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穿成李白的抱劍小童 > 第5章 此身安處,是七娘家

第5章 此身安處,是七娘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鹿門山的孟六郎!我讀過你的詩。”

李白一下子來精神了,深吸口氣,悠然誦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詩自然天成,朗朗上口。

早年孟浩然隐居襄陽鹿門山一帶,便做出了這首後世少兒啟蒙必背的《春曉》。

唐人愛詩。

對詩歌的崇尚裡,流淌着一種自由又熱烈的大唐風骨。而詩篇的流傳,往往也能窺探作詩者的一二性情。

七娘三歲開蒙,便被按頭背過這首詩,歡呼道:“我家阿郎說了,孟郎君定是一位妙人!”

亭中的孟浩然有些不好意思:“其實,此詩是在鹿門山春困時,睡過了頭随手所作。”

李白差點沒笑出聲。

倒是七娘一臉真摯地誇贊道:“那孟郎君睡眠一定很好!整宿的風雨,都沒被吵醒。”

小女郎眼神清亮,語氣裡滿是羨慕,叫孟浩然不自覺心情大好起來,忙樂呵呵邀衆人入亭中一叙。

從弟們鮮少在外結交文士,不由自主看向李白。

李白很是坦蕩,牽了七娘入亭中,坐在孟浩然一側的石凳上:“孟兄出來遊曆?打算往何處去?”

“是啊。從襄陽出來,過随州,正想去江城黃鶴樓一觀。途經安陸好山好水,便忍不住逗留些時日。”孟浩然說着,跟身後仆從吩咐一聲,那人便掀開茶釜,往滾水裡頭加了碾好的茶餅末。

這是要請衆人飲茶。

茶為國飲。

到唐代,貴族民間飲茶之風遠超漢魏,對茶的品鑒也變得更為講究,再不複蔥、姜、棗、橘皮一鍋煮的粥茶現象。①

孟浩然的煮茶法在大唐極為流行,仿效“茶聖”陸羽,以滾水煮茶末。若是有條件,加些松花或蘭,便更兼文人雅趣了。

七娘饒有興緻地圍着茶釜瞧了好一會兒,聽小火上翻騰的沸水“咕嘟”,自個兒的肚子也跟着“咕咕”叫起來。

李幼成:“哈哈哈,七娘又餓了。”

這個“又”字就很精妙。

七娘懊惱地捂住肚子,偷瞄一眼孟浩然,再看向李白的神色中藏不住對美食的渴望。

李白拿她沒轍,加上李幼成一直喊着要去給七娘取吃食,隻好答應了。

轉頭他就與孟浩然調笑:“孟兄可知,出門前,這毛丫頭已經吃了一張胡餅、莼菜鲈魚羹和拌水芹了。這才過去一個多時辰,依我看,說她有八個胃都是小瞧了。”

七娘頓時覺得很沒面子,臉頰紅撲撲的,提劍便去戳李白的屁股。

孟浩然總算注意到不對勁。

他出身書香之家,十歲學劍技,自然知道這等年歲的小女郎,根本扛不動刀劍,更不用說單手提劍做武器了。

他驚詫的望向李白:“小友這是……天生的好苗子?”

李白輕松防住七娘的偷襲,奪了劍,将人按在身邊石凳上揉揉腦殼:“修劍一道,悟性更重要,她隻是力氣比常人大了些。所以也吃的很多很多……”

七娘奮力回敬:“我才吃的不多!哪裡有阿郎喝的酒多!”

李白:“……”

這話沒毛病。

孟浩然見李白說不過七娘,從中勸和道:“十二郎這話謙虛了。我看,小友才是不可多得的妙人。”

七娘登時喜笑顔開,期待問:“哪裡妙!哪裡妙!”

