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甚至沒有罪魁禍首。
他并不是誰刻意制造的輿論趨勢,而是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步自然形成的。
營銷号們為了讓自己利益最大化,每人都添油加醋了一些。
一個兩個營銷号添油加醋,其實并沒有什麼,問題是信息傳播鍊條中,每個環節都被添油加醋。
才會造成如今這般颠倒黑白震撼的效果。
童司因大名一口氣上了七八個熱搜,那些與她毫無關系的吐槽,統統被強行“嫁接”過來,變成了指向她的槍。
有流量有粉絲并非全然是好事,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甚至會造成道德劣勢。
輿論容不得公衆人物身上有半點瑕疵,隻要稍稍被抓住把柄,問題就會無限擴大。
童司因不過是個沒出道的練習生罷了,實力資曆都遠不如人。
粉絲量也不代表國民度,她的那些粉絲都是圈内人,哪怕出圈過幾次,也不足以讓大家都認識她。
在這場對弈中,她可以說完全不占上風。
這些吐槽的有知名導演,知名作曲人,各行各業的老前輩,是真的有實力的前輩。
而部分“流量明星”沒實力耍大牌又招人恨這種事确實客觀存在,在非粉的群體裡,噴流量明星甚至是一種政治正确。
行業前輩都不清楚事情始末,熱搜上不明所以的路人,更不會花時間去探究。
他們隻看到了這樣一個結果。
——不知名的小流量明星粉絲看不起行業前輩級大佬。
在這種情形下,童司因挨罵可再正常不過了。
“我去,這女的誰啊?”
“前面不是說了麼,一個什麼綜藝裡的練習生。”
“還沒出道呢,就狂成這樣了?粉絲連業内前輩都看不起啊?”
“流量明星不就是這個德行,有幾個人捧着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粉絲也是腦殘多,鎖死。”
童司因粉絲被罵的莫名其妙,簡直要氣瘋了。
“我靠,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我們什麼時候看不起業内前輩了?”
“我們隻是過來罵吳以南,跟這些人有什麼關系啊?”
“怎麼就變成衆矢之的了?”
路人理所當然地拿出網傳的那些截圖,當做“證據”,一張張地甩在粉絲面前,并且貼臉嘲諷道。
“這話不是你們自己說的嗎?”
“罵完人就不認了,你們這些粉絲可真夠不要臉的!”
“不尊重前輩就夠惡心了,還敢做不敢當。”
“你們這些流量果然垃圾。”
此時…那些基于這個話題讨論的業内前輩們,已經後知後覺的意識到自己被當成了槍。
可輿論已經發酵到這一步,他們就算想要挽回也來不及了,隻能亡羊補牢,把博文隐藏掉。
顯然這為時已晚,他們發言的内容早就被截圖,全網漫天飛!
粉絲們怎麼解釋都沒用,已經臨近崩潰了。
“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的!”
“你們怎麼能這樣啊,不把事情弄清楚就開始罵人?”
“我們沒有罵他們,沒有罵他們,沒有罵他們,能不能瞪大你的眼睛看清楚啊!”
後援會看着情況不太妙,急忙跑出來救場。
一邊摁着粉絲讓她們千萬不要亂說話,一邊拉着有影響力的大粉做澄清圖文視頻。
“這件事隻是粉絲跟吳以南導師之間的矛盾,與其他前輩無關,我們沒有不尊重前輩的意思。”
“請粉絲們理智,不要在熱搜上與人吵架。”
“也請路人了解一下事情始末,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開口罵人。”
為了能把澄清做的清楚,她們還專門整理出了時間線:
1.在兩個月之前,初舞台上,吳以南與童司因發生矛盾;
2.在兩個月的時間内,吳以南多次利用職位便利霸淩童司因;
3.童司因粉絲發現事實,發文痛斥吳以南;
4.營銷号颠倒黑白,導緻業内前輩誤會;
5.……
視頻足足做了半個小時,将事情事無巨細地盤點清楚。
事情盤點得倒是邏輯清晰,有理有據,可問題是…
路人沒有耐心看啊!
熱搜上路人都是來看熱鬧的,看到不順眼的噴兩句,表達下自己對流量明星的不滿意就結束了。
誰去看你們的時間線盤點,關心你們誰對誰錯啊?
七八個熱搜下個個熱火朝天,全都是被話題吸引過來的路人,連着童司因帶粉絲,罵個一溜夠。
後援會多麼努力澄清都沒用,路人就是自顧自地罵。
粉絲群體本來就屬性繁雜,哪裡是後援會能約束得了的?
不少粉絲挨罵了沒兩句,情緒就暴躁起來,奮起反擊。
“你們說我們不尊重前輩,誰不尊重誰啊?”
“分明是你們不尊重我們,網曝我們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