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沉醉的黃絲絹 > 第40章 第三十九章

第40章 第三十九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倪潇儒一笑說:“這有何難, “烤”一個就“烤”一個麼。嗯…“烤”誰呢…”他停在那想。

林之韻笑着側臉看他。那倪潇儒拍拍額頭說:“有了有了,就“烤”那劉姥姥吧!”

林之韻一邊吃吃發笑,一邊說:“好好,讓我也學學那烤紅薯的手藝。”

倪潇儒清一清嗓子,又端正了一下身子,然後學着評書人的模樣說道:“列位且聽,在下今日要“烤”的便是那劉姥姥。

府上蒙難之時,姥姥正帶着闆兒來府上走動,見此陣勢也不覺着了慌,但心底卻想着府上的各樣好來,從不嫌我這個莊稼婆子,還時常接濟一些半新不舊的衣服和日用物件,往此一想心裡倒鎮定了,便急中生巧,就近救出巧姐又藏下平兒,坐上闆車一路急奔回了莊上。此後便日日好生安慰巧姐和平兒,一邊帶領全家下力鋤禾農耕,日子雖道緊巴,卻也無須擔驚受怕。

是年,聖上因感念賈家祖上救駕護國的功勞,不覺恻隐擾動,慈念頓生,遂廢成命,赦其之過,複授爵祿,發還抄沒。賈琏襲了封号,衣錦桑梓。頭一件事便是去莊上謝恩姥姥,接回巧姐,扶正平兒。一家三口對姥姥自是感恩不盡,一飯之恩,千金投河。巧姐伏于姥姥膝上,磕頭如搗蒜一般,平兒退下腕上玉镯,二爺當下取銀一匣一并敬奉,并囑姥姥置些田畝房産以作頤養之需。

姥姥哪裡肯受,口裡說道:“這是俺莊稼人應當作的,恁好受此重禮?”話音剛出,不想那二爺、平兒已“撲通”一聲,齊刷刷的跪于姥姥膝前,口裡泣道:“姥姥再造之恩,豈是區區一隻小木匣可以表的?若姥姥嫌棄,晚輩斷不敢起身。”巧姐伏在姥姥膝蓋頭哭道:“姥姥深恩,難以為荷,若是不受,姑娘願留在莊上侍奉姥姥。”這下姥姥慌了,口中疊聲說道:“這可使不得,使不得的。快快請起。”姥姥見實在推讓不過,隻得勉強收下,又急忙将三人扶起。團圓之家對姥姥又是一番千恩萬謝,這才含淚作别。此後姥姥便依二爺吩咐,置了百來畝沃田,又置下三間大瓦房。真是個世事難蔔,人間滄桑,姥姥弓背之年能豐衣足食不提,還在不經意間當上個财主婆婆,豈非一樁快事。

此時那孫子闆兒,已成偉岸須眉,因早年常随姥姥去府上走動,自然拜見過老爺太太,見過姑娘奶奶,亦觀過稀罕物件,嘗過山珍美味,當屬京畿地面上唯一見過大世面的後生。闆兒自小受姥姥引領,因而進退有度,應對得體,察言觀色俱是拿手。是日晌午,京畿首富王員外尋訪到莊上,将闆兒高薪延入府上,聘為總管。闆兒勤勉儉用,累年下來,積起萬金。後娶一正室,納一小妾,得一子二女是也。”

姥姥素來寬厚,一心積善。再者,京畿地方藍天白雲,青山碧水,食的又俱是自産的果蔬禽蛋,自然天年綿恒,直至陽壽一百二十有五仍腿腳靈便,目能穿針。次年秋上偶感風寒,不料此後竟日重一日,延至臘冬,在不知不覺間安詳身殁,遂得“凡間彭祖”的美谥。此後,凡莊上人家,不論得懸弧還是添蕭娘必抱去祠堂,在姥姥靈位前行叩拜之禮,求姥姥祈福康壽平安。”話到此處,隻聽“啪”的一聲,有如醒木拍案,原來是倪潇儒擊掌發出的聲音。他緊接着說道:“欲知後事如何,且聽明日“烤”來!”