像個“喵喵”叫的貓崽子。

孟浩然大笑:“聽聞長安梨園内有女公孫氏,取前人劍器舞之精髓,自創‘西河劍舞’,令宮中八千舞女黯然失色。②相較之下,七娘小小年紀苦學劍技,乍看雖不華麗,卻能在危難時刻救人與自救,豈不妙哉。”

七娘聽着孟浩然文绉绉一大通,滿腦子都是公孫氏的劍舞很好看。

連宮裡八千舞女都比不過,那得是仙女下凡吧!

她還沒見過仙女呢。

七娘當即扭頭問李白:“阿郎,我們什麼時候去長安?”

李白一頭霧水,沒頭沒腦的去長安幹嘛,難不成,她這細胳膊細腿,現如今就想打上門去找公孫氏比比劍技?

李白和孟浩然對視,顯然都誤解了七娘的意圖。

李白輕咳一聲,摸摸鼻子,糊弄道:“還早呢,我們明年夏日才要參加京兆府的鄉貢,不着急,你……先練好劍再說。”

七娘隻好歎氣,唉,還要一年才能見到仙女。

孟浩然聽李白提及鄉貢,關心問:“十二郎要走貢舉這條路?可尋到合适的請托人?”

李白笑着搖搖頭:“并無公薦請托人。”

孟浩然微怔,這時才開始高看李白一眼。不過,李白的性子也不在乎這些。

七娘反倒開口唠上了:“六郎,你不考嘛?”

孟浩然被這聲親昵的“六郎”擊中,完全不介意七娘的沒大沒小,實誠道:“我沒有十二郎那般潇灑和勇氣,尚在猶豫中。”

七娘當即慫恿:“去吧!明年和阿郎同去,等你們考完鄉貢,還能帶我去尋公孫氏!”

孟浩然:“……”

李白:“……”

這七娘今日是跟公孫氏杠上了。

好在,李幼成這時候和仆從們回來了。

這次遊宴準備的吃食不少,主食是唐人常用的五色餅、春餅、單籠金乳酥;肉以鯉魚、蘇州紫蝦和蟹為主,李幼成臨出門前,還添了隻燒炖羊羔;相比之下,菜就單調些了,荇菜、水韭、胡瓜與藕都是時令菜。

因着有七娘在,李宅的廚娘還另備了花折鵝糕、透花糍(豆沙糍糕)等點心。

這麼多道菜擺下來,整張石桌很快就鋪滿了。

李白雙手舉起剛煮好的熱茶道:“諸位,以茶代酒,今日盡興而歸!”

一群人熱熱鬧鬧舉杯,而後小心吹着熱乎氣兒啜飲起來。七娘就沒那般講究啦,直接一大口下去,“嗷嗚”燙出個小泡泡。

李白道一聲“該”,還是扒拉下一隻羊腿遞給她:“慢點兒吃。”

七娘當即風卷殘雲般埋頭啃起來。

有她帶頭,其餘人瞧着也都開了胃口。于是,清風暖日,鳥鳴啁啾間,一群郎君學着七娘或卷餅、或咥肉,大快朵頤,好不熱鬧。

七娘吃得正香呢,眼前突然彈出塊光幕。

【八卦與科學:因魚喪命的孟浩然,當真一日能吃七條魚?(0/1 未完成)】

看到這行字,七娘目瞪口呆,嘴裡的羊腿差點掉了。

小丫頭僵硬着脖子,一點點扭頭去看孟浩然,就瞧見他面前的餐盤内,果真有好幾塊剃幹淨骨頭的鯉魚。

七娘吓得從石凳上彈起來。

這動靜鬧得響亮又突然,一桌郎君暫且都忘記了咀嚼,齊刷刷向七娘看去。這裡頭也包括孟浩然。

五歲的七娘并不知道,曆史上的孟浩然是在開元二十八年,也就是十四年後,才因一條魚引得毒瘡複發死去的。

她以為孟浩然這就要被魚卡住嗝屁了。

于是,七娘邁開短腿跑過去,将孟浩然好不容易剃幹淨的魚肉都塞進自己嘴裡。

七娘:“喵叽喵叽。”還挺好吃!

