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通房丫頭 > 第23章 庭院深深

第23章 庭院深深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二夫人拒絕了過年的歡慶氣氛。

一整個正月,她都把自己悶在房門裡,除了必要的出行從不跨出門外。段盛堯非常擔心她的身體,幾次要她多出來走走,二夫人也隻淡淡應下,在長廊裡走兩步,就又回到了屋内。

她肚子裡的孩子越來越大,也愈漸顯懷。這時,她的性别和年齡成了天然的優勢,一躍而成整個段府内最尊貴的人。原先,府内三位夫人,段盛堯雖然有偏向,但整體還算是公平。但這個孩子一出現,二夫人幾乎便享盡了府内尊榮。這也許對她來說是頭一次的感知。

她在生辰上吃虧。二夫人生在二月,便在懷孕途中度過了她的四十歲生辰。段盛堯為了表示對二姨娘肚子裡這個孩子的重視,為她舉辦了盛大的生辰宴,除了二夫人皆有出席。她是主角,必在邀請之列,可二夫人卻以自己身子不适,回絕了。

楚歌沒有參加宴席。她自告奮勇去幫着蘭光照顧二夫人,但也不為了别的。她不太敢看段敬山,也自然看段盛堯惡心。“惡心”,在此之前幾乎沒有出現在過她的身上,她對所有人都以最善良的角度觀察,從來不随意揣測他人。段盛堯卻已讓她心衰力竭。

二夫人與大夫人不睦,最初也不願意看到她。但也許有祠堂之誼,二夫人雖然依舊不怎麼理她,但卻并不像以前那樣夾槍帶棒了。楚歌也不在乎她的反應,她在得到了大夫人的準許後來照顧二夫人,純粹隻是為了報她的救命之恩。當年大夫人生段知燕的時候她便在旁伺候了十月,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也許正因如此,二夫人才沒有将她趕走。不過她依舊少與她說話。楚歌不在意,一整個二月,她都在做自己的事。她與二夫人像陽光和水影,盡管幾無交流,但卻總有交纏。

直至那一日二夫人對她說,聽夫人說你是被她撿來的。你以前是哪裡人?楚歌低着眼睛說,奴婢也不知。二夫人淡淡地說,擡起頭來。總低着頭是什麼意思?像是欺負了你。楚歌忙說,奴婢不敢。二夫人說,這輩子隻知道當奴婢,曲凝竹就是這麼教你的?楚歌一愣。二夫人扶着肚子,慢慢走到窗邊。楚歌連忙上前,說,奴婢扶着你。二夫人說,你回去吧,我不要你扶。楚歌一愣。二夫人冷冷地說,連擡起頭來回話都做不到,以後還是離我遠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有什麼資格和我說話?

楚歌不知可謂,隻得低頭不語。二夫人歎了口氣,喊了蘭光來,回到屋内坐下,便不再理會她。

不多久後,蘭光跑來,磕磕絆絆地向她解釋二夫人的意思。阮靜水懷了八個月之後,晚上吐個不停,白日裡便總是困倦。蘭光服侍着她睡下了,便來找她。與她解釋一通,最後卻也是一聲長歎。

楚歌心裡卻并不如何難受。二夫人怎麼說都仿佛不會影響她。此時有比處理二夫人的陰陽怪氣更重要的事。楚歌在兩夜的思索之後,終于在第三日接受了段敬山的心意。

她原本再想多思索兩日,可段敬山不給她這個機會。

三日後,他再度因事北上,臨行前最後一次詢問了她,希望她,懇請她。

楚歌再無法抵抗住這樣的攻勢,答應了他。

也許段敬山是帶着前所未有的喜悅心情離開的段府。他是個持重沉穩的人,楚歌此前确然沒有見到過他這樣失态。她被他緊緊抱在懷裡,雙臂箍在身側,幾乎不能呼吸。楚歌将臉靠在他的肩膀上,在那瞬又感受到那一夜劫後餘生的痛苦與極度的恐懼。她在獲救後沒有喜悅,隻是懼怕不已,仿佛面前的一切都是虛影,全身已被切碎。此刻這種感覺再度回到了她的身上。楚歌被他擁抱着,任由他親吻着自己的頭發,身上卻不住地顫抖。她自己也為這樣的反應感到驚奇而恐慌:她為什麼會害怕?為什麼會惶然?為什麼會恐懼?

段敬山緊貼着她的耳側,輕聲說,我從見到你的第一眼就喜歡你,這幾年父親也為我看過幾門親事,可是我都不願意。我想等你,我一直想等你。楚歌,你果然沒有讓我傷心。

他說得懇切,楚歌的心裡便難免一軟,生出滿心的柔情。她說,我讓你等這麼久,已經讓你傷心了。段敬山說,以往那些又算什麼呢?你現在願意跟我走就好了。楚歌,我不在乎。我隻怕你不願意跟我。楚歌說,我願意。這話不是脫口而出的,但中間也沒有間隔多少時間。段敬山非常高興,楚歌同他一起笑,心頭卻一片茫然。

後來她想到,也許是因為段敬山要将她認為正妻,她認為此事可能性太小,故而忐忑不安。但她心中也沒什麼“隻要陪在他身邊就算不是正妻也可以”的願景。她迷迷糊糊地認同了段敬山,後來也不停地在勸說自己始終認同他。段敬山北上當夜偷偷來找她,告訴她一切交給他,不必擔心。楚歌也不相信大少爺有做不到的事情,她對他的信任是全身心的。可見這樣的惶然并不針對段敬山自身。而是落腳于她的心上。

她也沒有将這件事告訴水兒。段敬山離開後,楚歌專心做自己的事,卻發現自己始終不能完全沉下心來。段敬山的每一句話都打在她的心上。楚歌不為他心醉神馳,但卻難免會陷入那些美麗的青蔥諾言。她原先從沒想過有一日能與段敬山談婚論嫁。但不可能的事,現在也成了可能。由不得她拒絕。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