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俠侶》的第一段于1959年5月20日在香港《明報》創刊号上發表。這部小說約刊載了三年,也就是寫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初創的最艱苦階段。】
我感覺他在長城又一次勇敢接近夏夢,結果仍被拒絕,深受打擊後,憤而創立明報,從此開始将重心從沉迷感情,轉而專心投入事業中,就像楊過一樣斷臂後,反而解毒,涅槃重生,比較符合邏輯。畢竟此時離杜冶芬離開他已經過去九年了,在這本書之前都沒有男主角被狠狠傷害的情節。
郭芙這個草包大小姐的形象,和聰明機智的黃蓉大相徑庭。
郭芙的特點命好,不大聰明也很符合夏夢。
魯豫采訪夏夢标題:
夏夢坦言一生很幸運,自曝是個馬虎主婦。
而且楊過從不在人前承認喜歡郭芙,一直在逃避郭芙,卻又一直在暗中保護她,也很符合餘魚同對駱冰的暗戀模式,而非靖蓉的相愛模式。
新修版裡金庸暗線明顯在設定過芙結合,我覺得一個是将郭芙命好貫徹始終,另外有個評論說的很有道理,金庸代入郭靖的話,對郭芙就有自家女兒的心态,金大俠大概也不想留下遺憾,希望郭楊兩家終嘗三世心願,得以聯姻吧。
楊過說“我的結發妻子在大海彼岸,日夜記挂,不能相見。”,你要說在寫這句話時,金庸有沒有想到自己結發妻子杜冶芬,也許是有的,這個除了金庸自己,誰也不能斷定,畢竟這隻是一時的思維代入,不會影響人物的整體構思設定。
另外金庸在《神雕俠侶》後記中寫
楊過【大張旗鼓地為一個小姑娘做生日,是熱情而沖動的年輕人的狂妄行為,老成持重的理智中年人當然不幹。外國有個年輕人為了向他的愛人表示情意,租了架飛機,在空中寫大字“我愛你”,楊過這種狂氣,有幾分相似。
他苦等小龍女十六年,郁積無可發洩,他替郭襄做生日,有點向小龍女大叫的意思:“小龍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還不來,我在給别個可愛小姑娘做生日了!”
旁人要恥笑,楊過怕什麼?他怎麼會怕?他又不是你!】
這段話明顯是自我代入了。這段後記寫于2003年1月,這一年金庸79歲了。
在這之前,金庸在杭州買了三套房子,不知道有沒有向杜冶芬大叫,我已經給别的小姑娘(林樂怡)送三份大禮的豪情。
畢竟在夏夢(郭芙)面前,沒有什麼好炫耀的,人家也是功成名就,家庭幸福。
我一直認為小龍女有杜冶芬的影子,倒不是說小龍女的原型完全是杜冶芬,小龍女這麼奇葩的人,世間少有,顯然大部分人設是金庸想象而成。但是其中有些情節和設定大概有杜冶芬給予的靈感。
比如上面後記的那段向小龍女大叫的話,顯然是将金庸代入自己向年輕時的杜冶芬在喊話,小龍女一直童顔不老。如果按書中情節,你會覺得難以理解,小龍女此時生死未明,楊過在襄陽怎麼向小龍女大喊了?
杜冶芬的家庭是母親說了算,杜母是個特别愛清靜,不喜社交的人。這一點杜冶秋的文章裡曾反複提及:
【那天看戲,咪咪博士的面子真夠大的,連從不走出房門的母親也居然去了,一家人傾巢出動,在我記憶中當屬破例。】
【尤其是那最怕應酬的母親,真叫有苦說不出。】
【清心寡欲的母親實在不習慣上海的繁嚣和應酬,吵着要回杭州讨個甯靜。父親拗不過她,隻好傾其所有用八根大條在直通西湖的中正街上“頂”下一棟政府官員的房子】
杜冶秋在另一篇文章裡還提及,家裡全靠他父親忙來忙去,可是卻都要聽他母親的。本來他父親好不容易已經在上海站穩腳跟,就是因為他母親讨厭上海的應酬,他父親才不得不又舍棄上海的工作去了杭州。很可惜這篇文章我忘了标題,現在搜不到了。裡面還提到杜冶芬原名樂琴,後來自己改名杜冶芬。
都說父母的婚姻會影響子女,杜母的性格多少會影響女兒。
杜冶芬也有這種傾向。
杜冶秋的文章裡說:
【據說1948年3月《大公報》要派金庸到香港工作,他不是很樂意,曾寫信到杭州征求姐姐的意見,她的答複是短期可以,時間長了不行。後來報館高層同意他的要求:隻去半年。】
雖然短短一段話,可以看出杜冶芬也是很有主見的人,一句【短期可以,時間長了不行】,綿裡藏針,很理所當然的在替金庸做決定。
可惜金庸并非杜父那樣聽老婆話的人,否則不會執意選擇留在香港,早和杜冶芬回内地了,那個時代背景下,也不會有金庸武俠小說了。
杜冶芬到香港後,不能适應那裡的環境,又不懂粵語,導緻最終離開香港,跟她的性格也有很大關系。
同樣是從上海移居香港不久,魯豫問夏夢初到香港一定不很适應,她說沒有,很奇怪自己能聽懂粵語,很快就适應了。
