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回來了!”
老遠就傳來了外院小厮疾走相告的聲音。
守在門口的侍女聞言探出頭來問道:“可是侯爺他們回來了?”
“正是正是!”
“知道了,我這就去告訴公主殿下。”侍女打趣道,“你回去可别再跑這麼快了,地上都還凍着呢,小心摔個大馬趴。”
小厮紅了紅臉,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又一溜煙蹿走。
侍女望着他的背影無奈笑笑,轉身掀簾進屋。
昌平大長公主平時起居一般都是在靜思堂。依照禮數,承安侯一家回來首先會來給大長公主報個平安。
秦妙早起就收到了叔父叔母車到城外即将歸家的消息,特地換了一套正式的衣裙首飾,早早地去了靜思堂陪大長公主抄《道德經》。
經文抄了一篇,茶用過半盞,屋外便傳來了動靜。
先是一位身披海棠紅大氅的小女娘如同小獸一般闖進來,飛奔撲進大長公主的懷裡,一邊嚷着:“大母大母,玥兒好想你。”
身後不遠處的一行人也跟進了屋。為首的中年男人步履生風,拱手作揖道:“勞阿母挂懷,雲祁攜妻兒歸矣。”
他身側的貌美婦人也眉眼含笑,朝大長公主欠了欠身,“給君姑請安,見君姑身體依舊康健,我也放心了。”
此二人便是承安侯與景賢公主。
秦妙站起身行禮道:“叔父,叔母。”
承安侯自進門伊始就注意到了這個模樣肖似秦雲和的小女娘。他向秦妙和煦一笑道:“這就是桑桑吧。”
大長公主懷裡偎着秦玥,臉上挂着慈祥的笑,聞言點頭道:“不錯。”
“我們在阖陵縣一聽說陛下賜婚的事,就立刻準備回程了。”景賢公主笑道,“府上多久沒有辦過喜事了,我們這次定要好好操辦的。”
大長公主道:“親事如何辦宮裡自有準備,你夫婦二人帶着孩子們回來過年才最是要緊。”
景賢公主打趣道:“讓君姑惦記是我們的不是。就請君姑看在我們帶回來這麼多禮物的份上,饒恕我們小輩吧。”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揮手招來一雙兒女,指認道:“這是你們的堂姊,往後你二人定要謹守孝悌,與堂姊常來常往、和睦相處。”
承安侯與景賢公主的長子秦濯才十五歲,年紀不大,一舉一動卻穩重老成;小女兒秦玥,年十一,生得明眸皓齒,也十分嬌憨讨喜。
秦玥樂颠颠地湊上去挽住秦妙的手臂,興奮道:“我也有阿姊了,這下可以不用羨慕趙禦史家的書雅了!”
“書雅總是跟我顯擺,說她阿姊會給她做各種各樣好吃的糕點。桑桑阿姊也會給我做嗎?”
秦玥說這話的時候,景賢公主正依偎着承安侯,二人欣慰地望着她。就連堂上坐着的大長公主與秦濯的目光也一直落在秦玥的身上。一家人和樂而溫馨,與很多很多年以前的某個場景很像。隻不過那裡面的人是她自己,是姑姑,是陛下,是許夫人……
秦妙有些不好意思道:“阿姊疏于廚藝,怕是不能做好吃的糕點了。但是我可以給你紮各種各樣的風筝。”
秦玥愈發歡喜道:“風筝也好!風筝也好!我阿母說她小時候也在宮裡和阿姊們放過風筝,是不是呀阿母?阿母?”
秦玥連喚幾聲都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她疑惑地轉頭,看到的卻是景賢公主怅然若失的模樣。
承安侯輕聲喚道:“阿婵?”
景賢公主這才醒神。她安撫地看了一眼女兒,有些落寞地笑道:“阿母沒事,隻是有些累罷了。”
大長公主道:“那就讓他們快些将飯菜呈上來。早些用過午膳,你們也好早些回去歇息。桑桑,你好生侍候你叔母用飯。”
承安侯夫婦回府翌日,秦妙才真正有些明白為何大長公主要自己等一等再進宮。
冬月十八,早起有霜,天氣已是十分寒涼,張口便是一團白霧。一大早,長壽殿便着人至昌平大長公主府接人了。
與上回不同的是,今日前來接秦妙的隊伍裡多了幾位玄甲士兵。他們左手握刀,分列于左右,其中一位裝束略顯階品者則站于中間。秦妙見他們眼熟,正是前些日子随嶽峙一道去梨園接她回家的那些人中的幾個。幾人一見到秦妙從裡頭走出來,立刻抱拳行禮。
“屬下參見郡主。”
秦妙疑惑道:“不知大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