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選秀後朕揣了皇後的崽 > 第38章 小昏君想吃軟飯

第38章 小昏君想吃軟飯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金銮殿上天子龍顔大怒,百官皆噤若寒蟬不敢妄動,岑太師和蕭首輔相視一眼,一同上前撿起了被天子丢在地上的答卷。

随着翻閱紙張的“沙沙”聲響起,二人的面色愈來愈凝重。這些答卷十中有五答得十分平庸,有些甚至不知所雲,毫無會試的水準。

連瑜面色陰沉:“科舉舞弊已然做實,你們幾個會試考官,究竟誰有貓膩,還不如實招來?”

按照大昭慣例,會試考官由禮部提名皇帝欽命特派。

為了制衡朝堂,連瑜特地從名單上選了岑太師一派的趙翰林作為主考官,蕭首輔一派的曾翰林作為副考官,還扒拉了一個沒站隊的李翰林出來作為副考官,沒想到這都能出岔子。

三位翰林仍是喊冤,岑太師看着跪伏在地的趙翰林眼神定了定,率先開口:“陛下,微臣覺得趙翰林品格端正,斷不會做舞弊之事。反倒是曾翰林甚為可疑,微臣記得以前都察院就彈劾過他收受賄賂,想來并非是空穴來風。”

見岑太師矛頭直指自己的人,蕭嶺不甘示弱反擊回去:“岑太師可不要血口噴人,曾翰林被彈劾的事并無實據,不過是有人惡意中傷罷了。”

他又向連瑜說道:“陛下,趙翰林家裡清貧,連買馬匹的錢都沒有,每次上朝都是騎驢而來,微臣覺得應是趙翰林不敵錢财之誘犯下大錯!”

兩個大佬都發言了,後面的人也跟着附和。岑太師一派都自認是清正之人,堅信趙翰林絕不可能徇私舞弊。

而蕭首輔一派,雖然他們自己也懷疑……算了,不管這家夥犯沒犯事,先保了再說。

兩邊都不保的李翰林:“……”

李翰林有些慌,更加賣力地喊起冤來。

連瑜聽他們吵嚷得頭疼,直接一拍龍椅道:“都閉嘴!到底是誰徇私舞弊,朕派錦衣衛搜查便知!”

連瑜當即下了谕旨,怕錦衣衛衛隴有什麼拿不準的地方,還派了廖直去協助搜查。

天子不說散朝,百官隻能站在朝堂上一同煎熬地等待。

錦衣衛先查了曾翰林的家宅,從其家中搜羅出二十多萬兩的金銀,還搜到了一冊記載着收受哪些舉子每人多少錢的賬簿。

賬簿呈到了禦前,連瑜翻開一看,這貨膽子不小,居然收了二十二人的錢。

他将賬簿摔到曾翰林的身上,斥道:“你還有什麼話說?”

曾翰林在看見那本賬簿時就已閉上了眼睛,他絕望地叩首:“微臣罪該萬死,無話可說!”

不知是不是被吓到了,錦衣衛下一個消息還沒傳來,就有人受不住壓力認罪:

“陛下!微臣也拿了舉人的錢,微臣認罪!”

衆人本以為此人是李翰林,聞聲一瞧,居然是清正一派的趙翰林!

岑太師當場瞪大一雙老眼,指着趙翰林氣得說不出話來。

連瑜怕岑太師氣出來個好歹,連忙使了眼色讓喜公公過去照看。

随後他看向趙翰林:“你收了哪些舉人的錢?一共多少錢?”

趙翰林面容晦暗,他低聲道:“微臣收了舉人孫明輝的錢,一共十萬兩。”

連瑜:“十萬兩,就他一個人?”

“回陛下,是。”

一旁本來心如死灰的曾翰林突然激動起來:“什麼?十萬兩?孫明輝才給我五千兩!他一個人就給了你十萬兩?那我這二十二個人才收二十萬兩算什麼?”

連瑜:算你便宜。

錦衣衛全部搜查完畢來回禀,三名主副考官中唯有李翰林是清白的。

這場科舉舞弊案發生的起因是有名舉人是曾翰林妻子的遠房親戚,給曾翰林送了三千兩銀。曾翰林本身性子貪婪,又覺得是自家夫人的娘家人便收了這錢。

這名舉人也是夠仗義,轉頭就把自己這門路告知了一同參加春闱的好友,其好友又将消息給自己的好友,最後糾集了二十來人給曾翰林送錢。

曾翰林庇佑那麼多人心裡也很慌,他知道李翰林是個老實木讷的不用擔憂,但是趙翰林可是岑太師那邊的人,為人清廉做事謹慎。

結果正逢趙翰林這幾日偏頭痛,監考的大事小情都交給了他來辦。

曾翰林登時一喜,膽子也就大了起來。

連瑜看向趙翰林:“你發現了曾翰林與那些舉人的勾當,所以故意說自己偏頭痛?”

