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降十會,秦修最是知道這個道理,哪怕驚風驚羽天生力氣就大,但是人餓的發虛的時候也是使不出來的。
秦修在軍營裡待過,邊境行兵遇險的時候無數次餓過肚子,早就放棄了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的規矩,信奉吃飽才是硬道理。
也就是這兩年回長安待了一段時間才講究了不少,在漢州的時候大碗吃肉大口喝酒的時候才不講那麼些規矩呢。
驚風驚羽雖然在修王府習武,但是很少在王府用膳。
皇後看他們看的嚴,每日都是讓他們用了午膳之後再去修王府,待結束後各自回宮和回皇子府用晚膳,隻是有時候會在修王府用些點心。
哪怕隻是些點心,秦修也發現了,驚風的食量比之前大了一些,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小孩子來說是正常的。
但是與之相對的就是驚羽,明明個子也在長,但是吃的還沒有之前一半多,肉眼可見的看着消瘦了。
這個現象對于這個年紀的小孩子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秦修也能猜到是因為驚羽如今除了他這裡就在昭和宮閉門讀書的原因。
雖然也能理解驚羽的好勝心和求勝欲,但是小孩子不吃東西怎麼行呢。
不吃東西就長不壯,長不壯就拿不起槍,将來若是驚羽長成了滿長安貴女那般弱柳扶風的樣子,秦修得遺憾的哭死。
于是乎,秦修一個堂堂實權在手的一字親王,天天跟個老媽子似的,時不時的就在驚羽面前端上一碗十分硬實的大肉,還有牛乳雞子等等。
驚風也有,但是他平時就吃的多,秦修也不擔心,有時候他說吃不下去的話秦修也由着他去。
但是哪怕驚羽再如何保證自己真的吃飽了并且十分有力氣可以耍刀舞劍,秦修還是必須得親眼看着驚羽吃下去那些東西才肯罷休。
臘月裡一沒有小皇叔的監督,驚羽立刻固态重發,每日飲食銳減。
皇後覺得女兒家長那麼壯也不太好,冬日裡她又不怎麼動,便對她的吃食要求也放松了些。
隻是冬日裡本就更需要能量,驚羽蹿着個子又吃的不多,秦修大魚大肉喂着好容易養起來的那些肉肉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又消了下去。
臘八秦修進宮的時候碰上去給皇帝請安的驚羽,吓的一下子差點沒厥過去:這孩子瘦的都快沒人形了。
當然隻是秦修的誇張想法,對皇後來說,雖然驚羽瘦了些,但是也還沒有到沒人形的程度。
小孩子長個子的時候本來就瘦嘛,而且到底是女孩子,長的太壯實了也不好,所以皇後就沒怎麼管。
對于驚風驚羽,秦修絕對是放在心上在意的。
抛棄血親的身份不談,這可是他一眼看中的武學奇才啊,好容易曆盡艱難帶了三四年,怎麼都不能折在他手上啊。
于是秦修就立刻使盡渾身解數準備讓驚羽多吃東西,隻是昭和宮畢竟是後宮,他進出并不十分方便,所以便将主意打到驚風身上。
相比秦修,驚風進宮,尤其是進昭和宮,自然是勤的,秦修便時不時的就去撺掇驚風讓他勸驚羽多吃飯。
宮外的吃食輕易帶不進皇宮,秦修也沒有想過從宮外送食物進去,隻讓驚風提前吩咐讓昭和宮的小廚房準備好肉食和牛乳雞子。
最重要的是等驚風進宮的時候,必須看着驚羽吃完才能行。
驚風自然也是希望驚羽能多吃飯,但是秦修這麼焦急的樣子就是主動露了把柄,畢竟誰更在乎誰就更容易有求于人。
于是驚風就十分順利的又坑了他小皇叔一件兵器,順手完成了自己本來就想勸驚羽多吃東西的事情。
皇家的孩子嘛,從出生開始就比尋常人多幾個心眼。
驚羽理虧,早膳桌上沒有大肉,便隻好主動将剛才隻飲了兩口的牛乳徹底飲盡,再吃了小半碗粥。
