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召穆繡娘觐見!” 林招隐來毓舒宮傳旨道,“穆繡娘,請吧!”
“林大監,請!”穆羽道。林大監引穆羽來到禦書房,唐明皇與王皇後、趙麗妃、皇太子都在。
“民女穆羽參見陛下!皇後娘娘!麗妃殿下,太子殿下!” 穆羽跪拜道。
“起來吧!” 唐明皇道。
“謝陛下!”穆羽道。
“擡起頭來!”唐明皇道。穆羽擡頭仔細端詳唐明皇和王皇後,想看看究竟真實的唐玄宗和史書中記載的有何不同?但見唐玄宗本人龍袍加身,英武不凡,威風凜凜!而那王皇後也是端莊秀美,溫婉賢淑。穆羽想到後來王皇後被廢之時王諲作《翠羽帳賦》:翠羽飄搖隕曉風,何時吉夢葉罴熊。脫将半臂共湯餅,泣請三郎念阿忠。穆羽心中亦不免感慨皇家無情!唐明皇與王皇後也仔細打量穆羽,隻覺得穆羽同其他女子皆不同,但又說不清楚哪裡不一樣?真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身子可大安了?” 王皇後問道。
“已無大礙,多謝皇後娘娘挂懷!” 穆羽叉手拜道。
“穆娘子,多虧有你,你就是我們母子的救星!” 趙麗妃感激的拉住穆羽道。
“豈敢,豈敢,民女愧不敢當!”穆羽道。
“太子,快去拜謝你的救命恩人!” 唐明皇道。
“瑛兒多謝穆繡娘舍命相救!” 皇太子叉手拜道。
“太子殿下不必客氣,這是民女應該做的,隻要太子無恙就好!” 穆羽道。
“朕聽麗妃多次誇贊你,刺繡技藝高超,就連尚功局亦無人能及!不知你今後有何打算呐?” 唐明皇道。
“陛下謬贊!承蒙麗妃殿下厚愛,民女隻不過會些雕蟲小技,怎能與尚功局相提并論!” 穆羽道。
“穆繡娘,不必過謙!本宮親眼見過你的繡品,絕非凡品!你就留在尚功局,做個司制,如何啊?” 王皇後道。
“這?”穆羽深知宮中波谲雲詭,自己實是不想卷入朝堂紛争!可是一時間竟不知以何理由搪塞過去,于是幹脆“噗通”一聲跪地,語無倫次的道:“民女鬥膽!請皇後娘娘收回成命!民女就是鄉間一村野丫頭,散漫自由慣了,不懂宮中禮數,恐難當此重任!還祈請陛下、皇後娘娘三思!”
王皇後見狀,自知不便為難,于是笑道:“穆繡娘,快快請起!既如此便罷了!”
“多謝皇後娘娘開恩!” 穆羽再拜道。
“不過本宮倒有一事還要勞煩穆繡娘!” 王皇後繼續說道。
“皇後娘娘請講!” 穆羽道。“本宮想要繡一幅觀音大士像,以祈求陛下平安順遂,百姓衣食無憂!” 王皇後道。
“民女謹遵皇後娘娘之命!” 穆羽道。女官付尚宮一揮手 ,兩個女史舉着托盤走上前來。付尚宮一一查驗,其中一個托盤中放有一匹淺色鵝黃色絹布,另一個托盤中放有一枚金針、一枚銀針,金色絲線、銀色絲線各十股,其餘各色絨線若幹。“穆繡娘瞧瞧,可還有不妥?” 王皇後道。穆羽近前仔細驗看,心中默默盤算一番,然後轉身奏道,“并無不妥!”
“啟奏陛下!姚相與宋尚書有要事求見!” 高力士道。
“讓他們進來吧。” 唐明皇道。
“若無他事,穆羽先行告退!” 穆羽道。“去吧。” 唐明皇道。兩個女史跟随穆羽一路退去。“臣妾(兒臣)告退!” 王皇後、趙麗妃與皇太子也随後退去。
“微臣參見陛下!!” 姚崇與宋璟跪拜道。
“免禮!” 唐明皇道,“二位愛卿何事要奏?”
