進,勢如破竹,本就領先其他幾路軍馬。
較難攻的桑木關、婁山關,也全被他拿下。
之前因為時間緊迫,他尚未來得及與他單獨談過。
隻聽聞他軍中有支白杆軍,讓敵軍聞了丢盔棄甲,也不知是真是假。
李化龍站在帳台前,目光越過衆人,落在站在角落裡的秦良玉身上。
一身銀色盔甲,身形挺拔,氣勢不凡。
雖是女子身,卻比旁邊的将士高出不少。
或許,傳言不虛。
李化龍應允。
劉挺也自請協助馬孔英,從囤前攻入。
其他六路則輪番進攻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