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王妃把張如煙張圓圓,引薦給衆貴女名媛。
李貞玟尤其願意跟張圓圓說話,“十幾米的石窟是不是看得脖子都要酸了?”“廣靈人是不是真的人人會剪窗花?”“坐幾天馬車吃飯怎麼辦?”小姑娘有數不清的問題要知道答案。其他人也誇她乖巧伶俐,喜歡逗她幾句。
與之相比,張如煙這邊就要清淨許多,大多都是看在太妃面上,同她客氣寒暄幾句,就沒得說了。
虧了張如煙談吐得體,與誰說話都帶着微微笑意。
林黛玉心内暗暗贊了一聲不卑不亢,對她更偏愛幾分。
張如煙對黛玉笑道:“我就在思慧樓看這幾朵雪白的玉樓春,嫂子帶各位姐姐妹妹們遊覽。”
李貞琪在旁用團扇遮住半邊臉,笑道:“我昨晚聽父親講禦花園那兩株姚黃正在嬸嬸家裡,早就等不及要去瞻覽一番了。”
原來這李貞琪是忠順王第五女,本是許給了錦鄉伯之子韓奇,誰知還未成婚,錦鄉伯一病薨了,韓奇需守孝三年,孝期未滿,他也得了痨病,危重時太夫人遣媒人退了婚。韓奇去歲冬也去世了。如今爵位是韓奇的弟弟韓奞襲了。
所以這李姑娘雖已年近二十,還未婚配。
李貞琪的六妹李貞瑣接道:“王妃娘娘,姚黃真如詩中寫的那樣光彩堂皇嗎?”
一時衆人都嚷着要去花房。
黛玉今兒穿了一件鳳穿牡丹銀紅洋鍛襖,下着松綠色月華長裙,斜戴一朵紫粉兩色洛陽錦,高貴端莊無比。她纖手一指湖中小島,道:“那亭内有幾盆歐碧,咱們先去看綠牡丹,然後一塊坐船到花房。”
衆人下樓,岸邊泊了兩隻棠木遊舫,駕娘們撐着篙槳已等候多時,黛玉掃了一圈,沒見到薛寶钗,正要派人去尋,隻見薛寶钗在二樓窗邊探頭笑道:“牡丹我最愛白雪塔,正好在這陪張姑娘一起品茗,稍作歇息我倆結伴走至花房即可。”
黛玉吩咐雪雁:“你跟着我在榮國府待了幾年,了解薛姑娘的脾性喜好,就留在這伏侍兩位姑娘。”
雪雁答聲是,即回身上樓。
大家分坐兩船,悠悠蕩蕩劃向湖心亭。
李貞琪指着湖面問:“這麼大的湖,光溜溜的,嬸嬸也沒養些荷葉浮萍。”
林黛玉回道:“我倒是喜愛你家那池朱紅,隻是這湖兩米多深,養了幾次都不能成活,隻在東牆水淺處養了幾株綠放白蓮,離花房不遠,五姑娘一會兒自能看到。”
李貞琪道:“綠放白蓮幾年都不一定開花,虧得王妃娘娘有耐心等。”
黛玉隻一笑,并不接話。
李貞瑣道:“緣分二字,可說不準,王妃娘娘,要是今年府上綠放長苞了千萬不要忘了給我們姐妹下帖子。”
黛玉道:“這是必然,如果今年綠放有開的,到時再請諸位。”
說話間已到了湖中小島。
小船攏岸後,各閨秀沿着石階上去,就可看到亭邊空地上擺着詩文四方花盆,盆中牡丹莖高達兩米,分枝很短,花朵或皇冠形,或繡球型,姿态各異,清雅脫俗。
每盆花前面擺一張大書案,案上筆墨紙硯、各色顔料齊備。因是畫歐碧,顔料以石綠、花青、空青、蛤粉為主。
亭内放了兩張大長楠木桌拼在一起,并不設椅凳,以欄杆榻闆為椅。
先行至亭内安坐,各用了一道茶,黛玉笑道:“咱們也學那些文人雅士,詩畫琴舞,不拘形式,盡情玩樂。”
不多時,李貞琪、賈惜春和薛寶琴各坐到一株歐碧桌旁,開始揮染寫生。
李貞玟小聲對張圓圓道:“我倆也畫畫吧,我想了想,作詩彈琴跳舞更難了。”
張圓圓心有戚戚,拉着貞玟小手,走向亭外,兩人個頭剛到桌面,黛玉忙讓人另安置小幾小凳,供小姑娘使用。
撷芳園内名媛淑女們各展才藝之時,樂安軒七間正房的屋頂正脊上,正趴着兩位偷窺者。
李裕明沒好氣道:“薛姑娘給太妃請安時,你不是在牆角偷看了好幾眼嗎?還沒看夠?”
林揚忙低聲道:“我的王爺呀!您老可要小聲些!讓别人聽到,您最多挨頓訓斥,我就要小命不保了!”
李裕明道:“别來這一套!早聽膩了!快說,為什麼非要拉着我來這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