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想起念書時學到的那句話,是孔子講的,叫做:“先事後得。”私塾老師還特别作了講解,他一直記憶猶新。私塾老師說,一個人想要做事情,隻要先去做而不問自己的利益和結果,隻問耕耘不問收獲,以後自然會有好的結果。孔子說:“盡人事,聽天命。”不動手去做是絕對沒有希望的,隻有動手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弗·培根說:“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他告誡自己,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不灰心喪氣,心生動搖。他始終認為,隻要心中常記着這件事,腦中不斷想着這件事,手裡不停地做着這件事,那總有一天會讓你做成的。
這時,倪齊安的母親仍健在,她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可又幫不上忙。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她為兒子感到高興,從兒子身上,她仿佛已看見希望的曙光。她心疼着兒子,她知道兒子好強又認死理,隻要他認了這個理,任憑你有張義的巧舌,蘇秦的利嘴也别想說動他,哪怕你用十頭牛拉,都不能叫他回一下頭。他是廠裡的技術尖子,這些年裡光廠裡的活就夠他累的,即便回到家還得繼續琢磨技術上的事,緊接着又要研究那些藥和方子。每天都要熬個深更半夜,早上卻要三番五次的喚他才勉強起得床來。看着兒子在乜乜睡眼中吃早飯,看着兒子在睡眼惺松中去上班,這做母親的哪有不心疼的?
倪齊安的母親,雖自姑娘家起就在倪家熬藥制膏,直到丈夫去世才不得不封爐熄火。熬藥制膏,她是行家裡手,但尺大的字還不識一籮,全憑那超強的記憶做着這關乎人命的事情。夫妻倆桴槌相應,配合默契,她丈夫配好的藥都要經她之手,熬成湯劑或制成膏藥,但這些藥她都叫不上名來。對這些藥名她本來也想知道的,也問過。可她那郎中丈夫卻說,不是不讓你知道,要是被你說漏了嘴,那就太便宜了那些居心叵測的人喽!她丈夫接着又說道,要知道觊觎咱倪家醫技的人何止一二哦!前些日子那個從上海來的油頭粉面的院長助理,還有剛來過的那個洋學堂的醫學教授,這些人哪安什麼好心喲!說是來請我參加什麼研讨活動,其實都是些變着法子來惑人的騙局!要是真的落在這些人手裡,那些窮苦的人想要看病恐怕就更難了!多虧咱家防範得嚴,籬笆紮得緊。不能說的就是說夢話都不會說漏嘴。即便讓他們拿走了方子,那也别想弄出一付藥來。從那以後她就再也沒問過。
她丈夫去世後,常有一些陌生人來套近呼,問這問那的,有的幹脆提出高價收買倪家的藥方和醫案。雖說生活艱辛,可面對這些唾手可得的金錢誘惑,她卻絲毫不為所動。她回絕這些人說,那些東西早就丢了,人都去了還留着幹什麼?她覺着有責任保護好丈夫留下的這些資料,不能丢失,更不能落入旁人之手。蒙胧間她總覺着,倪家的後代中一定會出現擔此重任的人。她的這個想法雖蒙胧,卻沒錯。魯迅說:“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不過當時她并不看好自己的兒子,認為兒子生不逢時,書念得太少還在其次,畢竟未得過他爸點滴的親授,恐怕難以勝任。為防萬一,她防範得更緊了,把藥方醫案分散存放,又把那些儲藏草藥的青花小罐子用蠟密封好蓋子,然後藏于柴禾或一些不顯眼的雜物之中,這樣她才算安心。
近些年裡,倪齊安的母親雖無什麼病痛纏繞,卻一直是個羸弱孱虛的樣貌,手腳也不麻利了,但是記憶力卻出奇的好。隻要一閉上眼,過去那些情景就會立刻映現出來。幾号藥放哪個罐,哪一處;哪個藥先下,哪個藥後放;怎樣和藥制膏,她都記得清清楚楚,曆曆在目,就是攝影錄像恐怕還賽不過她的記憶力。可是當兒子問她,幾号藥叫什麼?她回答不上,幾号藥可以和哪些藥配伍?她又不敢肯定,這個事情兒戲不得。因為瘡毒潰爛隻是一種表象,實是熱毒侵身,内毒外渲的結果。倪家克毒的看家本領就是以毒攻毒。這話說來順口操之難,那劑量須因人而異,把握個十分細微精準,用藥片刻即能排毒化濃而對身體又毫發無損。所以倪家的藥才能屢屢攻病克疾而從不失手。她丈夫對用藥一事真可謂是慎之又慎。老子說:“豫兮,如涉冬川。”《詩經》上也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因而凡配伍好的藥,入罐煮熬之前,都要親自複驗一遍,生怕弄混出錯。丈夫常常說,别小看了這些樹皮草根和小礦石,它們的毒性可大着呢!人們常說的五毒俱全中的“五毒”,原本指的就是五種藥石。這是關乎人命的事,絕對不能馬虎,不得有絲毫的孟浪,否則就會偾事。咱倪家的藥是用來治病的,不是拿來害人的。這是和咱倪家醫技同時傳承下來的木铎之言。
這話一直都在警示倪家曆代行醫的子孫,治病下藥須十分小心謹微,絕不容許出任何差錯。倪家的規矩是先要牢牢記住這句話,弄懂這句話的意思後才能授其醫技。而且倪家還有一個規矩,不論是研究出新的藥方,還是配制出新的藥,一律都得親口嘗藥。頭一個用藥的是自己,而非病人。嘗藥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檢驗療效,而是用來測試藥的毒性。通過試藥來預防和降低藥物毒性對人體的傷害,使人體受藥處于安全劑量以内。對于嘗藥這事,倪家素來非常謹微小心,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并非是把熬好的藥端來喝下了事。正因如此,倪家的醫技才得以曆代承繼,彌久精進。到了倪齊安父親這一代,倪家的醫技可謂已到了精湛純青地境界。
現在,她常把過去這些事說給兒子聽,是要提醒兒子,這事馬虎不得,勉強不來。她總想幫兒子分擔點什麼,可又心有餘而力不足。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親手教會兒子怎麼熬藥制膏。後來他母親感到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越來越不行了,便把兒子叫到跟前,鄭重其事地叮咛道;齊安,你做的事媽贊成,不過在沒有完全弄懂之前,千萬不可輕易去嘗藥,更不能往别人身上用。這樣頂多不過是白忙一場,不然萬一弄出事來,那就會害人又害己。這也不是你父親所願看到的。總之是一句話,一定要記住倪家的祖訓和規矩。
倪齊安趕緊回答,請媽放心,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話,咱倪家的藥是用來治病的,不是拿來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