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麻煩啊!”王瑾之撓頭,“不能另起爐竈麼?”
看着劉興弟戲谑的目光,王瑾之尴尬地摸了摸鼻尖:“好啦,我知道基本沒可能,同時代,根本沒有誰能與他正面交鋒而不敗。而等他死了再開始,我們也奮鬥不了幾年就到了要遺憾退場的時候了。”
他斜側着腦袋,做了個可愛小狗的表情,說道:“更何況,我們現在的身份,近水樓台先得月,遠不到要白手起家,開局一個碗的地步。姐姐,你說是吧?”
劉興弟偷偷扭頭笑了一陣,轉過頭來又是一副沒眼看的表情:“好了,不如我們來猜猜吧,阿爹要我們去他的書房做什麼?”
“不是說——”王瑾之說着,突然想到了什麼,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他準備給我們封官?”
“不是我們,是你。”劉興弟點了點頭,又伸出右手食指搖了搖,“我爹注重宗族,而且絕不虧待忠于自己的人。你如今是他的女婿,又是一直追随他,自然是少不了好處的。”
“那他會給我個什麼官職啊?”王瑾之滿臉期待,“兵部尚書、禮部侍郎?嘿嘿,我不挑的,都可以啦!”
“想什麼呢?三省六部制到唐朝才确立,曆史白學啦?這些官職,現在可都還沒有。”劉興弟挑眉,雙手一攤。
見王瑾之滿臉興奮地又要說話,劉興弟忙擺手:“别問我,東晉的官職,我也不懂,隻隐約記得有什麼司徒、司空的,多得很。”
“哦,好吧。”王瑾之歎了口氣,卻不掩飾笑意,“看來是不能提前知道答案了。”
帶着滿心的好奇,二人匆匆來到書房,隻敲了敲門,便聽裡面傳來一聲“快進來吧”,于是推門走了進去。
一進門,隻見劉裕坐在書案前,正提筆寫什麼,看着竟有些文人氣質。
“來了?”劉裕并未擡頭,隻左手一指,“先坐吧,還有點沒寫完,一會兒說。”
二人相視一眼,安靜坐下。
過了一會兒,劉裕終于放下筆,他起身舒展了幾下,歎了聲舒服,說道:“叫你們來建康,是準備讓你們入國子學。”
“國子學?”
“我們?”
王瑾之和劉興弟齊齊發出疑問,很快對視一眼,眸中皆是疑惑。
劉裕笑着用指頭點了點劉興弟:“你啊,不讓你一起去,你能答應?”
劉興弟嘿嘿一笑,上前拉着劉裕的手臂搖了搖,撒嬌:“阿父果然了解我。”
劉裕滿臉慈愛,隻笑着搖了搖頭,轉頭向王瑾之解釋道:“成家立業,我本想着讓你跟着三弟,日後自可獨當一面。隻是道和勸我讓你入國子學,國子學是為官僚子弟專設,世家子弟多以此入朝堂。且你年少,若是能在國子學廣交好友,對你日後在朝堂之上,必有好處。”
“道和是?”劉興弟疑惑,“阿父如此信他?”
劉裕笑着解釋:“道和随同我起兵,那時你二人忙于婚事,故而并不知曉。他好謀善斷,如今已是我倚重的部下。你們日後若是見了,可要敬重。”
二人連忙稱是。
“好了,你們去吧,對了,興弟,穿男裝去。”劉裕擺了擺手,又囑咐了一聲。
劉興弟忙應是,二人走出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