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大奶奶聽到這話下意識看向蘇末的左肩,嘴上打岔道:“人家小情侶的事怎麼好意思拿出來說,對了,既然韋太太沒來我給她打個電話問問吧。”
“這有什麼不能聊的,咱們也不是外人。”陸三奶奶拉住想要起身的陸大奶奶,“不用打電話,芳瑩專門寫了張單子列明了需要注意的事項。”
老太太念叨道:“我這心裡其實也好奇,你們昨兒到底幹什麼去了,上午還發燒了真是夠吓人的。”
陸大奶奶心頭一緊,“嚴重嗎?去醫院了沒有?”
蘇末笑笑道:“林醫生來看過了,沒什麼大事。”
“望城也喜歡我當年寫那本《江湖俠義錄》,昨天就跟他聊了聊這本書,聊得太投入倒沒感覺到冷……”蘇末見二人都很好奇,便将昨天的行程真假半摻的講了一下。
“林先生也是姐姐的書迷?”陸三奶奶聽完很驚訝,很快又了然道:“姐姐的書這麼有趣,沒人會不喜歡。”
“當年我是在叔叔那看到這本書,驚為天人,當即被姐姐的才華折服……”
蘇末被她誇張的表情給麻的不行,趕緊打斷她,“哈哈,好了好了,這要是讓外人聽到還以為我寫了什麼絕世佳作。”
陸三奶奶坐到她旁邊不依道:“我這可是肺腑之言,說起來,姐姐你知道芳瑩最喜歡你哪篇作品嗎?”
“篇?應該不是小說吧?是我以前寫的時評嗎?”蘇末想了想問到。
“是早年你在津城日報發的關于婦女覺醒的那篇文章,她還特意剪下來貼在本子上珍藏。”
“婦女不光要與時俱進走出家門去工作,思想上也要革新……”陸三奶奶說着拍了一下腦袋,“哎喲,具體的我給忘了。”
老太太用手指虛空點了點她,“你就記得那些小說劇情了,茉莉這篇文章我也有印象,當時是去參觀完紡織廠後寫的?”
蘇末點點頭,“在那之前我想的比較簡單,覺得女人都走出家門自食其力、能自己養活自己了,在外面看得多了思想自然而然的會産生變化。”
“可是跟那些女工的交談讓我很難受,”蘇末慢慢回憶起往事,“我記得當時廠裡有個女工,手特别巧、效率很高還很能吃苦,一天要工作12甚至16個小時,她的收入也很高,比當時大部分男工人掙得更多。”
“那時候有些家庭有一個工人養家日子就不會太難,我就問那個女工,我說你丈夫在哪個廠?你們家兩個人掙錢能存下來的錢多嗎?未來有什麼規劃沒有?”
“她跟我說她在紡織廠工作太忙了顧不上家裡,她男人就在家裡照顧孩子和老人,”蘇末說到這長長歎了口氣,“我當時想着,以往是男主外女主内,這個女工家反過來,倒也很先進嘛。”
“可是仔細聊下去才發現,女工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可并沒有因此獲得一家之主的地位,相反婆家認為她不夠顧家,她掙得多不敢停工自然不敢懷孕生孩子,婆家覺得她不能傳宗接代是不孝。”
“丈夫便拿她掙的錢養了個小妾……”蘇末見陸三奶奶一臉吃驚,不由得苦笑,“覺得匪夷所思吧?靠着妻子做工掙錢養家的鄉下人家,居然還要養個小妾。”
“關鍵在婆家、周圍人的閑言碎語影響下,那個女工竟然不覺得這樣不對,相反真的對自己不能照顧家裡、不能給夫家傳宗接代感到愧疚。”
“這,這,”陸三奶奶瞠目結舌,“她不是因為做工才沒時間生孩子嗎?”
老太太跟着歎氣,“哎,這女人從小在娘家被規訓、嫁到婆家又被夫家規訓的話,思想上就已經根深蒂固了。”
“對啊,娘家、夫家,女人自己的家在哪?明明自己能掙錢養活自己、養活整個家,可那個家對她沒有尊重隻有打壓,隻因她是女人。”
“回去後有感而發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說不能隻想着讓女人出走家門掙錢,還要讓她們意識到她們能自由支配自己掙的錢。”
“其實也是摸索着來,”蘇末笑笑道,“我當時還辦了個學習班,希望能借此來改變一下大家的思想,結果根本沒人來——像我剛剛說的那類女工,每天不是出工就是睡覺,哪還有精力來參加學習班。”
“那後來呢?”陸三奶奶追問到。
“後來茉莉想了個辦法,要深入到工廠裡面去,”老太太接話到,“她參觀那家紡織廠當時資金出了問題,茉莉投了一筆錢進去、又發動關系幫着拓寬了廠裡的銷路,占股不少但分紅沒揣進自己包裡,拿出來給廠裡的女工用了。”
“工廠裡面工人的收入都是跟工時挂鈎,這也是那些女工一天出工十幾個小時的原因,我當時是提高了小時工費,然後強制縮短大家的工時,最後才在廠裡開辦了學習班。”蘇末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