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子說得不差,這叫涼糕,與涼粉相差無幾。”
姜南從籃子裡把涼糕拿出來,她正好裝了四碗。
“瞧着白嫩白嫩的,怪好看的。”
沒澆紅糖漿的涼糕是米白色,帶一點微黃,表面光滑,外形跟糕點是一樣的。
“嬸子,把糖水澆到碗裡,吃着更有味呢。”
眼看着孫嬸準備直接吃,姜南出聲制止。
她給每碗都澆上紅糖漿。
柳雙兒從廚房拿出幾個勺子。
孫柳還想給沈安舀一塊,被小沈安腼腆地拒絕,說在家吃了好多,才作罷。
最先嘗到嘴裡的是柳雙兒。
先感受到的是紅糖的甜味,涼糕韌滑清香,香糯彈牙,涼涼的,應該是置于涼水中冷過。
爽口,香甜,實在令人舒心。
柳雙兒吞下嘴裡甜糯糯的涼糕,才舍得說話:“姜妹妹,這東西好香,甜滋滋的,消暑氣,我吃完覺得舒坦不少。”
地裡雜草長得比莊稼還好,她繡活也做完送工了,就跟着婆婆一起去除草。
日頭大,晚食她不怎麼想吃。
可一嘗到這涼糕,涼物比熱飯好吃多了。
姜南聞言一笑,她在現代時,夏季也很愛吃這涼糕,冰粉,不過現代還能冰凍一下,這裡隻能用涼水冷。
呼噜噜的聲音響起,院裡人看過去,沈貴和沈虎吃得快,嘗一口,味道很好,跟涼粉完全不一樣,但同樣好吃。
孫柳簡直是沒眼看,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鬧饑荒了呢。
不過涼糕确實好吃,她一口接一口,還不忘囑咐吃完的兩人給姜南磨糯米粉。
姜南被孫柳拉着,幾人坐在一起,孫柳把剛才瞧見的笑話,講給院裡的人聽。
這幾日老沈家高調得很。
不僅新衣上身,米糧也買了不少,還給書生郎添了行頭。
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銀子。
沈大富出去幾天,回來這沈家就大變樣。
姜南陷入沉思,她根本沒把心思放在沈家,離開沈家,她心中隻有賺銀子,修屋子,吃香喝辣。
要不是老沈家的非要往上湊,她演都不想演。
“老婆子,磨好了。”
沒等姜南想出個所以然,沈貴喊一聲。
回過神,姜南起身,來的時候裝着糯米,回去就是糯米粉。
“多謝貴叔和孫嬸了。”
“不說這些,快回吧,瞧着天要暗下來了。”
天色漸暗,姜南提着桶,牽着沈安,快步回家。
到家天隻剩下蒙蒙亮。
她今日還想把湯圓做出來。
來了這麼久,她一直都是天黑就上床,都忘記買油燭了。
“小南,小安。”
“阿娘。”
“怎的這麼晚,擔心死我了。”
孫柳家隔着沈家小院有段距離,天一黑下來,沒個燭火,倆孩子又帶着這麼些物件,要是摔了,可不好。
“阿娘,磨的時間長了些,回來的時候,路還能看見呢。”
“阿娘,我想把小湯圓做出來,明早去縣上試試看能不能買出去。”
“今日紅糖漿也煮了不少,不用了,招螞蟻。”
“家中沒燭火,這可怎麼辦?”
周氏本意是想讓人休息,可她知道姜南有自己的打算。
“把竈裡的幹柴退幾塊出來,定能瞧見。”
柴火比燭火更亮。
“好。”
周氏一聽是個法子,跟着姜南一起去廚房。
鍋裡的水溫度适宜,姜南舀好洗漱的水,開始揉面。
她映着火光,拿出糖粉,跟糯米粉混在一起,少量多次加入溫開水,用筷子攪和成絮狀,才開始下手搓揉。
大力揉捏,直到變得光滑。
姜南揉好面,搓長條,揪成小劑子,搓圓。
搓好的小湯圓多撒些糯米粉,免得粘在一起。
姜南用竹籃子,以布作界線,先撒一層糯米粉,再把搓好的小湯圓放進去。
半個時辰後,周氏和姜南收拾好廚房,竈裡的火也用灰滅掉,見不到火星才進屋休息。
第二日,姜南險些沒起得來。
前一日不覺得疲憊,第二日統統會找上來。
周氏幫着姜南收拾出攤要用的。
“要不然,娘跟你們一起去。”
周氏看着兩個背簍子,還有兩個竹籃子,倆孩子肯定難拿,闆車也換回去了。
姜南看一眼,應好,她和沈安兩個人确實也帶不走。
闆車,闆車,一定要有一輛闆車,姜南哭哈哈地在心裡喊好幾遍。
集市日,清晨開始,縣集就開始熱鬧。
姜南他們晚到的時候,攤位旁邊的大叔和嬸子都已經擺好了。
“姜小娘子來了。”
“叔,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