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星的孩子歡喜得很,又動力滿滿地去了。
這紙自然是白錦提供的,東漢末年雖有紙,但受到成本和保存條件的限制,紙張仍然比較昂貴,且不易長期保存,算是個奢侈品,尋常人家哪裡用得。
至于那星星也是有來源。
半大孩子叫三丫,原有個龍鳳胎的妹妹,奈何沒活下來,就替了這個稱呼。
家裡父母早亡,隻留下他和大哥二姐,大哥在曹操手下當兵,後來戰死了,因為疫病,姐姐帶着他逃難成為流民,後來也病死了。
他以為自己也會死,但恰逢董奉出門采草藥,救了他。
董奉無子,喜愛獨居,不喜拘束,救了他便讓走,三丫不肯,每日侍奉左右,默默無聲,幫着做事。
才九歲的孩子,董奉最後起了恻隐之心,留住他在身邊做藥童,起了個新名字,叫做董安。
一世安甯,無病無災。
董安跟在董奉身邊學醫,相當于半子,他過得好,便會想起兄長和姐姐,給流民發放食物的那日夜裡,他想起過去種種。
白錦見了,給他畫了星星的圖案,“聽聞人死都會化作星星,遙遠地望着自己的親人,你的阿兄阿姐正看着你,他們一定也為你驕傲。”
華夏騙孩子的說辭,白錦說來以作寬慰。
從那以後,董安就記住了這個标記。
孩子們漫山遍野地跑,無論找來野菜還是藥草,隻要有用便記上一個星号,若是做了什麼有功的事,也能在徐夫人那記上一個星号,累積多少可以換獎勵。
孩子們積極得很。
白錦穿越前哄孩子的把戲,古今都通用。
而死去人變作星星的說法也在人群中傳開,每到夜裡,大家都會仰頭望着天空,猜測着哪個是自家人變的。
張角聽聞,專門去問了白錦。
白錦故意吓唬他:“有人變成天上明星,就有人變成地獄餓鬼,功德善行便是如此。”
她沒想到對方似乎真的聽進去了,所有說法,都是活下去的念想罷了。
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誰又能說是真是假,畢竟沒有死掉的人來說道說道。
白錦長生不死,她也不知道。
從袁府回來,白錦一路到了改建後的醫藥房,遇到的人見到她都歡喜地打招呼。
神女來了,其他大夫就退下,董奉總算松了口氣。
白錦好笑,“看來董神醫也有些甜蜜的負擔。”
“神女莫要取笑了。”董奉對大夫的請教是來者不拒,他是醫者,一人之力微薄,可黎民百姓,可疫病橫肆,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發揚醫術,共同解決。
董安給她倒了杯溫水,就安靜地站在一邊。
他記得神女不愛喝茶。
董安如今十七歲,個子高挑,皮膚呈古銅色,長得不錯,卻是個安靜内斂的,不常聽見他說話。
白錦自把董奉挖來給自己辦事,就沒怎麼見他,兩人都忙,董奉缺什麼她給什麼,除此之外連交流都不曾有。
她給了董奉一本醫書,上面有她的批注,活了上千年,她學了很多,懂了很多,也有足夠的時間去鑽研,即便不是那麼感興趣的東西,在漫長的年歲中,也成了精通。
“今日神女來,是有什麼吩咐?”雖是這麼說,但董奉卻不見絲毫卑下,隻是意外地随口一問。
“我給先生尋了一個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