整個采訪夏夢反複在說自己命好,一生都很順利,小龍女說【咱們不幸,那是命苦,讓别人快快樂樂的,不很好嗎?】,顯然跟夏夢不是一路人,夏夢就是命好的郭芙。
杜冶芬的這種性格特征,可能給金庸創作帶來靈感,比如張無忌對周芷若的又敬又怕,小龍女的社恐。朱玫雖然也是女強人,婚姻後期時常因意見不合與金庸發生争吵,但是感覺金庸不敢跟杜冶芬吵架。
杜冶芬曾兩次離開香□□自回杭州。第一次是金庸北上求職外交官時,杜冶芬回了杭州,金庸求職未果,去接她時,她已經不想回香港,在杜父勸說下,才随金庸回港。
第二次不告而别,回了杭州再也沒回來。金庸最後還跟杜父說自己沒照顧好她。
金庸曾說他寫書的時候,以及重讀自己作品的時候,常常為書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淚。他寫楊過等不到小龍女而太陽下山時,哭出聲來;他寫張無忌與小昭被迫分手時哭了;寫蕭峰因誤會而打死心愛的阿朱時哭得更加傷心。”
說明他寫書時的确會代入自己。書中小龍女曾數次不告而别,他寫楊過等不到小龍女而太陽下山時,哭出聲來,很可能是代入了杜冶芬離開他後,他在空無一人的家中再也沒等來杜冶芬,想起當時的孤單無助,所以才會哭出聲來。
張無忌和小昭分手時,大概是想起來和林樂怡分手過,當時他和朱玫離婚時也是一波三折。
蕭峰打死阿朱,這個我看書時也哭了,這裡的确比較令人感動。
事實上杜冶芬從一開始就不想離開杭州,一直想拉着金庸回杭州。
杜冶秋在文章裡說,【而當時香港這地方在我們印象中,盡是老廣的聚所,拖着木拖闆吃蛇吃猴腦什麼的,連話也聽不懂。廣東朋友看了可别見氣,此話雖屬歪曲,但那時确實是這麼想的】
金庸在新中國剛成立時也有回内地求職外交官的想法,但是到了1951年土改,他父親被槍決以後,他基本斷了這個念頭,大概也造成了杜冶芬最終決絕而去。
這一點跟小龍女一直想拉着楊過回古墓類似。楊過對古墓的感情也很複雜,有留戀,但是又覺得慘淡壓抑,想逃離。當時内地的環境,對比香港是比較閉塞的。
金庸談起杜治芬時說過:你愛一個人,要一生一世愛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不想做到,是沒法做到…”
金庸談楊龍:也不是。中國人,身邊覺得一個人對異性隻有一個,這種事情有是有的,但是很少的。楊過喜歡小龍女,一生一世愛她一個人。這個世界上是有的,這個非常好的人,應該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尊敬的。但不是很現實。
我感覺他表面是在談楊龍,其實是從自己跟杜冶芬的感情經曆來講的。
金庸小說還有個人物南蘭,是《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裡的角色。
南蘭嫌丈夫不夠溫柔體貼,終日郁郁不歡。英俊潇灑的天龍門弟子田歸農來苗家作客。為了得到苗家世傳的藏寶圖,田歸農勾引了南蘭。南蘭見異思遷,抛夫棄女,随其私奔。
這個南蘭應該也是以杜冶芬為原型寫的,借鑒她因金庸工作忙,備覺寂寞,而出軌那段。
杜冶秋寫金庸和杜冶芬的婚約破裂原因:【但此時姐姐已不願回港,那時他們住在灣仔,查哥擔任國際版的編譯工作,全是通宵達旦,加上查哥為了到北京求職,一去就是很多天,她在香港那邊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适應查哥的生活規律。她又不會說粵語,不願一個人出去,生性活潑幽默的她自然寂寞難耐。】
另外還有一個以杜冶芬為原型的人物就是阿碧。
阿碧雅擅樂韻,和黃蓉一樣歌聲動聽。前面也提到了,杜冶芬原名樂琴。
另外阿碧也和黃蓉一樣善于烹饪。書中她做的菜有她制作的菜肴包括玫瑰松子糖、茯苓軟糕、翡翠甜餅、藕粉火腿餃等,每道都很精緻。
書中描寫阿碧的形象:
【這少女約莫十六七歲年紀,滿臉都是溫柔,全身盡是秀氣】
不論年齡,還是外形,都和杜冶芬很像,看杜冶芬的照片,的确非常秀氣。
阿碧可将兵器做樂器。
【一條鬥過大江南北、□□白道英豪的兵刃,到了她一雙潔白柔嫩的手中,竟又成了一件動人心靈的樂器。】
這點跟小龍女很像,小龍女的綢帶上的金玲也能發出悅耳的聲音,小龍女也善彈琴。
書中張無忌說阿碧【比你俊美十倍的人,世上絕不會有,除非是……除非是那位玉像天仙。】
等于承認杜冶芬很美,夏夢更美。玉像就代表夏夢的美色。
【段譽低吟:“長記綠羅裙,處處憶芳草!”
