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
他們不敢拿童司因做文章,隻是不敢拿假消息做文章罷了。
童司因粉絲和吳以南開撕,這可不是假消息,是明确的事實。
轉發相關消息,隻是傳播事實罷了,不需要背負任何法律責任。
衆營銷号看着有熱度可蹭,便重新蠢蠢欲動起來。
這簡直是送上門的流量,不賺白不賺。
動作快的營銷号們,迅速手機了童司因粉絲怼人的博文,并且一一截圖拼湊成九宮格。
語氣雖然相對“平和”,背後挑事的意圖卻毫不掩飾。
“童司因粉絲怒罵吳以南導師,這次你們站誰?”
“娛樂圈的前輩應該尊重嗎?”
“還沒出道的選手,能不能算流量明星?”
甚至還有人發起了投票。
“流量選手VS娛樂圈前輩,這次你站誰?”
原本隻是在吳以南評論區的争吵,在這些營銷号煽風點火下,頓時如同業火燎原…
“轟”地一下被點燃了!
營銷号的手段業内都懂,如果隻提起童司因三個字,大家便會意識到隻是蹭話題博流量,未必會引起什麼效應。
可偏偏這些營銷号用了話題度非常高的兩個關鍵詞。
“娛樂圈前輩”VS“流量明星”。
這可是捅了馬蜂窩。
原本隻是童司因與吳以南個人矛盾,在話題惡意掃射下,矛盾關系頓時升級,徹底上綱上線起來。
從兩個人的矛盾,變成了兩個群體之間的矛盾。
這個話題引起了廣泛共鳴,不少業内人士表達欲爆棚。
在博文中瘋狂轉發,迅速傳播起來,蔓延到圈内各個角落。
天下苦流量明星久矣。
娛樂圈向來捧高踩低,流量明星粉絲廣賺錢多,處處占盡上風。
走秀舞台上站C位,讓前輩在旁邊陪襯;影視劇裡當一番,讓老戲骨做配角;收入高的離譜,一日收入比别人一年都多。
而不少流量明星也确實飄,一朝紅起來便不知天高地厚,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裡。
流量明星粉絲多聲音大,若是網暴起來,完全沒有還手的餘地。
與他們合作過後,哪怕是前輩大佬也要謹言慎行,否則一言不合便會被粉絲摁在地上摩擦。
而這條博文内容相對獨立。
衆人隻是單純看到投票,并不知道話題的前因後果。
于是說起話來也毫無顧忌。
“我們劇組找流量明星拍戲,都快拍出工傷來了,演技差架子大配合度低,像是什麼活祖宗。
粉絲還在那嗷嗷叫着哥哥辛苦了哥哥多休息,我真是服了,劇組裡是個人就比他哥哥辛苦謝謝!”
“工傷的豈止是你們,我們給某個小鮮肉做歌,從頭到尾全靠後期修音,我真想把原聲放出來給你們聽聽,簡直不堪入耳!”
“我家藝人跟某位流量合作,因為評價了兩句他的專業功底,結果被他粉絲追着罵了半年多!
藝人現在都不敢打開私信,那話裡面話難聽的呦,你都不敢想象是人說出來的。”
“他們眼裡哪裡還有前輩啊,他們眼裡就沒有人。”
“唉…現在的流量明星惹不起,沒辦法,隻能避而遠之。”
這其實都是正常的吐槽。
畢竟“流量明星”四個字囊括範圍太廣了,簡直包羅萬象。
幾個流量明星素質低,不代表所有流量明星素質都低。
幾個前輩大佬被霸淩,不代表所有的流量明星粉絲都喜歡霸淩。
這是正常人都能理解的邏輯。
然而,斷章取義是貴圈基槽。
能挑事絕不平事,能擴大矛盾絕不縮小矛盾。
吳以南無中生有,營銷号火上澆油,這些不明所以的業内人士吐槽聲,又給事件添了把柴。
粉絲眼睜睜地看着,事件走向越來越魔幻。
業内人士的吐槽博文,被截圖拼成了九宮格,與童司因粉絲說的話拼湊在了一起。
童司因粉絲:
“擺什麼前輩架子啊,要作品沒有作品,要能耐沒有能耐。
不會以為早出生兩年,就可以倚老賣老了吧?”
業内前輩:
“他們眼裡哪裡還有前輩啊,他們眼裡就沒有人。”
“唉…現在的流量明星惹不起,沒辦法,隻能避而遠之。”
不明所以的外人着這些圖片,就像是童司因粉絲四處罵人,業内人士奮起反駁一般!
由童司因而起的話題,丢掉了她的名字,在外面悠悠轉了一圈。
此時又重新貼上她的标簽,挂上了熱搜詞條。
-#童司因粉絲網暴導師\#
-#童司因不尊重業内前輩\#
-#業内人士自爆工傷\#
-#娛樂圈前輩紛紛出面譴責\#
仿佛童司因原地飛升,一夜之内變成了娛樂圈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