剛想放下筷子,就看到驚風灼灼的目光,于是隻能又剝了個煮熟的雞子吃了,這才聽他笑着點頭說:“可以了,等會午膳的時候再多用點。”
理虧嘛,驚羽也懶得計較驚風這狐假虎威充當大人的樣子,随他得瑟去。
他們兩個是雙胎,她基本上是從來不認他當兄長的,平起平坐,互相隻叫名字。
他倒是老想在她面前擺兄長的威風,尤其是出宮之後,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但是驚羽自然是不會由着他的。
用過早膳,驚羽便帶驚風去了自己的書房。
驚風的房間自然還在,皇後派人定期過去打掃,隻是到底是久未住人,冷冷清清的。
驚風一般在昭和宮待不了太長時間,如果不用小憩的話基本上都不會去那裡,隻在驚羽的書房和房間玩。
之前他們倆啟蒙的時候共用一個大書房,後來驚風搬到皇子府,那個書房離驚羽的寝屋就有點遠了。
驚羽為了節省時間加上懶得跑,所以就在寝屋隔壁找了間屋子布置成了書房。
之前那個大書房更靠近皇後的正殿,驚風驚羽不用了之後皇後也沒有将那裡當成正經書房用,隻是偶爾過去看看書之類的,差不多算是閑置了下來。
驚羽給驚風展示了一下自己最近的成果。
臘月裡面他們兩個都不用去修王府,見面的時間就減少了很多。
而且每次驚風來宮裡給皇後請安的時候,五次裡面最多有一次是能留下來用午膳的,多數時候都是請安之後立刻出宮,或者最多用用早膳。
這種情況下,兩人交流的機會自然就少了許多。
而且還有皇後盯着呢,他們也不敢在母後眼皮子底下耍些小心眼。
後來他們也學聰明了,也根本不怎麼在人前說悄悄話,瞎惹的旁人草木皆兵,幹脆就時時寫信交流。
他們兩個如今會識會寫的字已然足夠日常交流了,不然的話驚羽也不敢放下大話說要看六百本書寫一百篇策論。
臘月裡面他們兩個就時時寫信交流近況,派個宮人來回傳送,也方便的緊。
昭和宮中無事能瞞得過皇後的耳目,驚風驚羽頻繁通信之事皇後當然也知道,隻是她也沒有想過要去阻止。
阻止什麼呢,驚風驚羽這兩個孩子從小就是最親近的,她也樂得看他們兩個親近,根本沒有什麼阻止的想法。
皇後自然也是對兩個孩子的通信内容十分好奇的。
隻是她好歹也是曾經的大家閨秀,如今的一國之母,要讓人知道她去偷看兩個小孩子的日常書信,便是連她自己都覺得自己有些過分了。
他們倆平日裡交流的頗多,但是書信上的交流自然比不上見面之後直接說話,語言和文字各有魅力,但是帶來的感受是不太一樣的。
整個臘月驚風都沒有去修王府,但是皇子府的年假沒有放的那麼早。
直到臘月二十休朝皇子府的先生們才各自歸家過年,一直到來年正月初十開朝才會重新回到皇子府授課。
所以在臘月二十之前驚風都還是在跟兩位兄長一起上課,每日功課不少。
皇子愈漸長大,身上的擔子本就同公主不可相提并論,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驚羽自從離開麒麟殿之後就沒有人再給她布置經史子集之類的功課了,隻是她自己要遵守同皇帝的約定,所以仍然每日勤讀不辍。
如果是普通公主,等到七歲離開麒麟殿,她們仍然會繼續讀書,但是基本上再也不會有功課上的考較,大秦也并不需要公主也能夠文韬武略文采斐然。
而且盡管秦修給驚風放了假,但是皇子府中本來就是有武師傅的,平日裡也要教導驚恒和驚毅的武功,所以驚風仍然是文治武功都要學習。
驚風本就是要同皇兄們一起在那幾位武師傅那裡學習弓馬騎射的,同在秦修那裡學習更加精進的武功是同時進行的。
所以跟進了臘月就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驚羽不同,驚風在臘月的前兩旬仍十分忙碌,根本抽不出空來。
功課上的安排倒是仍然跟之前差不多,隻是本來在修王府習武的時間段直接被皇兄占據了。
臘月裡,長安城中四處都是過年的氣氛,人們都期待着新年新氣象。
