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先構思的鑒賞大會還沒開起來,屬于他們小家庭的品鑒大會已經在進行了。
不同油炒出來的菜,在家裡甚至不用多請廚子,就能做到!
當然,這也得多虧了蘇景先穿到北宋,這裡真的是吃貨福音,也難怪這個朝代能孕育出蘇轼。
畢竟到了北宋,才出現的炒菜,鐵鍋也是北宋才開始的,但凡早點,就隻能吃到水煮菜了!那往前點的朝代,油也不便宜。
芝麻油在漢朝出現,但以調味乃至武器使用居多,炒菜還是比較費油。
漢開始,榨油的壓榨法開始發展,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收錄了這榨油法。
到了宋朝,經濟大發展,除了芝麻油,開始用上了蘿蔔籽、油菜籽榨油,也出現了動物油脂的葷油,這時候炒菜才登上了我們曆史的大舞台。
蘇景先也是個從不虧待自己嘴巴的人,要不也不會非要想見到蘇轼這個吃貨,有相同的愛好,也算是靈魂知音了。
現在這飯桌上,幾乎沒有什麼菜是不用油的,做菜的方式更是不拘泥于煎炒炸炖煮。
出現的不少菜都是韓琦,還有第一次來這農莊的蘇和仲沒吃過的,兩人被香味釣的不行,要不是受制于餐桌禮儀,現在已經開始狼吞虎咽了。
“君問歸期未有期。”丫鬟報上的菜名有多高雅。
紅燒茄子油焖雞。蘇景先說得俏皮話就有多讓人噴飯。
茄子同樣在《齊民要術》中就有所記載,隻不過被齊思勰記載的是缹茄子,煮的意思。
這道菜到了蘇家的農莊,不僅變成了炒菜,用料上也是相當舍得。
紫色的茄子被切成了小塊,配以蜀地的特色川椒,也算是拯救了辣椒的情況,加以大蒜,澆上菜籽油,一整個油香四溢,讓人胃口大開。
油焖雞更是一絕,隐隐約約的蔥油的味道讓雞肉味在衆人的鼻腔肆意揮發,這蔥油蘇景先用的是葵花籽油,兩者的味道相輔相成,雖然沒了土豆,但是蘇景先巧妙地加入了蘑菇。
油光煥發的雞肉,鮮香撲鼻的蘑菇,蔥花姜蒜更是散發着誘人的撲鼻香氣。
“聞起來就很好吃,哥哥,我們在酒樓裡面也上這道菜吧。”蘇和仲十分積極,為此甚至當場就記住了這第一次聽到的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說得很有道理!不吃完這道菜我們就不回去了吧。”
蘇和仲還不知道自家就要進行一次“長途跋涉”呢,他隻知道每周哥哥姐姐都會帶着自己去酒樓加餐。
這菜,真香!
蘇明允早知道自家二兒子也很聰明,但是這……
“臭小子,之前還給我裝背不住論語,這記憶力,哪裡是背不住。”
“因材施教,我們二哥看起來很喜歡李商隐。”蘇景先笑嘻嘻地給每個人布菜。
“應該是喜歡吃吧,沒事,我也喜歡。”韓琦雖然就和蘇和仲見了第四面,但是通過第一次見面時候,不怕生和他分享糕點,還狂吃的舉動,就猜出來了,蘇和仲是真的很喜歡吃。
他和小小的蘇和仲還有蘇家的兩位小娘子,都拿着碗碰了一下,也都和布菜結束坐下的蘇景先碰了杯,年齡和蘇明允一樣大的韓琦,也是迅速融入了蘇家的小輩中。
被遺忘的兩位大家長,蘇明允和程芸也碰了一下,兩人相視一笑,悄悄撒了點狗糧。
接下來的菜也是都有着稀奇古怪的名字,以及那十分霸道,讓人食欲大開的色香味。
小蘇和仲一整個眼睛跟着餐盤走,手上的筷子和嘴巴都沒有停過,如果有機會能夠先把菜放在嘴巴裡,等到想吃的時候細細品味,那麼他一定不會放過這個選擇的機會。
“也不用這麼急,我們吃完覺得好吃,就會上酒樓的。”蘇明允和程芸在看笑話,當然,主要是蘇明允在笑,蘇景先沒辦法隻好自己親自勸。
誰懂自己家的小弟,真的和一個小豬一樣,聽了他這個話,依舊狼吞虎咽地,又吃下來兩筷子。
蘇景先看了直搖頭,害,估計要是蘇轼這麼大,一邊吃還得一邊寫下一首詩詞!
不知道自家大哥在心底用自己“幻想中的蘇轼”在揠苗助長的蘇和仲,依舊在狂吃,像是少了一口就少了滋味一般。
把嘴巴裡的食物都咽下去之後,蘇和仲開始說起自己那套吃貨理論,“現在吃的是現在的,以後吃的是以後的,熱的時候趕緊吃,下次還有就下次吃,不要浪費,我能吃的下!”
蘇景先聽完都笑了,怎麼不算自己的弟弟也很厲害呢,這說得還挺有節奏。
雖然蘇轼能夠寫詩作詞,但是他弟弟蘇和仲也不差嘛,看着,年紀小小,就會Rap了。
“可是……”蘇景先揉了揉小弟的腦袋,“接下來還有好幾道菜啊,這個熱一熱,也能吃的。”
知道有好幾道的時候,蘇和仲就已經放下了筷子,“好的大哥!”
一副自己是聽話乖寶寶的樣子,也是笑翻了衆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的詩用在這道菜上顯得還有些纏綿,當然,或許是詩本身就很纏綿悱恻。
魚香肉絲配雞腿,這兩道菜也是各有各的香,一盤菜配上給7個人的大雞腿,油炸過的雞腿看着更是讓人胃口大開。
宋朝的豬閹割技術就已經相當成熟了,魚香肉絲裡用的豬裡脊也是能被完美複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