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公子的思辨真是叫本王開了眼!原來能否能跟皇上、跟太皇太後相處的來,血緣血統不重要,而在于心離的近不近。隻要能把話說進人的心坎裡,納蘭公子沒有不讨人喜歡的道理。”
納蘭沒對蒙古王的話做正面回應,而是正直道:“我還有要說的,是關于蒙古王您從部族帶來的秀女之事。”
蒙古王差點就想過去指着納蘭的臉,罵出“混賬”二字來。
——這個側臣,敢放肆到幹涉起皇上的家事來了?
——這讓掌管後宮的赫舍裡皇後顔面何存?
“臣原本是想勸皇上納娶蒙古出身的嫔妃,但是經過仔細權衡利弊,認為不妥,故而将自己的反思說出來——”
“大清的盛世,察哈爾已滅,無需再靠聯姻蒙古來合并軍事力量;太皇太後的懿績,大清的利益高于娘家的利益,幫助皇孫鞏固山河高于讓皇孫納蒙古嫔妃安六宮;天下的安定,理應減少對部族聯姻依賴,皇上應靠文治武功來開創偉業、太皇太後應鼓勵皇上與旗人内部通婚來雨露後宮,才是合時宜的上策。”
看着納蘭那副不怕死的樣子,蒙古王咬牙切齒道:“要是從康熙朝起,大清後宮蒙古嫔妃數量銳減乃至是到了無,納蘭性德你就是最大的罪人!!”
公子人間清醒,直言不諱:“如果能将皇上變成個明白人,那納蘭性德甯可當這個罪人。”
*
“混賬——”
這回蒙古王是真的大罵出口了,也真的是沖到了納蘭身前,手握成拳要往納蘭臉上揍!
“朕的臣子你也敢打?”
玄烨電擊似的從寶座上站起,擋在納蘭面前擋住了蒙古王揚在半空中的手。
蒙古王額頭上青筋暴起,“皇上要是擁護納蘭性德,那大清後宮就是沒有家法了!”
玄烨神色震怒,“朕是皇上,大清的家規家法朕說了算。納蘭沒說錯什麼。”
“沒有說錯什麼?”蒙古王重複了一遍,“納蘭性德視我蒙古為:大清初期通過聯姻手段來安穩社稷的墊腳石、康熙朝乃至以後就是用完即丢的棄子……也沒說錯?”
“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
“朕知道,納蘭你是想告訴朕:治國重要,齊家也重要,但家國共好的關鍵不在于後宮的家勢姻親之力,而在朕本身能不能當個好皇帝。”
“皇上聖明。”
蒙古王目光如刀:“好啊!後宮不得幹政,側臣卻能憑嘴皮子左右後宮。”蒙古王忽然抱拳對天,“試問大清列祖列宗,納蘭性德該不該殺?”
玄烨怒怼道:“現在還沒有祭祖的大年初一,蒙古王你就敢在朕面前搬出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來,眼裡是沒朕這個皇上了嗎?”
蒙古王哪裡能吞下一口惡氣?
他回頭看了殿下的數名待選秀女一眼,沖玄烨道:
“看來開春以後,本王也不必叫她們來參加選秀了,皇上你隻管照着納蘭性德的意思來挑旗人女子為妃,排擠蒙古女子怎麼夠?一并拒納漢人女子得了。”
“斷章取義,朕沒說不納漢人!”
赫舍裡皇後勸道:“請皇上以大局為重,體諒六宮之心,體諒臣妾之心。”
玄烨聲線帶火:“皇後要是能夠立刻給朕破個局,後宮之事,還要朕費心、要太皇太後操心嗎?”
赫舍裡皇後隻感覺自己這個大清國母,處境就像是被用冰水潑了臉一樣難堪。
——選秀之事,臣妾已經準備到這個地步了。
——如今是該聽的誰的主意?皇上,太皇太後,還是納蘭公子?
“都給我消停!”孝莊怒道,“君臣、宗親、帝後之間,像什麼樣子?”
玄烨和蒙古王幾乎同時道:“是因為納蘭說得對(錯)!”
*
好一會兒。
孝莊闆着臉,責問公子道:“你将皇上的納妃之事說說的頭頭是道,不顧蒙古、不顧赫舍裡皇後,是為臣該有本分嗎?”
見孝莊到底還是顧着些娘家情分,蒙古王退回了原位。
孝莊站了起來,說了句讓公子咬唇不應的話:
“納蘭,既然你敢進言皇上多納旗人女子,那老祖宗現在就給你做個主:前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盧氏姑娘不錯,知書達理,如花似玉,指給你正好。”
孝莊複強調:“盧氏姑娘是個漢人,咱們的‘滿清第一大才子’娶她,就等于是給天下做了個表率:皇上的‘滿漢一家’之策,可行可用。”
“納蘭不能娶盧氏。”玄烨大聲反逆了孝莊的意思,“因為朕——”
孝莊當着衆人的面:“說,皇上的意思是什麼?”
“因為朕——”玄烨好不容易把真正想說的話給吞咽了回去,換了表達道,“因為朕的皇後,身邊不能沒有女史陪伴。”
“好,那皇阿奶現在就不勉強納蘭娶妻。”孝莊看着玄烨,“但是皇上你要答應皇阿奶,留下蒙古王帶來的秀女,等到大選之時,照常從中挑選合适的。”
“是,孫兒記下了。”
赫舍裡皇後也起身回應道:“臣妾也聽老祖宗教誨,會好好與皇上共商選秀事宜。”
“好。”孝莊威嚴道,“今天到此為止,散了。”
蒙古王帶着些謝意道:“啟禀太皇太後,本王帶了蒙古特産過來,還未獻給大清。”
玄烨心裡一怒,正要訓斥一句:“什麼?獻給大清而不是獻給康熙皇帝?你眼裡是跟鳌拜一樣,沒把朕當皇帝嗎?蘇哈墨察,好你這個反複無常的蒙古王!”
但是被納蘭勸住了,玄烨始終沒有再挑戰火。
“散了——”
孝莊說罷,就主動離了場。
“各旗秀女留下,其餘之人跟随本王,馬上啟程回蒙古!”
蘇哈墨察大手一揮,揚長而去,沒對玄烨說出“告退”二字。
*
“大過年的你跪什麼?”
玄烨在納蘭屈膝的瞬間把他攙起。
“臣說的那些話,讓皇上向蒙古王動氣和失分寸了。”
“是他先招惹你、招惹朕的!”
“太皇太後提起的盧氏姑娘——”
“朕在皇後宮裡見過她,是個跟雲辭格格性格完全相反的人。”
“太皇太後真要做這個主,臣接受就是了。”
“你連人家姑娘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就說接受?”玄烨大笑,“原來納蘭性德對感情就如此草率嗎?”
“漢人、父親對朝廷有功、能夠讓臣:踐行皇上主張的‘滿漢一家’之策、踐行自己提出的‘扶正和均衡八旗之間的利益’之言,足夠了。”
“感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少在朕面前表現的這麼高尚!”玄烨忽然不滿,“朕的‘滿漢一家’之策,何須你賭上自己的婚姻幸福?”
真是個好問題。
問的臣不知道該如何答。
納蘭無法想象盧氏姑娘的模樣,但是他決定,除開大義和大前提,日後要是真的娶了她,就會對她好。
【注1】
“妾當效懿仙,不恨義山涼。”
懿仙:張懿仙;
義山:李商隐。
沈宛自比才貌兼備的歌樓女張懿仙。
如果不能跟納蘭公子在一起,那就效仿張懿仙,對大詩人李商隐愛埋心底,不計薄涼,山長水遠一生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