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天氣還有些悶,好在有清風拂過,倒也消解了幾分暑熱。
方黎站在西敏路的工部局樂團排練廳門口,手上提着譚諾給他的那架小提琴,心情格外忐忑且複雜。
複雜是因為擔心再次遭遇門衛的白眼,忐忑是因為如果再不找到工作,他就要流落街頭了。
聖路易斯孤兒院有個規定,十八歲就要獨立,不能再留下來占用資源,方黎已經過了十八歲,若不是孤兒院院長是個溫柔善良的人,他早就被掃地出門了。
其實和他年紀差不多的都已經離開孤兒院謀出路了,有的甚至還混得不錯,可方黎胸懷大志,隻想進入工部局樂團。
他用打工湊的零用錢買了好多關于樂團的雜志和報紙,樂團招人的事情,他也是在報紙上看到的。
想進樂團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沒有招聘信息的時候他就想着跟樂團負責人接觸一下,隻是那時候的團長是洋人,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直到一年前,他得知團長換人了,而且還是一名華人。
看到新聞上,那位意氣風發、英氣逼人的男子,方黎隻覺得激動不已,心想着如果有一天能夠見到本人,甚至進入樂團成為一名專業樂手就好了。
直到昨天,他不僅見到了本人,而且對方還送給他了一架小提琴。
孤兒院院長看到他的琴時非常驚訝,據他所說這好像是意大利的手工提琴,用的材料也很講究,不過院長并不是非常了解,隻是反複問他是從哪裡得來的。
顯然擔心是他偷的。
想到這裡,方黎握緊琴盒提手,皮革摩擦着他的手心,讓他清醒了一些。
他仰首挺胸地往前走,之前那個難為自己的年輕門衛,此刻正在院子裡看着他。
他雖然害怕又被刁難,卻還是目不斜視地往前走,經過那人時,方黎看似驕傲,實際上卻緊張得手心冒汗。
那人果然朝他走了過來,沒辦法,估計又是一場架。
而且這回譚諾可不一定趕巧出來幫他。
隻見年輕門衛緩緩走近,但方黎沒有停下腳步,随即,對方出聲攔住了他:
“方先生。”
方先生?
方黎對這個稱呼有些訝異。
“譚先生已經交代過了,讓您去之前的琴房練習。那間琴房以後就是您的,您随時可以過來。”
對方的這些話讓方黎震驚地站在原地,半晌都無法動彈。
的确,譚諾在昨天的确說過讓他過來練習,可他怎麼能想到,這位高高在上的團長,竟然做得如此周到。
方黎又有些想哭。
這十八年的人生,雖然遇到了一些溫暖,但凄涼其實更多,因為練琴被辱罵,隻能躲得遠遠的,以至于三九天穿着單薄的襯衣褲子在寒風中練習,手都凍得沒知覺了,還在練習指法。
所以,當他得知自己擁有了這樣一間琴房的時候,除了大哭一場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更好的發洩途徑。
他快步跑上樓,留下一串歡快的腳步聲,他在琴房門前駐足片刻,長籲了一口氣,最終推開了門。
陽光璀璨,竟是比昨天還要燦爛。
他先在鋼琴凳前坐了片刻,反複深呼吸,半晌才确定自己沒有做夢。
雖然美中不足的是他沒有真正入職,但已經很好了,隻要努力練習,絕對是是唾手可得。
“好!努力!”
方黎給自己鼓了勁,然後興奮地蹦了起來。
就在他興奮不已,甚至想在琴房裡轉圈的那一刻,他竟忽然停住了腳步。
因為他看到,一個英俊的男子正斜倚着門框,面帶微笑地注視着自己。
“狀态蠻好的,”譚諾的聲音裡滿是笑意,“保持住。”
“譚…譚先生……”方黎尴尬地撓頭,“您…怎麼沒去…怎麼沒去排練呀?”
“今天休息。”譚諾回答。
方黎恍然大悟:“要不說今天這麼安靜,可是既然如此您……您怎麼來了?有工作?”
“嗯,”譚諾緩步走進來,似乎有些疲憊,隻見他坐到琴凳上,然後繼續說,“剛聽到一陣熱鬧的腳步聲,就上來看看。”
方黎更尴尬了,回想剛才自己蹦蹦跳跳的景象,隻覺得臉紅。
“打擾到您了。”方黎抱歉地說,“我在這裡練琴,不會打擾您吧?”
譚諾擡起眼,朝他微微一笑:“不打擾,你在這裡練便好,不必理會我。”
方黎感覺譚諾穩坐泰山,似乎并不打算離開,所以奇怪的問:“您不是要工作嗎?”
“太辛苦了,我要休息一下。”譚諾回答。
這神采奕奕的樣子哪裡像需要休息的?方黎默默吐着槽。
“我練琴,您能休息得好嗎?”方黎好奇地問,他倒也不是想把人趕走,而是覺得很新鮮。
畢竟練琴的時候不僅是樂手感覺枯燥乏味,聞着也會煩躁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