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她出軌别人這件事,加以創作,寫出南蘭。
原型不是要寫這個人,而是從生活體驗中得到啟發,去搞創作。如果隻是去證明愛誰,就把一個角色想像成誰,就完全唯心論了,不具有讨論的價值。
再說回《神雕俠侶》,古話講“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神雕有個有意思的點就是,跟楊過同枕而眠的第一個人就是郭芙。
新修版金庸特意增加了柯鎮惡将郭芙放在床上楊過身邊的情節。
【他知是有兩個武功極強之人在屋面經過,忙将郭芙抱來,放在床上楊過的身邊,持鐵杖守在窗口】
跟楊過同枕過的還有郭芙之影陸無雙,楊過還想跟她玩拜天地成親。
【楊過笑道:“咱們來玩拜天地成親。你扮新娘子好不好?那才教美呢。】
楊過那時候就知道成親是要拜天地的,偏偏号稱與小龍女成親時卻不拜天地。
陸無雙、完顔萍這兩個人物,完全是給郭芙大勝關閃亮登場做鋪墊的,隻是金庸叙詭的手法太過有欺騙性,以至于一開始幾乎沒人看出來。
而楊過跟小龍女隻在棺材裡并肩躺過,正應了公孫止和裘千尺的同穴葬身。
情花異卉出自西域,難道不是說小龍女這朵異花也是西域人嗎?素來人們追捧一身白衣的小龍女,可是在我看來白衣勝雪算什麼,大紅色才是我中華至尊之色。那個像火一般的身影,代表着楊過對生活最熱烈的愛。
我很喜歡郭芙這個人物,九歲的時候,她就挺身而出,攜雙雕鬥李莫愁,毫無懼色的去救程英、陸無雙、大小武等人,過後不僅從不圖回報,甚至自己早都抛之腦後忘了。
作為一個女孩子,在襄陽協助父母苦守城池,抵禦外敵,本是可以标榜的事情,可她的腦子想的偏偏隻有喜歡熱鬧,不想回桃花島陪瞎子公公,覺得會悶死。
她已經做到平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了,但是在她内心裡從沒有意識到,她說自己愛熱鬧,她才是真正天真無邪,永遠是那個愛玩鬧的小女孩,我深愛她這種璞玉一樣的個性。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将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冷兵器時代,血肉築成的長城,方保萬民平安。
郭靖守襄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十六年間襄陽被圍困時,糧草斷絕,喝污水為生,經過艱辛的郭芙,酒量甚豪,她已經是一代女中豪傑,可是一開口說話,依然還是當初那個憨态可掬,快語直腸的郭芙。
相比于對别人微感傾心,跑去另嫁他人,卻還在口口聲聲為了楊過好的小龍女,簡直天壤之别。
小龍女永遠會用謊言粉飾自己,偷武功,偷吃的如此,偷嬰兒也如此,撒謊栽贓給郭靖黃蓉棄嬰跑路,造謠楊過要用嬰兒換解藥,此女善于僞裝,非常具有欺騙性。
小龍女跳崖前,楊過明明對她說師命不可違,妻命更不可違,小龍女硬是一句讓他不要自殺的話都不說。
她跳崖後,楊過【逐一回想小龍女說過的言語:“她隻說過,要我記得永遠聽她吩咐的誓言。我自是永不違拗她的心意,那又何消說得?可是她并沒吩咐過我什麼啊?”擡起頭來,低聲道:“龍兒,龍兒,你到底去了那裡?要我遵從你什麼話呢?”】
楊過都表明永不違拗她心意了,之前拜師的時候就發過誓,永遠聽她的話了,說句不讓他死這麼難嗎?
