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司因選手,請做好準備。”
主持人的聲音再度傳來,回蕩在所有人的耳邊。
“接下來我們宣布第三門考試,rap的考題。”
現場的空氣再次安靜下來,緊張的氛圍緩緩升起。
童司因并不是第一個參加考試的選手,前面已經考過很多次,所有觀衆都知道rap的考題。
在場所有人中,隻有她不知道。
衆人的視線齊刷刷落在她身上,又擔憂,又好奇,又有些幸災樂禍。
隻聽主持人開口,慢慢讀出來那被重複過很多遍的考題内容。
“其他科目的月考,考試範圍早早确定,有助于選手提前準備,這是導師對選手們的關照,但是——”
主持人話鋒一轉,繼續道。
“這也滋生了某些選手的怠惰之心,她們功利性太強,為了取得月考成績,全靠臨陣磨槍。”
童司因緩緩眯起了眼睛。
這番話聽起來冠冕堂皇,但明顯能聽得出含沙射影。
隻是這兩句話,針對性其實并不算強,臨陣磨槍的人多得是,相比較其他人,她的努力已經夠踏實了。
“Rap導師吳老師認為,選手們需要拓展課堂外内容,獲得有更廣闊的涉獵,提升自己全面的能力!”
聽到這裡,童司因忍不住怔了怔,險些氣笑了。
這兩句話其實都算人話,每一句都有自己的道理。
選手不該依賴臨陣磨槍,這沒問題,臨陣磨槍學來的東西不夠紮實。
選手應該有更廣闊的涉獵,這也沒問題,能力确實應該全面提升。
這種本來很有道理的話,就很容易把人攪進去,讓人認為“這說的沒有錯啊,應該聽他的啊”。
從而忘記了…所有的觀點都要基于現實。
這句話如果換個時間點,作為導師對選手的建議,是合情合理。
但是,如果作為《極限女團》的考試标準,就簡直天方夜譚!
《極限女團》成團時間是六個月,三個月基礎訓練,三個月磨合成團,這麼短暫的培訓周期,主打的本來就是速成班。
跟六個月速成班選手說,你們在考試時不該臨陣磨槍,應該有更廣闊的涉獵,未免有些胡扯了。
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課堂上的内容都學不夠,哪裡有時間和精力去拓展額外内容?
不過…基于這一段話的鋪墊…
童司因已經猜出來,吳以南打算用什麼樣的方法為難她了。
果不其然,主持人拿着話筒,一字一句地念到。
“這次的rap考題是,請選手選擇一首課堂之外的曲目,現場表演。”
童司因呼吸微頓,眼底掠過一絲冷意。
吳以南出的這道考題,可真是煞費苦心。
難怪當初韓瑾很詫異,她的經紀公司在得知考題後,并沒有修改訓練計劃,原來怎麼練還怎麼練。
AB班那些知道考題的選手們,幸災樂禍的看童司因笑話。
原來吳以南這考題确實針對她,并且——隻針對她!
AB班的所有選手,除了童司因之外,其他人都是先簽約經紀公司,再進入的選秀綜藝。
在簽約經紀公司後,無論時間長短,都會為她們做針對性培訓。
換句話來說,她們之前都練習過經紀公司要求的歌。
也就是——“課堂之外的曲目”。
整個AB班二十來個人,隻有童司因沒有練過。
她學會的所有曲目,都是在節目組内學會的,“課堂之外的曲目”,她一首都不會。
如果是vocal出這道考題,殺傷力可能還沒那麼大,大家都不是在真空環境長大,誰不會唱上幾首歌?
可rap就不一樣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随口唱出一段rap的。
哪怕是能唱,大概也就是某些流行歌曲的rap段落,這從選曲就落了下風,根本韓難以彰顯選手功底。
當然,除了AB班之外,還有CDE班的選手,她們中大多數沒有簽約經紀公司,跟童司因處境類似。
但…那又怎麼樣?
她們甚至比童司因更慘,沒有人對CDE班的學員成績有預期,大家都默認她們不可能出道。
即便有人辛苦練習,卻因為考題淪為炮灰,結果也無人在意,衆人隻會下意識認為,是她能力不行。
真的被擺上台面,成績會走下坡路的人,隻有童司因。
這是一個設計巧妙,非常有針對性的陽謀。
從表面上來看,這就是一套正常的考試機制,挑不出半點錯來。
你就不該臨陣磨槍啊,你就拓展閱曆啊,這就是練習生的義務啊。
如果有人解釋一句:
“我之前沒有經紀公司,沒有練習過額外的歌曲。”
那定然會有人反駁:
“你之前沒有經紀公司,知道自己見識不足,那怎麼不去補充?”
這套冠冕堂皇的篩選機制背後,有個非常隐性的篩選條件。
針對的不是選手的能力,而是她們的過去,背後的潛台詞是:
“行業閱曆少就活該成績差”。
可是,讓不同起跑線上的人比閱曆,那簡直就是耍流氓。
這種隐性的不公平,在社會中處處存在,可也就因為它處處存在,讓很多人相信了它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