趙翰林低下頭:“是,會試前半月微臣觀曾翰林形迹鬼祟,便派人跟蹤了曾翰林。”

那時趙翰林收了孫明輝的錢,曾翰林的行為正和他意。

這位趙翰林原本也是個清湯大老爺,為人學問精深頗有才思,早年為官政簡刑清,頗得民心還曾考評上等。

連瑜盯着趙翰林好一會兒,發問:“趙愛卿,朕記得你一向清廉,為何要做這種事?”

趙翰林猛地擡起頭,聲音悲怆地喊道:“清廉當不了飯吃啊陛下!微臣的母親等着這救命錢啊!”

翰林俸祿微薄,一年幾百兩銀子隻夠住在偏遠的小宅子裡,請兩三個下人,清苦是免不了,但那麼多年也都過來了。

奈何趙翰林家中五個兒子,近年兒子們均已長成,迎娶幾個兒媳婦所需的聘禮高達萬兩。

趙翰林愁白了頭變賣家産湊聘禮,誰知聘禮還沒湊夠,老母親又病重需價格昂貴的靈芝人參吊命,他隻能違背本心走上這條歧路。

聽着趙翰林如泣如訴地陳述,連瑜沉沉地歎了口氣。

他搖搖頭,看來沒有工會就是不行,家裡有困難的臣子都得不到朝廷救助。

連瑜問道:“你們是如何幫這些人作弊的?”

他很納悶,據他了解,大昭規定,以防洩題,而會試前幾日所有考官就會被封閉在貢院一處院落裡一起出試卷,閑雜人等無法出入。

曾翰林:“作弊的法子是孫明輝想出來的。”

這孫明輝找人設計了一種底部有夾層的食盒,賄賂了兩名送飯的衙役,讓他們把這種食盒放到曾翰林的桌上。

等曾翰林将謄抄的試題塞進食盒夾層後,衙役就會把食盒帶出來。這些人提前知曉了試題,會試答題自然沒有難度。

至于殿試會不會露餡……曾翰林有辦法。

按慣例策論的題目無非就是幹旱洪澇治理、河堤修繕、邊防軍事等問題。

為了對得起這些雪花銀,曾翰林親自傳授“教你速成皇帝看了都叫好的滿分策論。”

看着錦衣衛搜出來的名言警句集錦,開頭結尾模闆,還有經典範文三十篇,連瑜暗暗搖頭。

曾翰林是走錯路了,你說你要是把這些東西印刷出書,出幾套《狀元筆記》《五年會試三年模拟》,廣大學子都得哭着喊着争搶,何愁不能發家緻富!

連瑜散朝後回坤甯宮和蕭無咎一吐槽。

蕭無咎聽了眼神奇異地看小皇帝一眼,道:“陛下思想倒是開明,可惜曾翰林就算再想要錢也不會印發這些文章。”

連瑜疑惑:“為什麼?”

“讀書人多迂腐古闆,認為讀書沒有捷徑,這類文章私下傳閱還可,若是印刷成書則會被世人引為投機取巧的小道,出書人也會被世人诟病。文官自诩清貴,顧及聲名,因而不會将這樣的文章印刷出去。”

連瑜啞然。這是什麼沒苦硬吃的破規矩?

在坤甯宮吃了飯回來,連瑜還不見衛隴和廖直來複命,他吩咐喜公公:“你去看看衛隴他們去哪了?”

喜公公出去一趟,滿頭大汗地小跑回來:“陛下!衛指揮使和廖大人還在孫明輝的宅子裡,廖大人發現了孫明輝冒名頂替他人科舉的事!”

連瑜大驚:“冒名頂替?”

原來是廖直在孫明輝京城所置的宅子書房内發現了端倪,就孫明輝寫的那些文章,甭說考舉人了,就是中個秀才都費勁兒。

他心覺有異,讓衛指揮使把宅子翻遍,從孫明輝枕頭下找到幾封書信,大多是孫明輝母親寫給他的,開頭皆是“耀祖吾兒……”,其中一封信中還提了另一個“孫明輝”窮困潦倒的現狀,讓“吾兒放心”。

連瑜聽完廖直的彙報,忙讓人刑部将孫明輝提審出來,孫明輝吓破了膽子連忙招認此事。

原來孫明輝本名孫耀祖,“孫明輝”這個名字是他同鄉一個舉人的,孫耀祖嫉妒其才學,打聽到其寒門出身,便使手段奪了其身份。

錦衣衛快馬加鞭趕去了孫明輝家鄉,将真正的孫明輝帶回了京。

朝堂上孫明輝講述自己的經曆。

他出身于鎮上一個小戶人家,家裡一父一兄,父親幹木匠,哥哥做貨郎供他讀書,好不容易考上舉人身份卻被富商孫家所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