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了。”林嘉和糾正道,“是freshman。”
“真形象這個詞。”舒青竹在宋之雯耳旁說道,“因為我們很fresh,什麼都不懂。”
“那大二的學生呢?”林嘉和繼續追問。
“sophomore.”
“大三大四呢?”
有人沉默了。
“叫junior和senior student。”林嘉和公布正确答案,“不過不要和那個初高中學生搞混了。”
“我完了。”舒青竹長長地歎一口氣,“感覺自己是個廢物。”
“不過有時中式英語用得比較多,大家都認可的話也能成為規範。”林嘉和話鋒一轉,“比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這話一出,大家完全笑倒成了一片。
在林嘉和專業與笑話的結合下,時間過得飛快,一個半小時的分享會沒一會兒就結束了,一些沒聽夠的學弟學妹還把林嘉和團團圍住問問題。
林嘉和從人群中伸出一隻手來揮了揮:“宋之雯、項婉,你們稍微留一下。”
“你先去吧。”舒青竹對宋之雯說,然後一溜煙跑了。
宋之雯等了有半個小時,圍着林嘉和的學弟學妹終于逐漸散去,林嘉和從講台上向她們走來:“久等了吧?我請你們吃個夜宵,然後進行一次簡短的部門會議。”
宋之雯連忙擺手:“請客就不用了部長,有事在這裡說就行了。”
項婉也表示同意。
“部門慣例。”林嘉和笑了,“你們就别客氣了,等以後當了部長也要請。”
林嘉和選的是校門外一家很有名的燒烤店。店内的陳設很簡陋,隻有從頂上吊下來的燈泡和低矮的折疊椅,人得蜷縮着吃,然而卻聚集了不少學生。幾個人挑了一個裡面的位置坐下。
“部長。”項婉先開口道,“你剛剛的分享特别有用,茅塞頓開的感覺。”
宋之雯也點點頭:“講得很容易懂,方法也能用上。”
“是嗎?謝謝啊。”林嘉和對她們笑了笑。
不一會兒烤茄子上來了,流着油滋滋地冒着熱氣,宋之雯頓時覺得有點餓了,吹着氣吃了幾口。林嘉和看她們吃得差不多了,才說道:“我把宋之雯的推文做成臨時文件發給你們了,看看有什麼問題沒有?”
宋之雯打開手機看自己的推文,因為是第一次排版,當時她改了好幾稿,加了許多與主題相關的元素。
“你看。”林嘉和給她指了出來,“我知道你想要好看,但也不必加這麼多花裡胡哨的邊框,尤其是每一個闆塊還不統一,其實你去看看學校公衆号的推文,排版都很簡潔,因為是給所有人看的,性質比較嚴肅。”
宋之雯受用地點點頭:“知道了,我再去改一下。”
“還有項婉,你這張照片拍的也有問題。”林嘉和放大給她看,“前面的蘆葦占了一大部分,把池塘都擋住了,顯得很雜,還是要留有點空間。”
項婉不好意思地笑了:“謝謝部長,不說我自己都沒發現。”
“不過你們也不用緊張。”林嘉和安慰道,“新人上手總有一個過程,這段時間你們的任務就是宋之雯把新聞稿弄好,項婉負責在校園裡拍攝同學們的日常,網絡策劃部那邊要推送。”
“沒問題。”這回是兩個人一起說的。
“好,加油吧。”林嘉和舉起飲料和她們碰了杯,“相信我們記者團會越來越好。”
宋之雯直到十點才回到寝室,發現舒青竹還沒睡,正窩在椅子上看着她。
“怎麼了?”她問。
“阿雯,我感覺你們那個部長人挺好的。”舒青竹壓低了聲音悄悄說了一句,“要不你那個什麼吉他社還是别去了吧?”
宋之雯剛想認同她說的有點道理,轉念一想又猶豫了:“不行,我可是花了一千塊錢呢。”
舒青竹無奈地歎了口氣,站起身:“你啊,就是被這一千塊困住了,算了,不說了睡覺去了。”
周三宋之雯還是照常去上了吉他課,隻是經過了上次的打擊後總有點蔫蔫的提不起興趣。這回教她們的還是何瑜,在訓練的時候有女生忍不住小聲問道:“社長今天不來啊?”
“社長很忙的,上次就是抽空來看看你們。”何瑜的眉毛微微上揚,“怎麼,不歡迎我呀?”
“不是不是,老師你最好了。”女生急忙為自己澄清。
何瑜微笑着沒再說什麼,開始巡視給學員指導。經過宋之雯身邊的時候,她停住了,站了好一會兒,然後挑了個她前面的位置坐下:“我怎麼感覺你不太高興啊。”
“沒有。”宋之雯回避着,但有氣無力的琴聲已經出賣了她的心情。
何瑜很懂地笑了:“因為齊揚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