民間卻也仍然有話叫年關難過,不管怎麼說,臘月裡都是事務最多的時候。
驚魄知道驚風進了臘月就不用去修王府,驚風驚羽自從跟着秦修習武之後基本上都是這個規矩,于是還沒有等驚風沾沾自喜的計劃着每日這下午空出來的兩個時辰要如何放松,驚魄就親自上門,将包括驚風在内的三個弟弟都給提溜走了。
驚魄如今翻過年就要十七歲了,雖然現在身上并無任何實質官職,但是皇帝已經令他慢慢在各大官署之中輪流觀摩學習。
驚風覺得自己十分已經十分忙碌了,但是驚魄才真正的是那個忙的腳不沾地的人。
所以驚魄入宮的時間越來越短,間隔也越來越長,之前時不時的好歹能在昭和宮用個午膳甚至是留宿,但是現在他能在昭和宮用早膳的次數都不多了。
年關事多,驚魄在各大官署之間觀摩,官署長官們甚至有些都安排不出能騰的出手替他講解的人。
驚魄也知道臘月裡誰都是忙的,之前還在宮中的時候,每年臘月皇後都要消瘦不少,所以也不為難他們,隻說等來年再觀摩也不遲。
于是臘月裡驚魄就将帶弟弟當成了首要任務,驚恒驚毅驚風眼見着已經慢慢長大,遲早要承擔起身上屬于皇子的責任。
驚魄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他同驚恒之間都整整差了六歲,更不要提同剩下的弟弟們,他自然也不會全無私心忌憚,但是他将來是要當天子的人,必是要海納百川。
在大家都還能兄友弟恭的時候,哪怕是為了大秦的将來,他也想鍛煉幾個弟弟們的能力。
所以整個臘月裡,驚魄時不時的就将驚恒驚毅驚風三人從皇子府中帶出去,在長安街中各處巡視走訪,與此同時還在言傳身教的同他們幾個說些勤政為民的道理。
驚魄是真真正正的想當好這個儲君,也是真的準備好了愛民如子。
皇帝聽到驚魄這段時日一直将弟弟們帶在身邊悉心教導的消息,對驚魄更為滿意了幾分。
驚魄是他的嫡長子,從小他便對他寄予厚望。
在禮法之下,哪怕驚魄才能再平庸,他也是儲君的不二之選。
好在驚魄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從小就顯現出了作為一個合格儲君應該具備的才華能力性格和胸懷。
立驚魄為太子之時,皇帝覺得大秦的确是後繼有人的。
驚風在這個臘月真的是長了不少見識,入住皇子府之後他的行動更加自由,長安城中逛了個遍,見到的東西也就比每日最多隻能去修王府的驚羽也多了不少。
他一一講給了驚羽聽,讓隻能困居宮中的驚羽感受到外面還有一個另外的世界。
驚羽一直都是知道皇室同尋常百姓是不同的,隻是這種認知中的不同更多的隻是來源于文字的記載,驚風的描述讓她内心中那些十分抽象的認知變得更加慢慢清晰起來。
隻是仍然模模糊糊,他們兩個有意識,在長安城外,甚至就在長安城中,驚風都未能親眼見到的東西也仍然是無邊無際浩如煙海。
相比于驚風,驚羽臘月裡的生活對外人來說隻能用平淡二字形容。
臘月裡面她不用去修王府,每日晨起習武一個時辰,之後去紫宸殿同父皇請安。
然後再回昭和宮給母後請安,之後同母後一起用早膳,再就是一頭紮進書房裡。
若不是皇後非要叫她出來的話,基本上接下來一天就會全都耗在書房裡,哪怕是用膳也都是匆匆忙忙。
驚羽從今年他們生辰的第二天六月初七正式開始這一項艱難的任務,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做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通翻六百本書,粗看書籍摘要,以及挑選出最終要仔細閱讀的八十幾本書。
然後再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将這八十幾本書全都精讀了一遍,記下詳盡的注釋和筆記,這期間若非有非常好的想法,她是不會動手寫策論的。