林之韻聽了再次笑個前仰後翻,捶胸頓足,停不下來,好長一會後才止住笑聲說道:“真當要笑煞我了。”停了一會後又繼續說道:“說真的,“烤”得還真好,煞有其事似的。”

“罷了罷了,紅薯沒烤好,我自己倒先烤個唇焦嘴幹的。”倪潇儒一邊說一邊連着喝了幾口茶。

林之韻面露認真的樣子說道:“潇儒,你這般戲弄,人家還不氣死的?”

倪潇儒對此卻不以為然,說道:“這不叫戲弄,是實話實說。人家可以熱烤,我當然也可以熱議。言者無罪麼!”他停了一會後又說道:“記得錢锺書先生說過一句極幽默的話:“你吃了那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就可以了,何必一定非要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你看錢先生竟然隻用了一枚雞蛋,一隻母雞這兩樣俗物兒,就把“研紅”這件看似極艱深高雅的事情,擠兌個平淡無奇,猶如一杯白開水。而南懷瑾先生說的更是令研究者沮喪,他在評價研紅派時說:“胡适之先生研究《紅樓夢》、《聊齋志異》、“紅學”、“妖學”有什麼用?”看書就象是在與作者對話,讓你有感想,有那種有話要說的感覺,讓你有想去研究的沖動,但不能去鑽死胡同呀!人如無一個心愛的作家,則是迷失的靈魂。也許是我特别偏好這部書,所以很難苟同那些胡言亂語。不知我以後會不會喜新厭舊,移情别戀?我極贊同林語堂把書看作“情人”的比喻,他說:過了幾年之後,這種魔力消失了,他對這個“情人”有點厭倦,開始尋找一些新的情人。”前人說得有理,我就接受,說得沒理,就毫不客氣。有什麼好怕的,反正我是有感而發。”

林之韻說:“你說的這些考證文章,我偶然也曾浏覽過一二的,因而還殘存着一些印象。記得當時很是佩服,你看人家,看書居然能研究出這樣的成果來。”

“結果麼你就信了?”倪潇儒笑着問。

“那當然喽!”林之韻也笑着答。

倪潇儒說道:“這不是人雲亦雲麼?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古人雲:“書經三寫,烏也成馬。魯成魚,帝成虎。晉師已亥過河,變成晉師三豕過河。”曆史上以訛傳訛,三寫成虎的事例不在少數。對道聽途說的事深信不疑,要麼是信念動搖,要麼是此處功力不濟。不管看什麼書,不管别人說怎樣的觀點,不要自亂思緒,要保持合理質疑的心态,這也是為更好的學習。再說那個阿房宮吧,先有司馬遷的《史記》,後有唐朝杜牧的《阿房宮賦》,憑藉史家的翔實,詩人的浪漫,把阿房宮的恢宏和奢華,在文學上重新構建出來,讓後人津津樂道了二千年之久。可是根據最新考古發掘證明,阿房宮隻修建了高高的的夯土台,樓宇宮殿根本就沒建起來,那又何來那把三天三夜的大火呢?這個傳說中的阿房宮,卻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徒背了二千多年的黑鍋。據說,秦始皇把從全國各地收繳來的書籍堆放在阿房宮裡,如果真有那阿房宮,真有那把三天三夜的連綿大火,那項羽豈不成毀滅文化的罪人了?要知道,太史公治史是非常嚴謹的,為了記錄水淹開封的史實,他親自跑到汴京城下,察看水淹的痕迹。這說明,書雖能引導人認識以往,預見未來,但也不可盲從。”

林之韻說道:“潇儒,和你聊天真有意思,敢想敢說,讓人佩服。今天聊得真過瘾,沒人打擾。”說到這裡,她側身往門口看看,說道:“吔,今天也真是巧,一個病人都沒有。”

“我們這種醫院急診本來就不多,一晚上一個病人都沒有也是常有的,但是不能因此而沒有醫生值班呀!”倪潇儒說。

林之韻一邊點頭稱是,一邊在看時間,然後說:“哎喲,真不好意思,今天有點晚了,我得告辭了,過幾日我把稿子改好拿過來時再聊,好嗎?”

“沒問題,路上小心些。”倪潇儒一邊随口說一邊送她到大門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