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金氏钗黛—解紅樓金書 > 第156章 完結篇

第156章 完結篇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原型是為小說服務,而不是小說替原型服務,寫小說需要靈感,當創作需要新意時,作者除了想像之外,可能會到生活中尋找靈感,這就是原型存在的價值,而不是為了寫一個原型去寫作,也是小說和人物傳記、紀實文學的區别。

夏夢給金庸的靈感,就是突破傳統武俠小說的傑克蘇模式,不再所有的女人都愛我,創作出男人單戀女子的模式。當然他也不是完全還原他和夏夢的男追女,女絕對不愛男,而是增加一些女子也有動心的情節,以遷就讀者的情感訴求。

比如舊版王語嫣最終感動接受了段譽,到了新修版,功成名就的他,才又堅持作品内涵,改成王語嫣仍選擇慕容複。

包括郭芙,雖然楊過一直由于自卑于身世,在郭芙面前自相形穢而故意疏遠郭芙,甚至與郭芙作對,但是作品明寫郭芙也讨厭楊過,可是暗中仍有心動的痕迹,最後點明郭芙其實也心悅楊過。

我覺得完全就是金庸對夏夢單戀的改良版,在金庸之前,沒有武俠小說有這種寫法。這就是夏夢原型論存在的意義。

今天在知乎看到芝麻醬在“楊過到底喜歡郭芙還是小龍女”問題的回答,完美的說出我心裡的答案,可惜我沒有那麼好的文筆。

華山之旅是楊過埋葬自己激烈愛情的心墳。另外我還覺得她沒有寫斷臂是楊過的涅槃重生。從此一個全新的楊過誕生了,是他成為一個為國為民大俠的轉折點。寄托的是金庸最終離開長城影業,艱難創立明報的心路曆程,從此金庸心裡轟轟烈烈屬于愛情的時代落幕了,開始專注于自己的報業王國。

所以我一直堅持郭芙的原型就是夏夢,《神雕俠侶》也是金庸小說的轉型之作。

需要提一句的是,評論裡提到的之前無塵道人被官家小姐欺騙,自斷一臂,屬于餘魚同似的自殘,跟男主角被女子砍斷一臂,當胸一劍是不一樣的。

評論裡提到張無忌和周芷若可能涉及香港左右/派之争,我覺得比較有道理,因為金庸在後記裡提到過周芷若和趙敏都是ZZ人物,說明金庸在創作時,的确有ZZ考量在内,于是我特意去查閱了一下資料,發現的确印證了這一點。

《倚天屠龍記》連載于1961年7月6日至1963年9月2日,這兩年間《明報》發生了重大轉變。

金庸創辦的《明報》一開始隻是一份小報,從1959年創刊以來,《明報》一直靠金庸的武俠小說以及獨有的精彩馬經,狗經,明星的轶聞豔史來招徕讀者。

到1961年7月開始寫《倚天屠龍記》時,《明報》已經決定轉型。1961年7月16日,金庸發表社評《本報進行加強國際新聞》,“從明天起,逐步加強國際新聞,嚴格遵守公正無私、不左不右的立場,擁護中國人的利益,香港人的利益。”,但是并未立即付諸行動,進行大幅度改版。

直到1962年5月,發生了三年困難時期内地的逃港事件,廣東的饑民為了求得生存,開始逃往香港。

當時的香港傳媒被幾大左/派報業把持,也包括金庸曾供職的《大公報》,為了粉飾太平,沒人敢報道。

《明報》幾經權衡,終于決定站出來報道此事。

金庸後來寫道,“金庸出身于《大公報》,自然深知你們對付異己的态度。我們決定刊登五月人潮的消息,金庸内心難道不怕麼?難道不想到自己安危和妻子兒女麼?”

《明報》開始大量刊登獨家新聞。這個被逼無奈的決定,将成為“左/派”報紙圍攻《明報》的把柄。在未來,《明報》不得不面臨一場戰争,而金庸甚至會遭遇死亡的威脅。

沒想到經此一事,《明報》名氣大漲,一時間紙貴洛陽。

我估計這就是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靈感來源。張無忌出身自正派武當派,後來做了明教教主,相當于曾供職□□第一大報《大公報》的金庸,出來自創《明報》。圍攻光明頂事件之後,張無忌一戰成名呼應報道逃港事件後,《明報》一躍成為報業巨頭。

夏夢所在的影業公司,當時也是進步團體,夏夢本人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界的有名的進步明星,受到過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也受到過鄧穎超的贊揚和肯定。

同在六十年代夏夢曾在香港發表署名文章,“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無産階級服務的方向。”

這也是金庸創作周芷若這個人物的來源,在那個年代他跟夏夢已經Z見不同。既然ZZ已經分歧,金庸便把當初給夏夢寫過的《絕代佳人》倒過來寫了,原本幫助男主去盜虎符的佳人,現在反過來去盜男主的刀劍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香港左/派報紙包括《大公報》《文彙報》《新晚報》《晶報》《香港商報》五家報刊,加上夏夢所在的影業公司,正好在金庸小說裡組成六大派。