鐘靈道:“哥哥,你想念王姑娘麼?”
段譽道:“有一些,不全部是!”他心中所想,除了王語嫣外,更有太湖中的阿碧。這一望無迹的碧野,恰如太湖的春水碧波、阿碧的綠色羅裙】。
這裡的太湖,其實暗喻西湖。因為夏夢祖籍蘇州,所以《天龍八部》裡的曼陀山莊和燕子塢都設在蘇州,說起阿碧也隻能說太湖了。
跟《倚天屠龍記》一樣,新版《天龍八部》也将分别代表夏夢和杜冶芬的阿碧和王語嫣合為了一體,結局同歸慕容複,同被段譽所挂念。
同歸慕容複是因為夏夢和杜冶芬都嫁給了别人,是金庸得到了又失去和求而不得的兩個女人。
我歸納了一下各個人物比較确定的原型,其餘就不擴大化了,畢竟作者以創作為主,不見得各個人物都有原型:
杜冶芬:南蘭、黃蓉、小龍女
朱玫:李沅芷、趙敏
夏夢:駱冰、王語嫣、阿珂、郭芙
杜冶芬+夏夢:周芷若
金庸通過周芷若之口所說的: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隻會想着我,不舍得我了。”,顯然是在通過書中人物抒發自己的一些感慨,那麼年近八十的金庸最終隻想着誰呢?
他最後一次修訂天龍,王語嫣砸碎了玉像,段譽似乎也從美色中解脫了,離開了王語嫣,但是皇後之位始終空缺。
可能最後金庸最想的人是杜冶芬,可理想妻子的人設還是夏夢吧。
《書劍恩仇錄》裡霍青桐的名字青桐也是古琴的材料,在古代青桐是琴的代稱,同樣應該是以杜冶芬原名樂琴為靈感起的。
霍青桐也有黃蓉的女諸葛屬性。陳家洛曾收下霍青桐的短劍,被視為定情信物。霍青桐也有離家出走的劇情。
陳家洛等于先與霍青桐結緣,後遇香香公主。
香香公主絕代佳人,正符合夏夢香江大公主的雅稱,最後被陳家洛獻給乾隆皇帝,與金庸給夏夢寫的如姬人設契合。據說夏夢的劇照師也叫陳家洛,金庸曾求他多洗一套夏夢的照片給自己。
傳言當金庸追求夏夢時,朱玫是知道内情的。朱玫毫不在意,淡然而自信地說:“他在做夢”。可見當初夏夢和金庸二人懸殊,旁觀者清,隻有陷入感情的人才會喪失理性。
香香公主與陳家洛的故事,就是金庸的一場幻夢。
書中陳家洛到底愛霍青桐還是香香公主,一直也是争論熱點。
金庸筆下男主的愛情就是很拖泥帶水,哪個也舍不得,很符合他的雙魚座特質。
陳家洛在書中既愛香香公主,也放不下霍青桐。
但是結局香香公主自盡,陳家洛也沒娶霍青桐。
我覺得同樣是牽挂霍青桐,但是理想的妻子還是香香公主。
舊版《神雕俠侶》裡還有個人物秦南琴,其實黃蓉分身,翻版小龍女。
書中秦南琴是廣東人,楊過就要帶小龍女去嶺南養雞養鴨。杜冶芬家在杭州的房子,樓下的後院,養雞、養鴨,還養了條狗。
秦南琴這個人物後來因重複過多,被金庸删除了。
還有下面評論說到的金庸推薦王祎演阿碧的事情,王祎是浙江麗水龍泉人,金庸因戰亂在麗水讀過中學,算是老鄉。
王祎随浙江大學藝術團赴香港演出時,結識金庸,金庸見她之後說“乍見小龍女,忽逢小明星!”
我覺得除了容貌外,王祎和杜冶芬一樣是浙江人也很重要,從金庸的寫作看,他對出生地比較看重。
另外金庸最認可的小龍女陳玉蓮也有幾分像杜冶芬,都是小短臉,清秀的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