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天行九歌/秦時明月]悲回風 >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話:蜉蝣曳尾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話:蜉蝣曳尾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第二天上午,沒有吃到宮保雞丁的燭幽帶着星魂一塊兒去了趟有間客棧,庖丁許久不見她,但熱情依舊:“多年不見郗姑娘,都怕你把小老兒欠的債給忘了。”

頭一次見着熱情還錢的人,燭幽很是欣然地點點頭:“沒忘。”

小二引着他們倆坐下,星魂不禁多看了面前這位一個字沒說的小二一眼,然後被燭幽打斷:“看看想吃什麼。”

“随便。”星魂收回目光,抛出了慣常的二字。

燭幽好像知道他要說什麼似的扭頭便點了幾個菜,又向庖丁囑咐道:“以後每餐給我備幾道菜,我定時派人來取,争取今年之内讓你還清。”

庖丁爽快地笑:“咱家這小本生意,可得讓姑娘吃一陣了。”

“問題不大。”也不是每天都吃一樣的菜,換着花樣來總不至于一年不到就膩了。

星魂隻喝了一口茶便放下杯子不再碰,待庖丁和小二都走了才開口:“你就請我到這種破地方吃飯?”

“破嗎?”比起當年庖丁白手起家時,整個店已經豪華了太多。

“不破嗎?”

燭幽不能理解,鹹陽城裡犄角旮旯的鋪子也沒見他嫌棄過,怎麼到了桑海就哪兒哪兒都嫌得要命?她換了個語氣:“在雲夢澤時,還沒有這些東西呢。”

“呵。”

作為“口嫌體正直”典型代表的星魂在菜上來之後看似勉為其難地動了筷子,和燭幽一塊兒不緊不慢地掃空了餐盤,然後也不打算走。燭幽看他這之前不想來,現在不想走的奇怪反應,幹脆要來一盤蜜餞,就陪着他磨蹭。星魂就喜歡燭幽這樣的性子,也不多問,就由着他來,這令他心情好了許多,等他坐夠了,這才起身:“走吧。”

搞不清他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的燭幽跟着他一塊兒出了店,迎面撞上了伏念。伏念一貫嚴肅,不過此刻并不難看出他面色凝重,久違的故人驟然打了照面,也不好當做沒看見,互相點頭緻意就當打了招呼,又各走各的路。

星魂和她路過街口的那個通緝告示牌,駐足而笑:“你就不想去看看好戲?”

燭幽莫名其妙地順着他的目光看向通緝令:“什麼好戲?”

“伏念難得下山,下一次山就受到這般沖擊,你覺得他回去不會有反應?”

燭幽醒過神來:“我還以為隻有我一個人覺得通緝令畫得很好。不過你明知道他們在哪兒,為什麼不動手?”

他煞有介事地偏頭看她:“那畢竟是天下儒宗,得罪讀書人的事,怎麼能讓我們幹?何況我還有别的考量。”燭幽等着下文,他卻開始打啞謎,“有些事情提前發生就沒有意義了,請君入甕的精髓就在于要讓被請的人覺得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燭幽看向了伏念離開的方向,決定滿足星魂的惡趣味:“那我去趟小聖賢莊。”之前她的注意力都在别處,暫且忽略了莊裡的一系列異狀,張良、顔路、荀子、子明、子羽,每個人都不對勁,隻有伏念,隻有伏念的反應才是正常人得知叛逆分子就在身邊該有的反應!

這已經是燭幽第三次翻牆進莊了,這次總算沒有落地就遇到顔路,環顧四周,曲折的連廊上一個人都沒有,這才是正常狀況嘛。她理了理裙擺,往三省書屋方向信步而去。

伏念其實是個暴脾氣,這是念書那會兒衆所周知的事情,隻不過他現在當了掌門,要穩重堅定,于是就把火氣都具象為了抄書和罰站,讓小聖賢莊裡的學子叫苦不疊——就罰抄書這個愛好,他真的完美地從荀子那裡繼承了過來。此刻三省書屋大門緊閉,但燭幽還沒走到門口就聽到了伏念久違的咆哮:“我沒有問你!還輪不到你說話!”

答話的不知是誰,但伏念話裡的厲色絲毫不減:“你的決定?将小聖賢莊上下的安危置于爐火之上,将整個儒家與叛逆混為一談,這就是你的決定?!”

瞧瞧,這才是一個掌門人該有的反應,燭幽不禁感歎她名義上的師伯确實選了個好的接班人,所以她決定多站一會兒,讓挨訓的人多挨幾句罵。其實她一直以來都有個疑惑,為什麼荀子和顔路明知道張良藏匿了墨家叛逆,卻還是對他這樣縱容?顔路陪着張良胡鬧便罷,可荀子真的能不顧全莊上下的安危嗎?而且大司命說荀子還随子明去了墨家據點,有了這樣一個實據,就算是她也沒法兒把他摘出去。

“站在這兒做什麼呢?不進去?”

燭幽回頭,荀子就背着手站在石階之下,削瘦的臉頰讓他看起來有些尖刻,但他望着她時,眸子裡還是帶着些慈愛。

燭幽走下台階朝他行禮:“他們在吵架。”

荀子點點頭:“嗯,不打擾——學得跟韓非一模一樣,看熱鬧不嫌事大。”

“我想等他們吵出個結果再進去,我不擅長此道,忽然進去也會吓到他們。”燭幽很明确自己不速之客的定位。

荀子溫和地笑,态度同對别人截然不同:“那老夫也先不進去,聽聽你怎麼說。”

燭幽想了半晌,決定不兜圈子,開了個突兀的頭:“夫子便把那兩個孩子交給我吧。”

“你能保住他們?”

“為何要保住他們?他們是帝國叛逆。陛下對儒家早有微詞,将他們交出去也正好借這個機會打消他的顧慮。”

“你覺得這是能通過交出兩個孩子就解決的?”

“至少這是個證明。”

荀子并沒有生氣,反而說:“我記得你最讨厭李斯。”

燭幽一愣:“夫子是覺得我現在同他的行徑無二?”

“他當年能踩着同門的屍骨镬取權力,與現在你要将那兩個孩子交出去換得儒家保全的缥缈希望,二者有何區别?難道這樣就能一勞永逸?就能換得高枕無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韓非當年因為自己是韓國公子而不得不死,現在那些孩子仍要因為身不由己而不得不死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