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一會兒後,可能幾名女生早就有心吧。皇甫靜雯她們拿出了小刀、白紙和彩筆,又在附近找了幾根小山竹,開始制作風筝。剝竹子劃蔑片甄亦凡很在行,自然就接了過來,不到十分鐘,小山竹就變成了幾根薄薄的蔑片,還有一根實心的主骨。沒有砂紙打磨,蔑片不太光滑,有些地方還紮手,甄亦凡隻能用小刀刃輕輕地在篾片上來回刮動,讓竹片盡量光滑些,免得劃破了哪位女生的手。風筝是皇甫靜雯提出來要做的,她想做一個蝴蝶形狀的,嫌棄上次甄亦凡做的“王”字型風筝太簡單不漂亮。她先是将細篾片彎曲成耳朵形,又将其用細線牢牢綁在那根實心主骨上,地上擺放了一個“阝”單耳旁,然後又在另一邊同樣捆綁了一個“耳朵”,形成對稱,在綁紮點上又粘些快幹膠,一個簡單的蝴蝶風筝扇形骨架就成形了。再将白紙用膠水貼上去,用手掌壓緊壓實,等膠水凝固後,皇甫靜雯開始在上面用彩筆畫蝴蝶圖案并塗上鮮豔的色彩,在頭部畫出大大的黑眼睛,粘上兩根彎彎曲曲細細長長的觸須。為避免風筝頭重腳輕,保障風筝的平衡性和觀賞性,又在蝴蝶的下翅上粘了兩根彩色飄帶。慢慢地,一隻漂亮的蝴蝶風筝就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看到備用的彩紙和顔料還剩一些,鄭瀚又去折了幾根山竹過來,決定依葫蘆畫瓢又做一隻一樣的風筝。這次大家都動起手來,幾個人不分你我争先恐後,當然畫蝴蝶着色這個主工程還是皇甫靜雯的,旁邊的人不時地遞紙線、膠水什麼的。蝴蝶快畫好時,大家也忍不住在上面添上一兩筆過過瘾。
試飛時皇甫靜雯在前面牽着線團準備跑,甄亦凡拇指和食指捏着風筝主心骨放飛,皇甫靜雯跑動。開始風筝有點搖搖晃晃,甄亦凡追上去将風筝那對觸須和尾巴稍微調整了一下。再次放飛就慢慢地平穩了,越飛越高,飛上了天空。另一邊,黎可馨也拿着線團在前面跑,風筝在後面天空飛。兩人在前面跑動放風筝,其他幾個人在後面跟在風筝下面,擡頭望着天上的風筝,有時看見風筝閃一下就伸出雙手,像要擁抱藍天,又好像生怕天上的風筝一個倒栽蔥栽下來好接住它。一時間,快樂的歡呼聲,溢滿田野。也不知是天上的“蝴蝶”還是地上的歡呼聲,吸引了一些在邊近帶孩子玩的家長,一些孩子指着天上的“蝴蝶”歡快地追逐,也有些孩子想要父母給他們買一個玩。可現在是秋天,商店裡也沒人賣風筝,真正放風筝的季節是春天呵。拗不過孩子哭鬧,幾個家長隻好找皇甫靜雯她們商量,打算花錢從她的手裡買下風筝。“沒關系的,大家一起玩吧”,柳依依和李佳星把手裡線團遞給身邊的孩子,帶着孩子們一起跑,一起瘋,這塊草地很快就成了孩子們歡快的海洋。幾位男生,則去了草地上圍坐一圈鬥地主,這些半大小夥子也不好跟在那些小屁孩後面跑。直到下午四點多,大家才收起了狂歡的性子,一個個又累又餓連走動都不願意。風筝,也早早給了玩耍的孩子們。就叫了幾輛等客的三輪車返程。夕陽餘晖灑在蹬車的老伯伯和坐車的男生女生身上,渡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光暈。三輪車上大家意猶未盡地談起今天的感受,蹬車的老伯伯也不時給這些學生講一些橘子洲頭的故事,一個個累并快樂着,也算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這一年多來,教91屆學生《政治經濟學》課程的馬老師有些感到自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了。形勢變化太快了,連教材都換不赢。1991年剛入學時主講的是計劃經濟,後面又變成商品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雙軌制,再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又沒有現成的教材,她壓根就不曉得怎麼去講。有時面對一些學生的提問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特别是以勞二班的汪一亮為首的幾個學生,經常在她的課上抛出一些連她這個老師都沒看到的新觀點,這讓一貫來為人師表臨近退休的她有些挫敗感。
後來學校讓年輕的教師李勇接了她的課,解了她的難。李勇老師是上海複旦大學經濟系畢業的,又正在參與國家某部委牽頭組織的全國大中專院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教材編寫,由他來給這些容易接受新思想的學生講解這門新課程,自是恰當不過了。李老師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學生們欣喜異常,十分歡迎他的課。從“三個有利于”判斷發展的标準到市場要素的培育、價格機制改革、企業制度的改革等等,李老師引經據典從國内到國外充滿激情,把這門課當一門互動的課程,提出點,提出問題和學生共同讨論,共同答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題上來,談論自己的觀點,深得學生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