楊過見到李莫愁這麼狠辣的女人叫大美人,可見到小龍女卻覺得恐怖,已經定位了小龍女這個角色了,比李莫愁更可怕。
在大勝關衆人眼裡,小龍女像天仙,也隻有少年楊過看出她的女鬼屬性。
聰明如黃蓉和楊過,都被小龍女的僞飾玩弄于股掌之間,隻有郭芙的憨直才是她的克星。
小龍女的心機唯獨在郭芙面前不好使。
小龍女故意當着郭芙的面說給楊過送馬,用郭襄換解藥,朱子柳都懵了,郭芙不究你緣由,我先把馬藏起來讓你們的奸計無法得逞。
聽到甄志丙的談話,小龍女裝糊塗無辜,“我也不知道”,作為當事人,你怎麼會不知道?郭芙直接鄙夷。
最後是郭芙一針将小龍女打下懸崖給了楊過十六年自由,有了成為神雕俠的機會。
善良的人有原則有底線,會遵守規則,但是邪惡的人不會,他們隻有一個目标,就是達到自己的目的,為此可以不擇手段,可以虛僞矯飾,無所不用其極。
射雕裡,洪七公和郭靖就是在道德約束下的退讓,助長了歐陽鋒的嚣張。每次都看的我氣堵。
嬌憨爽直的郭芙可謂是正義陣營的執戈者,什麼陰謀詭計,魑魅魍魉,論快意恩仇,不拖泥帶水,愛恨分明,縱觀金書,誰能比肩?
她就像那塊璞玉和氏璧,魯莽,小性兒就是美玉外的石頭。和氏璧經過三朝三代才被發現,現在郭芙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她從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從不自我标榜崇高,卻一直在做最勇敢的事情,一往無前,從不言退。
最後在戰場上,為了軍隊得到救援,一生從不屈服的她毫不猶豫的跪了,楊過急忙跪下還禮,再沒了半點狡詐圓滑,權衡利弊,郭芙是楊過一生唯一真心為之跪下的女子。
楊過說令姐又怎麼會瞧上我這樣的人,他說的沒錯,郭芙就有瞧不上他的資本,當他在和小龍女糾纏不休,大鬧别人喜堂,差點做漢奸的時候,郭芙一直在堅守城池,守護一方百姓,從來沒有變過。他堂堂七尺男兒,空有一身武藝,豈能不自慚。
蒙古鐵蹄踏平神州,郭楊兩家的恩仇早就消彌于故國不再的烽火硝煙中。
射雕三部曲最波瀾壯闊的故事金庸沒有寫,可能是太悲壯了,不忍寫自己筆下最愛的英雄兒女死于戰火的細節,但是可以想見,在城破之際,郭靖黃蓉決心殉城,踐行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死前強行讓楊過帶着他們最心愛的大女兒突圍,血染戰袍,保留下倚天屠龍計劃的火種,以待來日驅除鞑虜,還我河山。
身後陷落的襄陽城,将永遠記住有多少中華兒女用鮮血祭奠了它的曆史。史書太薄,短短的幾行字,是多少英雄用血肉鑄就。
當初在絕情谷,楊過若真要想殉情,去黃泉與君相會,用的着一夜白頭,憤恨大喊嗎?那質問有幾多憤恨,幾多遺憾,幾多無奈?
可是到了襄陽戰場上,與郭芙戰場互拜之後,楊過沒有猶豫徘徊,沒有死了一次不可能再死第二次,沒有黯然銷魂的纏綿悲傷,他想的是大丈夫戰死沙場正是最好的歸宿,這一刻他無愧亦無悔,就像《緣分一道橋》的歌詞裡寫的那樣,結局楊過終于用生死無愧證明誰重要。楊過和郭芙之間的緣分就是旌旗飄飄的那一道橋。
我想楊過當年在絕情谷的舞的自創劍招【“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應該就是他和郭芙最終的歸處。
《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是金庸最後的英雄主義作品,當楊過和郭芙離開襄陽,飲馬華山後,大宋落下帷幕,也終結了金書的英雄情結。
其後的張無忌,段譽、令狐沖、韋小寶,包括南院大王蕭峰,還有誰再能稱的上俠之大者,真英雄豪傑?
十六年後,去絕情谷踐行前約的楊過,還是從前那個熱切的向往着生的人,直到在戰場上和郭芙盡釋前嫌,他終于明白他的痛苦在哪裡,原來民族危亡之際,他真正向往的是男兒的熱血要灑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才死而無憾。
在戰場上覺悟的不僅僅是郭芙,還有楊過,他等了十六年,等到在谷底與小龍女相遇他才發現,他仍然如此急切的想回到襄陽城,一刻都不想耽誤。人終究是管不住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