衆人:“……”

李白覺得七娘實在離譜了些,正想斥責,孟浩然笑着趕忙攔住:“沒事。原來七娘也喜歡吃魚,那可與我是知己了。”

七娘眼中透着機靈狡黠,裝作不經意般探問:“六郎也愛吃魚?我一日能吃六條呢,你能超過我?”

李白聽得震驚,這丫頭,什麼時候一天吃了六條魚!

孟浩然仔仔細細回憶一番,笑道:“小時候不懂事,偷吃了七條魚,因為腹痛難忍阿耶還請了名醫。不過,也僅此一次,如今最多隻能吃三條魚罷了。”

七娘:“哇!”

竟然真的有人嗜魚如命到這種地步,一次七條魚,太厲害了吧!

與此同時,光幕閃過亮光。

【因魚喪命的孟浩然,當真一日能吃七條魚?(1/1 已完成)】

【八卦積分+20。】

這時候,七娘終于後知後覺反應過來,自己方才鬧了烏龍,搶食了别人最愛吃的東西。雖然出發點是為救人,她也覺得很不好意思。

七娘垂下腦袋,手指絞在一處對了對,超小聲跟孟浩然道歉:“六郎……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

孟浩然沒說話呢,李白搶先:“對,你是故意的。”

七娘沖李白呲牙,又提議:“我給六郎練一段劍技賠罪好不好?你别難過了。以前師父他們搶了我的黃柑,我就可難過了,這時候出去山中練劍,便又能開心起來。”

孟浩然淺笑。

他雖愛魚,倒也不至于因為幾片魚肉沒吃到就傷心。隻是七娘實在童趣得緊,孟浩然也忍不住想要逗一逗。

他打量七娘今日穿着,便道:“七娘既然穿着胡服,不如跳個胡旋舞吧。”

盛唐民風開放,對不同的美十分包容,是以女子可以随心所欲地着男裝。無論是漢家圓領袍,還是胡人短身衣,都隻是一種裝扮罷了。

這也是盛世大國才能擁有的包容力。

七娘今日圖輕便,才穿了這身胡服裝扮,沒成想反而要因此學跳舞。她撓撓頭:“我不會跳舞,不過,胡旋舞我見過,小狗轉圈我行哒!”

衆人聞言都笑出聲來。

在大唐,西域樂舞一度十分風靡。其中,胡旋舞、胡騰舞和柘枝舞廣受喜愛,胡旋舞更是引得粟特人(九姓胡)向唐朝進貢“胡旋女子”。③

到了七娘這兒,怎麼就成小狗轉圈了!

李白捂着臉,想把倒黴孩子的嘴給封住。

孟浩然卻鼓勵道:“七娘,跳吧。我這裡正有笛子與龜茲羯鼓。”

于是,七娘點點頭,抱着羯鼓跑到亭子前頭的空地上。孟浩然笛聲一起,她便以手敲鼓,有些生疏地旋轉起來。一開始,七娘還控着力道找節奏,到了後頭,那可真是小狗咬尾巴,快樂轉圈圈了。

一衆人看得歡樂,也都起身跟着七娘舞起來。随後便發覺,竟無一人能超過七娘的速度。

孟浩然年紀最長,身體受不住,坐下來意味深長道:“陛下甚喜胡旋舞。”

李白搖頭,神色坦蕩地笑侃:“陛下喜的是胡旋舞,這不過就是一隻快樂小狗罷了。”

快樂小狗·七娘:“阿郎才是狗!我可是小旋風!”

衆人頓時又笑作一團。

直到日暮西山,兩方才依依不舍道别。

孟浩然是騎驢來的碧山,得先行一步。他跨上驢背,沖李白拱手道:“十二郎,近期我就宿在煙店鎮,你若得閑時,可來尋我。”

七娘:“我呢我呢?”

孟浩然笑:“随時歡迎七娘來,到時我親自為你做魚吃。”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