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珍這話打消了大夥兒不少顧慮,正巧這時第一桌點的鴛鴦鍋端上來了。
這一路過來,那股子麻辣鮮香味更濃了,香得大夥兒都沒心思說話了。
不少人好奇地伸長脖子看過去,果然見到一口老式銅鍋子裡一半紅、一半白,還真是一個鍋裡涮兩種鍋底兒,正正應了“鴛鴦”這個名,一時更覺得新奇有趣!
當即,其他還沒點單的人也紛紛喊着要點鴛鴦鍋。
随着客人們陸續開始動筷,煮火鍋的香味也越來越濃。
這些香氣順着敞開的門縫、窗縫飄出去,又被北風一吹,幾乎把前後左右半條街的人都招來了。
于是,從上午九點半一直到晚上七點,這一大天的時間,店裡幾乎沒斷過人。
包間加大堂總共12張桌,在兩個飯點兒的時間段内一直是滿客狀态,大堂裡還不老少排隊等位的客人,這個熱鬧勁兒就别提了。
因為太忙,人手不夠,連蘇家老兩口都出來幫忙了。
等晚上七點剛過,店裡的牛肉、豬肉,還有酸菜、凍豆腐、粉條就全沒貨了,不得不提前關門。
李翠英把剩下的一點鹵味和兩條羊腿包好,給公婆小叔一家,又和蘇麗珍一起把人送到門口。
這會兒,連一向話多的鄭豔紅都沒什麼力氣說話了。
隻有蘇衛民接過東西,樂呵呵地客套了兩句,還恭維李翠英,誇她手藝好,飯店的生意才這樣好,以後肯定發大财。
倒是蘇老頭臨走時看了蘇麗珍一眼,說了句:“差不多得了,錢夠用就行,你爸他那身體天天這樣可受不了,你勸勸他。”
說實話,蘇麗珍想過今天火鍋店的生意應該會不錯,但她沒預料到會有這麼好!
等把一直留下來幫忙的張表舅夫妻和丁大勇也送走後,她坐下一算帳,好家夥,今天一天竟然接待了九十八桌客人。
算上鹵味這一塊,今天一天的毛利高達三百二十六塊四毛!
蘇麗珍算了下,刨去食材、人工、水電、燃料等費用,他們的淨利潤足足有一百五十六塊多。
也就是說,他們的利潤比達到了48%左右!
即便過了今天,客流量會有所下降,但店裡部分菜品也會恢複原價,一增一減,保守估計以後每天的淨利潤也能維持一百一十塊上下。
而她之所以有這個底氣,也是因為除了漂亮的營業額,今天他們還成功辦出了四十二張會員卡。
這個數字雖然看着不多,但是來吃飯的客人多半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可能一桌的客人隻需要辦理一張會員卡。
加上畢竟是開業第一天,很多人持觀望态度,所以能達到這個數字,蘇麗珍還是很滿意的。
當然,今天也暴露了一些不足。
最嚴重的還是人手不夠問題,她打算等過幾天,客流量趨于穩定後就立刻根據情況着手招人。
這幾天隻能先讓丁大娘和張表舅他們幫忙頂一下了。
另外,還有酒水的問題。
後世飯店盈利的大頭就是酒水,蘇麗珍自然也打算走這個路線。
時下人們喝酒主要是喝白酒。
果酒太貴、又不好買;啤酒度數不高,但價錢卻不低,喝起來不劃算。所以人們推崇的還是各式各樣的白酒。
目前,他們家的白酒都是從離家最近的市第二百貨商店拿貨。
百貨商店裡,各種散裝白酒和瓶裝酒有二十多種。但是不要票,可以長期給他們供貨的隻有一種市價四毛五分錢的散裝白酒和一種本地産的瓶裝白酒。
這兩種酒度數不算高,價錢也不貴,更因為不要票,一直是普通人家裡餐桌上的常見酒。
但是作為飯店盈利的重點,隻靠它們還是太單一了。
之前,蘇衛華用“對付”鍋具廠于廠長的辦法,說通了市二百的銷售主任,讓他答應把每月除名酒外,份額内沒有賣掉的酒賣給他們。
這樣雖說是免了票,但是他們也不能挑,而且給多給少也是人家說了算。
不過這些功夫顯然也沒有白做,這些酒确實給店裡帶來了高額利潤。
比如,一種60度的散裝高粱酒,在百貨商店裡憑票是一斤一塊錢。蘇麗珍放在店裡直接按三毛錢一兩出售,結果那一桶十斤的酒今天一天就賣了個精光。
三倍的溢價都擋不住人們對酒的熱情。
現在店裡的庫存可不多了。
除了白酒,還有一種當地很流行的女士香槟、以及本地産的大白梨飲料也備受歡迎,今天一天賣掉了不少,按照這種情況,幾天後肯定也需要補貨。
可如果按照市二百與他們的約定,僅靠月底那點兒沒定數的餘量,肯定是不夠店裡用的,隻能再想辦法。
如今市區内一共四家百貨商店,她打算把另外三家都走一走。實在不行就直接聯系一下本地的酒廠,趁着如今勢頭好,怎麼也不能在這一塊兒短了腿。
不過,就算心裡有再多思量,她也隻能暫且放下店裡的事。
因為她即将迎接高中生涯的第一場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