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欽天監算好的日子,劉美靈在定下婚約的第三天,就去了法雲寺帶發修行,為已逝的娴妃守孝三年。
劉美靈去的地方男子不能進入,劉尚書就派了幾位功夫了得的女護衛充當丫鬟,陪着女兒一同在法雲寺修行。
而柳笙和蕭景晨這邊,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與此同時,甯皇後和甯宰相,也将矛頭對準了劉美靈。
甯奕是絕對不可能允許這門親事做成的,在他看來,如果蕭景晨成了劉家的女婿,劉尚書勢必會為了女兒而打破一直以來堅守的原則。
他不會再保持中立、隻效忠于皇室,他一定會選擇站隊,幫着自己的女婿争搶皇位,到時候他可就是當之無愧的國丈了。
蕭景晨已經有了殷家的支持,不能再多一個劉家了。
甯奕從來都是一個“得不到就毀掉”的人,既然劉家不識好歹,甯願将女兒嫁給蕭景晨那個沒娘的野孩子也不肯做太子妃,那他就讓劉家的丫頭徹徹底底當個死人。
不肯選擇太子,劉家就隻能選擇收屍了。
對于父親的想法,皇後很贊同。
雖說最近一段時間她對父親、對甯家越來越忌憚,已經隐隐有了離心的征兆,不願再事事聽從父親的安排。
可在這件事上,她與父親的決定不謀而合。
甯皇後的想法很簡單,她咽不下這口氣,受不得這個屈辱。
在她看來,劉美靈甯願嫁給蕭景晨那個沒長大的小崽子也不選她的兒子,這是赤*裸裸的輕視。
劉家居然敢瞧不上太子,真是反了他們了。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整個天下都應該是他的,何況一個女子?
堂堂太子求娶太子妃竟然被拒,搶了太子新娘的還是自己的弟弟,這傳出去豈不是要害太子被天下人恥笑?
甯皇後像所有的母親一樣,自己的兒子再不成器、再讓自己失望,那也隻能自己說自己罵。外人敢來欺辱她的兒子,她就要那些人好看。
既然劉家鐵了心要和蕭景晨那個小崽子接親,那她就“賜”一門陰婚給二人。
*
甯家的動作很快,劉美靈才去修行沒兩天,他們就已經找好了殺手。
或許是因為甯家殺人越貨的事做的太多了,做起來駕輕就熟,連人手都是現成的;又或許是甯家過于狂妄,想殺誰就殺誰,連小心謹慎都無需遵守。
總之,在劉美靈入寺的第三天,一場針對她的刺殺即将在深夜上演。
甯家想出的辦法很簡單——下毒。
因為中毒身亡的人可以解釋成得了怪病暴斃,就像曾經的娴妃一般。
劉美靈不是想做娴妃的兒媳嗎?不是孝順想出幺蛾子要來寺廟為娴妃守孝嗎?
那不如就下去陪伴娴妃,好好伺候這位“婆婆”吧。
當天夜裡,一位外貌平平無奇的中年婦人就混進了司中,然後在專為劉美靈準備的齋飯中下了毒。
依照甯家的計劃,吃下混了劇毒的齋飯後,劉美靈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吐血而亡,連救治的機會都沒有。
然後劉家的仆人就會返回劉家求救,寺廟在京都的郊外,這些人在深夜入城一定會驚動城門守衛,幾乎把持住了整個京都布防的甯家在第一時間得知劉美靈中毒的事,也就合情合理了。
緊接着,甯家會在劉家和宮裡有所行動前私自派去太醫為劉美靈診治,當然了,這個太醫早就是自己人。
太醫的診斷是——劉小姐感染了惡疾暴斃,而且這個病傳染性很強很快,為了防止更多的人受害,應當立即将屍體焚燒掉。
就這樣,等劉家和蕭景晨派人來法雲寺一探究竟的時候,劉美靈的屍體早就化作了一捧灰。
劉家和蕭景晨必然不會相信太醫的說辭,也會懷疑到甯家身上。
不過那又如何,死無對證。
甯家在京都嚣張了幾十年,想殺誰就殺誰,連皇帝都奈何不了他們,他們豈會怕區區一個劉家和一個失勢的皇子。之所以謊報劉美靈得了惡疾暴斃,也隻是不想落人口實。
如果劉家和蕭景晨敢不依不饒,甯家不介意立刻送他們下去陪娴妃和劉美靈。反正在甯家的計劃裡,這些人都是要死的。
甯家将一切都計劃妥當,而且毒也是順利的下在了齋飯中,人也死了。
不過死的不是劉美靈,甚至不是劉家的任何一個人。
死的是甯家派來下毒的那名中年婦人。
正如蕭景晨和柳笙所料,他們猜到甯家會對劉美靈痛下殺手了,而且柳笙一早就斷言,甯家多半會選擇下毒的方式。
因為派殺手上門刺殺太過顯眼,隻有下毒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等人死了,還可以事先收買太醫,請前來驗屍的太醫謊稱人是死于疾病。
下毒置人死亡後再謊稱得了怪病暴斃,是害人的老手段了,雖然老土,但有用啊。
如果甯家有幸得知了柳笙的預測,一定會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他。因為他所說的和甯家的計劃幾乎半分不差。
如此攻于心計且算無遺策的一個聰明人,實在是可怕的很。蕭景晨已經無數次慶幸柳笙是他這邊的人。
不敢想象如果柳笙跟了甯家,那該會是怎樣大殺四方的場景。
蕭景晨在這樣想的時候,若有所思的偷偷瞥了柳笙好幾眼,他明白在和甯家的這場戰争中,柳笙絕對是取勝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的用處甚至不亞于可以指揮幽州軍的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