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柔這孩子,我們見了甚是喜愛。想必你在家中時,必定常聽我娘提起我們有多疼愛堯封這個弟弟。”
“我們姐倆兒進宮那年,堯封還是跟令柔差不多大的年紀,乖巧伶俐的樣子更是和她如出一轍,我們看見令柔,就仿佛看見了堯封小時候。”
“我們疼愛他,以為還會有團圓的那一天。後來知曉他争氣,考中了進士,我們姐妹成天高興地跟什麼似的,就指望着他光宗耀祖,幹出一番大事業。”
“可哪裡曉得,竟會出那樣的事,團圓的日子千盼萬盼沒等到,卻等來他陰陽兩隔的噩耗!就連他最後一面也沒見到……”
大張氏說着,不自覺落下來淚來,哽咽着再說不出一句話。
小張氏見狀,忙接過話頭。
“誠如你大姐所言,我們對堯封是十分愧疚的。他惟今隻留下令柔和基兒兩個骨血,他不在了,我們自然要為兩個孩子計劃好前程。”
“基兒畢竟是男孩,聽說已經被帶到堯佐家撫養,男孩子隻要愛讀書,肯上進,前程就不會差,再不濟在家務農,或者經商,都有一番出路。”
“女子就不一樣了。如今這個世道,女子若想一生無憂,就得嫁個好人家。”
“可令柔的情況你也知道,倘若堯封沒有走,她憑借當官的父親,和咱們張家三代為官的名聲,不說大富大貴,卻也能嫁到書香門第之家做正經的大娘子,一輩子體體面面,衣食無憂。可偏我那弟弟就這樣沒了,境況已然今非昔比。”
一直默默在聽的大張氏聽到這終于忍不住插嘴。
“聽公主說你一心想給令柔十裡紅妝,打算用足夠的嫁妝給令柔底氣,讓她在婆家不被輕視。你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我當你是親弟妹,當令柔是親侄女才不得不多說幾句。”
“你在堯封身邊這麼多年,豈不知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末等?”
“這世道一貫推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更有甚者,民不與官鬥,有些話我不便說的太明白,你自己意會即可。”
“令柔年紀輕輕喪父已是事實,日後談婚論嫁,必定會因為這一點受到限制。”
“你們孤兒寡母的,無權又無勢,憑家世給令柔找戶好人家已是不可能,剩下的便隻有保全住好名聲。”
這姐妹倆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曹氏說的一愣一愣。
而且等曹氏緩過神來後,她還敏銳地覺察出兩位姑姐的弦外之音。
梁國公主已經對她做出承諾,隻要她盡心為她辦事,就許令柔十裡紅妝的嫁妝。
所謂錢财令柔是有了。
那麼兩位姑姐究竟為何向她如此地強調“名聲”的重要性?
莫非……
她們有辦法讓令柔在出嫁前獲得一個好名聲,并借此助她高嫁?
這個猜測一經形成,曹氏立馬坐不住了,事關女兒的終生大事、下半輩子的幸福,不由得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應對。
“兩位姐姐言之有理,弟妹謹記在心。隻是我一個婦道人家,見識淺顯,即便曉得其中利害,也找不到解決的途徑,兩位姐姐侍奉先帝多年,見識長遠,若能指明出路,我替你們的侄女感激不盡。”
若曹氏是個蠢人,聽不出她們話裡的深意,那今日這事就難辦了。
可曹氏偏就是個玲珑剔透的性子,一點就通,倒省了她們不少氣力,心裡不禁對這位初初見面的弟妹更加滿意。
不過大、小張氏畢竟在宮廷浸淫多年,别的不說,說話做事還是很有幾分技巧的。
她們精準拿捏住分寸,這回并沒有選擇單刀直入,而是拐了個彎。
“我聽公主說,堯封有一位生前的至交好友主動與你們聯系,是泉州蘇家?如今的大理寺丞蘇慶民蘇大人?”小張氏問道。
曹氏點頭,“是他們家。蘇大人與官人都是天禧三年中的進士,後來各自外派到不同的屬地做官,路途遙遠,他們輕易不能見面,卻常有書信往來。”
“幾年前官人去世,蘇大人更是不遠千裡親自來吊唁。這些年逢年過節的,他也都會寫信與婆母問安,另外給我們母子準備好些吃穿禮品,周濟我們的生活。”
說着,心緒感慨萬千。
“如今這世道,實難再找出這麼個重情重義之人了。”
大張氏連忙接話:“既然你認為他們家好,是個情義深重的,可曾想過把令柔嫁到他們家去?”
曹氏笑笑,歎道:“不瞞兩位姐姐,我私下其實考慮過這件事,他們家的人品自不必說,他家的大兒子也與我家令柔年紀相仿,兩個小孩相處的十分融洽,如若能嫁進他們家,我們自是求之不得。”
“堯封若還在,我們兩家尚且算得上門當戶對,如今堯封沒了,兩家境況已是天差地别。”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蘇大人必定前途無量,尤其是蘇家長子,更是少有的天資聰慧,氣宇非凡,将後的前程怕是比他父親還要光明長遠。”
“我們孤兒寡母的,說句難聽的,已然是門庭敗落,如何配得上他們家?堯封和蘇大人有情誼歸有情誼,可事關家族的未來和愛子的終生,想必他們是不會同意的。”
言外之意就是,她們是很中意蘇家的,巴不得嫁進去,就是怕他們家看不上他們。
大、小張氏同樣聽出了曹氏的話外音,既然曹氏有這個念頭,那就好辦多了。
小張氏因此笑道:“弟妹多慮了,我們今日既然專門找你商量,就意味着有十足的把握辦成這件事。”
“你們怕蘇家不同意,不外乎覺得自家門第配不上。依我看,這有何難?”
“我們可以出面與公主商量,讓她将令柔正式收為義女,雖不能入皇家玉牒,卻可以入他們韓家的家譜。”
“屆時令柔以公主之女的身份從公主府出嫁,誰敢輕視?誰敢說配不上他們蘇家的門第?”
曹氏聞言,大喜!
她原本最大膽的猜測是她們會讓梁國公主親自向蘇家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