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道,林黛玉、薛寶钗二人,一個由東都南下,行舟至丹陽,路遇周公瑾。一個從西京南下,往荊襄而去,前途未知。
這廂周瑜追上黛玉船隻,勸得黛玉在丹陽避亂,兩下互通姓名,便好似打翻前世櫃,似不是平生初會。
倒不是冥冥之中緣分前定,皆因林家是吳郡一帶的名門,黛玉父親林如海又曾任揚州巡鹽禦史。周瑜出身廬江大族,堂祖父與堂叔都官至太尉,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堂伯周尚眼下就做着丹陽太守。而吳郡、廬江郡同屬揚州,二人還可算作同鄉。
設若僅僅因父輩相識,兒時聽聞過名姓,也不至于有如此似曾相識之感。
兩人頻頻打量,心裡都犯疑,究竟是在何時有過照面?偏生如霧裡看花,隔着一層朦朦胧胧、不明所以的蒙昧,還是記不起來。
黛玉和紫鵑同船家了結租船費用,周瑜騎馬去附近找馬車過來。
這年頭,馬車不算稀罕,馬卻值錢得很,莊家猶猶豫豫借不出手。周瑜并不為難對方,隻借了車,套上自己的馬,約定日落前還回,親自駕馬車來江邊接黛玉。
周瑜勒馬躍下,“林姑娘,請上車。馬車簡陋,委屈姑娘了。”
黛玉嫣然一笑,由紫鵑扶着上車,“周将軍真會說笑。能有馬車代步,妾已是感激不已了!”
周瑜執鞭笑言,“瑜為姑娘駕車,一覽丹陽勝景!”
話一出口,撥雲見日,童言在耳,“瑜為姑娘駕車,一道遊春去!”
兩人都不禁一樂,抿嘴笑開。
周瑜瞧着黛玉神情,心領神會,真是故友重逢了,話語中也添了三分親近,“林姑娘何故發笑?”
黛玉掩了面頰,偷笑回嗆:“周将軍又何故發笑?”
韶華匆匆十數載,黛玉的記憶裡,童稚時光遠比後來無憂無慮得多。歲月模糊細節,隻記得揚州無邊繁華春景,五月晴光帶着些許暑熱,蒸騰出一院的暖風花香。而那錦衣總角男孩,騎着竹馬分花撥草而來。
彼時林如海新任揚州巡鹽禦史,帶妻女離開吳郡赴任。一日春時午後,廬江名士周異、周尚遞拜帖上門,攜子周瑜前來拜會林如海。
“二位請。”
林如海秉性風雅,好與名士結交,況春光宜人,與同好清談飲酒,實在是一大樂事!忙命下人去後堂沏茶備酒。
見友人身旁跟着一小小少年,雖才七八歲的年齡,一襲錦袍,立如芝蘭玉樹,笑若朗月入懷,已可預見日後俊貌修儀,無雙風華。又想起自己膝下無子,不由好感頓生。
“不知這位小公子如何稱呼?”
不等父親開口,周瑜目光凜凜,從容自若,抱拳行禮,語聲清亮:“廬江周瑜,久聞林禦史高名,今日特随父、從父前來拜會!”
三人皆笑,林如海見這孩子小小年紀就氣度不凡,并不當做尋常孩童對待,溫聲回道:“小公子客氣了,幸會!”
周異、周尚有意讓周瑜在一旁陪聽,林如海也不介意。周瑜平日勤讀詩書、兵法,父輩交談,能聽懂三五分。不過畢竟還是個孩子,坐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有些神思疲倦、昏昏欲睡。下巴如小雞啄米,一點一點,小小一團,着實叫人喜愛。
周異咳了兩聲,意欲叫醒兒子,林如海擡手制止,喚他:“小公子!”
“嗯?”
“小公子若覺無聊,不如去花園中走走,可好?”
周瑜揉揉眼睛,知道自己人前失儀,怕父親責怪,坐直了身子不敢亂動。周異失笑,搖搖頭,拈須道:“去吧。”
周瑜眼眸一轉,望向林如海,覺得這位林伯父真是人如其貌,觀之可親,處之亦可親可愛。一大一小,對視而笑。
周瑜站起身,對三位長輩施了禮,還沒退出門就蹦蹦跳跳跑了出去。
綠樹成蔭,篩下細碎陽光,滿地斑駁光影。莺啼燕啭,蜂舞蝶飛,春日和煦。
周瑜學着父親背手走走晃晃,四處看了一圈,心癢難耐,不知從哪個角落裡尋出一柄發黃的竹竿,以竹為馬,騎在身下。看顧的林家丫鬟見他隻是個八歲小童,玩得正樂,自己春困難當,靠在廊下淺眠。
周瑜順着林蔭小路,騎着竹馬,口裡念着:“駕——駕——”一路往花園深處去。
園子深處,格外僻靜,但聞鳥啼蟲鳴,繁花堆疊而來,香影迷人眼。周瑜見四下無人,正好操練,拿起竹竿,在手裡轉了兩下,甚是稱手,便将這幾日學的二十四式劍招悉數使了一遍。舞得呼呼作響,竹影共花影翩跹。一招一式,剛勁潇灑,若有人在場,定要喝彩。
正練得起勁,忽聞花障竹屏那頭,響起一陣窸窣之聲,周瑜順勢掃去,伸手往那竹架子裡一刺,喝問:“何人!”
“啊!”
這一刺,刺得架子上纏繞的薔薇落了一地的花瓣,後頭響起一個女孩嬌滴滴的驚叫。周瑜撤手收了竹竿,側身望去,一個梳着兩個丫髻的小女孩頂着一頭朱紅粉白的薔薇瓣走來,怒蹙起兩彎罥煙眉,臉頰漾粉,“我叫林黛玉!你又是何人!”
周瑜知曉自己唐突,忙賠禮,“在下周瑜,不知林姑娘在此……”這等情景,斟酌詞句,一時又不知如何形容,瞥眼瞧瞧女娃滿頭滿肩的花瓣,忍不住撲哧一笑。
黛玉當他有意嘲笑,正要發作,不妨周瑜走過來,笑着替她輕拂去花瓣,“在下知錯,還請海涵!有什麼可贖罪的,但憑姑娘驅使。”
黛玉是家中獨女,平時也沒個兄弟姊妹一道玩耍,縱有丫鬟相伴,玩久了也是無趣。趁着母親睡中覺,由奶媽陪着來花園裡穿茉莉花玩。好不容易見到了個同齡人,可惜是個男孩子,不好過分親近。
周瑜見黛玉偷瞄兩眼竹竿,會意,“瑜為姑娘駕車,一道遊春去!”
“誰要坐你的車!”饒是嘴上這麼說,還是禁不住好奇,勉強牽住竹竿另一頭,跟着周瑜一道拾着一截竹竿,在花叢裡來回奔跑。不多時就聽銀鈴似的笑聲,驚飛枝頭雀鳥。
那頭奶媽王嬷嬷隔牆聽見笑聲,初還當是黛玉玩得高興,再聽得笑聲裡多了個不相熟的男孩聲音,忙丢下活計奔過來。
“姑娘!姑娘!這是……”
兩個孩子不明就裡,在花障旁邊停下。那頭看顧周瑜的小丫鬟也被驚醒,慌忙過來,“媽媽,老爺在前廳會客,他是随客人來的周小公子!”
奶媽見周瑜不過略比黛玉大一兩歲的模樣,兩個孩子尚小,不算什麼大事,就不多苛責,拉了黛玉就要回去。黛玉小心翼翼抽回手,“媽媽就且容我再玩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