之後就到了臘月,她封閉起來專心讀書,臘月事忙年關難過等等事情都與她無關。
她将自己差不多算是關在了書房裡,每日寅時正起戌時正睡,一日不曾偷懶。
皇後也管不了她。
她若是在外面調皮搗蛋為非作歹皇後還能教訓教訓她,但是現在驚羽擺明了一副勤學不辍的态度,她便是想管教女兒也覺得師出無名,難道還能因為孩子讀書太努力而罰她不成。
不過皇後也特意問過太醫驚羽這般行為會不會傷身子,畢竟現在正是生長的時候,皇後擔心她每日這樣會熬壞了眼睛。
太醫給驚羽把過脈,詢問了驚羽每日的作息和生活習慣。
得知驚羽白日讀書寫作皆是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每日入了夜之後就不再伏案寫作隻是看書,而且用以照明的并不是燈燭而是南海進貢的夜明珠之後便表示不會有太大問題。
隻是太醫也吩咐了最好不要久坐,若是小小年紀生傷了脊柱之後很容易留下後患。
而且畢竟讀書寫字是傷眼之事,盡管光線充足,但還是要不時停歇讓眼睛恢複一下,所以便建議皇後讓人每日給驚羽按按眼部附近,緩解疲勞。
驚羽是知道讀書傷眼的,從她開始每日泡在書房裡之後驚魄便會經常跟她說讀書人中多有視力不佳之人,二十步之外都辨不清人臉,多是熬夜苦讀導緻。
用血淋淋的例子讓驚羽成功的意識到了在用功的同時更要注意保護眼睛,将來若是拉弓射箭的時候連靶子都看不到,那豈不是要丢死人了。
不過閉關讀書的成果也是十分顯著的,她同驚風說她現在雖然隻寫了二十篇不到的策論,但是有差不多十篇左右都是在臘月裡寫的,說着便拿出已經寫好的策論給驚風看。
驚風同她在書房裡面待着。
書房不大,她東西又雜又多,偏偏還不許宮人收拾,說是别人一翻動她就找不到了,所以此時簡直是連個可以落座的凳子都沒有。
驚風也不在乎,像小時候那樣,兩個人共同依靠在書案上,撅着屁股,一起看着桌案上的文章。
他們兩個雖然年紀還小,但是非常聰明,而且畢竟心有靈犀,驚風更能理解驚羽想要表達的意思,看着看着,也能給出一些意見。
加上驚羽也給了驚風五十幾本要看的書,他雖然忙碌,但是也盡可能的找時間看了,引用一些那些書上的觀點,也能給驚羽帶來另一個方面的靈感。
兩個人一直在書房裡面待着交流,直到宮人們來請他們收拾準備,祭祀在即。
祭祀之事向來重大,諸多規矩,其中之一就是絕不能誤了吉時。
驚風驚羽也不敢耽誤,立刻便将攤開的策論全部收拾了起來,分開随宮人們去裝扮準備了。
祭祀之事向來都是在正午之前,下午祭祀不吉。
隻是每年算出來的吉日吉時不一定都是在除夕當天,從臘月二十八到除夕當日都是有可能的,取決于太史局的占蔔結果,隻是今年剛好落到除夕當日罷了。
皇後帶着後宮之人先行趕往太廟,心中還在想着不知道驚魄能不能及時趕到。
驚魄最終還是險險的趕了回來,先快速的同皇帝禀報過城外的災情可控狀況之後便立刻換上了祭祀禮服,同皇帝一起去往太廟。
祭祀有章,驚風驚羽要做的隻是循着禮官之令,上香磕頭,更艱巨的任務自然是由帝後及太子完成。
祭祀過後,已過正午,饒是天光大亮,雪色加持之下太廟内更是纖毫畢現,但是禮官仍然将燈火燃起,讓整座大殿燈火通明,整夜不熄,直至初一早上太陽升起之時方可斷了燈火之光。
祭過太廟,皇後帶着驚風驚羽回了昭和宮,驚魄匆匆同她請過安之後還是同皇帝一起離開了。
京兆少尹還在城外巡視救災,驚魄匆匆趕回參加祭祀,也是為了将城外的消息報告給皇帝。
剛才時間匆忙,隻來得及說寥寥數語,來太廟的路上倒是詳盡的說了些,隻不過剛才來人通報說京兆少尹也回來了,正在殿外候着皇帝,皇上便點了驚魄跟他一起走了。
長治十六年的除夕宮宴,在衆人忙碌的步伐中終于是悄然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