金庸創作《倚天屠龍記》,小說創作進入瓶頸期。但是他為賣《明報》,又急于在報紙連載,所以《倚天屠龍記》開始寫作時沒有成熟的大綱,寫一段算一段,先寫郭襄,寫不下去了又寫張翠山,最後才跳到張無忌。

這就是為什麼周芷若一開始起名字的時候,明顯按照杜冶芬為原型設定的,因為金庸在長城受到感情重創,寫了郭芙以後,可能一開始沒想再寫夏夢,他在寫小周芷若給張無忌喂飯時,想的是再按杜冶芬為原型寫一個人物,于是起了周芷若這個名字。

結果後來因《明報》轉折性的ZZ報道事件,有了靈感,改成了寫與自己ZZ立場不一樣的夏夢。

因此出現了一個人物疑似有兩個原型的情況,原因就是金庸後來更改了最初的設定。

這也是為什麼他後來将周芷若從周子旺女兒,改為漁夫女兒的原因。因為周子旺是明教的人,就不符合夏夢這個原型的定位了,夏夢不是出身右/派,改投左/派的人,她本身就是左/派。以她為原型的人物,應該是正派陣營的人,不會出身于邪教。

自從1959年,離開《大公報》創立《明報》,金庸男主就開始脫離主流,郭芙是大俠之女,而楊過卻是漢奸之子,後又入古墓,他本身也有幾分邪性。周芷若是正派峨眉傳人,而張無忌卻做了邪教明教的教主。

朱玫作為從英國回來的人,當時跟金庸ZZ上保持一緻。

英國作為殖民者,被當時的左/派抵制,相當于外敵,于是金庸根據元末曆史,創作出一個背叛蒙古,追随了張無忌的趙敏。

我看倚天,對張無忌跟敵國郡主暧昧,是難以接受的。但是現在看金庸寫作背景,也理解了他這種設定。

現在越來越覺得郭芙和周芷若是同一原型,就是夏夢,兩個人一樣的暗線寫法,一樣的重創一劍。

郭芙一心想要自己将來的丈夫做大英雄,周芷若想讓張無忌當皇帝,這是金庸理解的當時的夏夢,王語嫣也曾追問過段譽誰做皇後,誰做妃子。

而杜冶芬隻想回杭州過清靜日子,就像殷離隻想拉張無忌回靈蛇島,小龍女隻想要楊過回古墓。

朱玫則是趙敏,背叛了原生家庭,跟他保持一緻。

多年後,時過境遷,ZZ環境也變了,金庸的心态也變了,将當時激進之下寫的周芷若人設進行了改動。

而黃蓉這個角色,是金庸在初期創作時,寫的比較理想化的一個人物,裡面有大量從他和杜冶芬杭州初戀而來的靈感,後期他才逐漸向現實主義轉變。

至于黃梅戀,我認為是金庸原創的,沒有什麼原型。黃藥師作為梅超風師父,相當于父輩存在,所以他恥于承認自己愛上了徒弟。這一點金庸任何一段情史也不符合。

黃藥師跟梅超風更像是金庸所說的,年長的男性對小妹妹的隐秘心事。

如果說啟發,金庸大概是從歐陽修給自己年幼的侄女阿張寫豔詞,導緻被貶官一事得到靈感吧,金庸在書中寫黃梅情時,也引用了歐陽修的這首《望江南》。

至于以樂器為人物命名,隻是以杜為原型的一個佐證,不能說凡是與樂器挂鈎的都是杜,也許金庸想起一個樂器名,覺得挺好,就用了,是完全有可能的,他又不是在編分類目錄,不符合分類的一律不用。

同理男裝和草字頭也一樣,這些完全可以随機創作,隻能作為參考,而不能機械性劃分。我在剛開始分析原型時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字的相同,或者一個形容詞的相同,就去劃定原型。

至于郭靖的原型是李靖等等,我認為脫離了小說和作者本身,看不到其中的邏輯性。作者在書中都說的很直白了,郭靖和楊康的名字來自“靖康恥,猶未雪”,也貼合小說抗金的主題,這麼合理的理由視而不見,卻要去找一個完全無關的李靖來,就因為他們名字裡都有一個靖字嗎?又把李靖的字藥師,按在另一個人黃藥師身上,太天馬行空,放飛自我了。

總之我認為寫小說有原型,是因為需要從生活原型汲取靈感,用于創作,而不是創作為原型服務,這個主次關系不能弄混。

一個原型,加上作者想象,完全可以創作出不同的人物,因為他從原型身上得到靈感的側重點不一樣。

比如以杜為原型從年少相愛這處,附加上其他想象的理想因素,創作出黃蓉。

從她有些社恐,無法融入香港社會這點,一心想拉他回杭州得到啟發,加以想象,創作出小龍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