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們看着令人震驚的數據,簡直難以置信!
“怎麼數據這麼高,難道是工作室自己下場回購?”
“我就說不至于吧,這可是任務曲目,連宣傳費用都沒有,犯不着在這種地方造吧?”
“對啊,工作室都不讓我們粉絲下場,不像是會回購的哪種類型。”
“不是…所以你們的意思是…這銷量數據是真的?”
“就…這首歌在網上确實挺火,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網上傳播效果不錯,可網上流行的歌太多了,你看有幾個人真心下場花錢買的?”
“怎麼就不能花錢買了,因因這首歌當初反響那麼好,要我我也願意買個正版來聽!”
“我去,你們别聊了,快過去重新刷一下數據!”
不知誰突然冒出了一聲,把一群粉絲全都吸引了過來。
剛剛大家聊了兩分鐘,播放界面并沒有刷新。
聽到有人召喚後,大家才驟然暗影過來,試着退出後,重新進入播放界面。
隻見購買數字猛地跳了下,赫然變成了:245210張。
短短兩分鐘内,購買數字再次暴漲了一萬兩千多張!
粉絲震驚地瞪大了眼睛。
衆人此時才驟然反應過來,嘗試着進入,退出,進入,退出,
然後震驚地發現——
購買數字還在以每分鐘幾千張的速度勻速增長着。
這個重點不在增長,在勻速!
大部分網絡單曲在售賣之前,都有一個提前預熱的過程。
聽衆知道什麼時候上線,便會搶着去購買,在加上粉絲大量購入,便會造成一個局面:
銷量數據開售即巅峰。
正常情況下,第一個小時的前十分鐘,是銷量最高的。
随着時間的推移,購買的人數逐漸滑坡。
24小時的銷售數據,通常是首個小時内銷售額的一倍,差不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東方畫卷》數據曲線完全不是一個姿勢。
由于沒有提前線上預熱,歌曲上線全靠口口相傳,每分鐘銷量不僅沒有迅速回落,續航甚至十分穩定。
半個小時二十多萬張!一個小時進四十萬張。
等到午飯時間,銷量已經突破六十萬大關!
四小時内破六十萬大關,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作為一首任務曲,它已經超過謝卞晨所創造的銷售記錄。
看着一上午沖上六十萬的銷量數據,原本等着沖“五萬銷量”的粉絲們簡直面面相觑。
大家圈内混迹多年,這是第一次體會到——
雖然沒有刷數據,數據卻比刷的還好看。
不知是誰冒出來一句:
“這…這就是被帶飛的感覺嗎?”
“…………”
沒有人可以回答,大家都是第一次品嘗這種滋味。
過了許久許久,又有人忽然想起來什麼,弱弱地開口,問。
“我…就想說…這銷量數據…我們還沖嗎?”
“…………”
“……………………”
“………………………………”
過了比剛才更久的時間,才有人也跟着弱弱地回答道。
“不…不了吧。”
“這個時候…還是乖乖聽經紀團隊的話比較好吧。”
“我…我也覺得,還是别沖了。”
《東方畫卷》無論是作為一首任務曲,還是作為第一首單曲,效果都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期。
在這個時候入場,僅僅刷幾萬的銷量,幾乎是杯水車薪,根本造不成任何影響,反而容易适得其反,被人抓住小辮子。
就像在考試中明明可以寫出滿分的試卷,偏偏要偷看一眼課本,不僅對成績沒有任何提升效果,還平白背上了個作弊的惡名,不值得。
粉絲群裡衆人觀察數據,足足觀察了一個早上。
由于《東方畫卷》在live版在網上被瘋狂傳播。
粉絲幾乎把這首歌盤出包漿來了,對這首歌本身新鮮感并不算高,比起買歌聽歌,銷量數據給大家帶來好奇心更強烈。
一直聊到中午,才有人後知後覺地想起來,大家聊得太high了,好像忘了買歌。
等到七手八腳地點進去,各自摁下了購買按鍵。
國内的ip地址下,點擊進入默認購買的是中文版。
在網上流傳的的live版本,是童司因臨場發揮,将三門語言合并的,那并不是純粹的中文。
兩個版本對比起來聽,就會發現感覺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