“啟奏陛下!秋試在即,參加秋試的考生已陸續來到長安,今年安置地是否與往年相同?我等不敢擅專,特來請陛下旨意!” 宋璟奏道。
“依照舊例仍設在吏部即可!” 唐明皇道。
“那這科考内容?” 宋璟又問道。
“進士科改雜文為詩賦,其餘照舊!”唐明皇道。
“陛下,今年武試的選拔該當如何?請陛下明示。” 姚崇道。
“仍依循舊例吧!” 唐明皇道。“謹遵聖谕!” 姚崇與宋璟齊聲道。
虞江南早已在宮門口等候多時,等穆羽一出來,便上前一把緊緊抓住穆羽的手臂,生氣的質問道:“你可知那銀環蛇毒性甚大,稍不留神,便會有性命之憂?你怎可如此兒戲?”
“我當時沒想那麼多,隻想着救人要緊!” 穆羽道,現在想想也有些後怕,但她堅信如果再選一次,她還是會這麼做!
“那你可否答應我,從今往後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虞江南眼睛死死盯着穆羽道。
“知道了!你弄疼我了!” 穆羽掙脫開虞江南的手道。
“是我一時情急!多有冒犯!” 虞江南忙松開手道。
“無妨,多謝虞郎君記挂!” 穆羽道,“你胳膊上的傷怎麼樣了?”虞江南不由分說,一把抱起穆羽放到馬背上,穆羽吃了一驚,“哎!哎!江南,你幹什麼?”
虞江南随後也上了馬,腳下用力一蹬馬刺,“駕!駕!” 那 “黑背” 嘶鳴一聲便快速飛奔起來。
“教你學騎馬!” 那虞江南帶着穆羽一口氣跑到京郊的林子裡,教穆羽練習騎馬不提。
話說近些時日長安城熱鬧非凡,從全國各地湧來了大批參加科舉的“鄉貢”和“生徒”,這些考生都是各地官府層層選拔出來的人才,如今一年一度的科舉馬上就要到來,長安街道上各坊市的酒肆、茶樓,旅店幾乎全部住滿了人!他們将在一個月後最終決定自己的去留,如若在來年春天的殿試中大放異彩,自能光宗耀祖,魚躍龍門,又或是運氣好成為皇親國戚朝廷權貴招贅的對象,到那時自是 “一夜成名,前程似錦!”
“聽說了嗎?聽說了嗎?” 胡姬酒肆裡面人滿為患,熱娜紮正不停地與客人周旋,忙的團團轉。其中一桌,有一個秀才模樣的考生站起身,大聲嚷嚷着:“諸位!諸位!請聽我一言!” 頓時酒肆裡面鴉雀無聲 ,所有的考生都洗耳恭聽!“今年的科舉考試内容改了!”他激動的喊道。
“什麼?” “改成什麼了?” 堂下一片嘩然。“快說快說!” 鄰桌的一個矮胖子耐不住脾氣,催促道。那秀才偏偏故弄玄虛,端起碗來“咕咚咕咚”喝了兩大口水,然後說道:“陛下親自下旨,改雜文為詩賦!”
“啥?這可咋辦呢?俺不大會作詩啊!” 這邊的姓童的一個生徒立刻灰心喪氣的道。
“妙哉,妙哉!正合我意!本人最擅長吟詩作賦!” 又有一個錢姓鄉貢拍手叫好道!
“你這酸秀才!聽誰說的?可别胡說八道,誤了大家夥兒!” 又一人拍着桌子嚷嚷道。
“對呀!你這消息可靠嗎?” 大家都齊刷刷的看向那秀才。隻見那秀才冷笑一聲道:“哼!别門縫裡看人!我自有我的渠道!信不信随你們!” 那秀才原是太子中允李林甫的大表弟李峥,早就與李林甫暗中商議,考前由李林甫想辦法弄出考題,提前做好準備,好一舉登科! 一石激起千層浪,衆人都炸了鍋,都在商量着該如何應對?這時,唯獨角落裡一書生,波瀾不驚,手持一本《春秋左傳》,且看且飲,怡然自得。這人正是江浙一帶有名的大才子陶喆,不僅才華橫溢 ,更兼風流倜傥,一表人才,家财萬貫,活脫脫一個富二代!由此引得江浙多少大家閨秀為之傾心!每次出門必是前呼後擁,不出其右,但說來也怪,越是如此,陶喆反而均不為所動!
“哎!陶兄,看你這般從容,定是胸有成竹了?” 同鄉胡鄒禮愁容滿面的道。
“車到山前必有路!老弟何需杞人憂天啊?” 陶喆頭也不擡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