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志哭笑不得,覺得不大對勁,卻又無法反駁,便愣愣地看着老秀才。
見他這副模樣,常秀才不由歎了口氣,放下筷子,斂容道:“既然小子如此執迷不悟,那老夫隻好勉為其難地考校一二罷。”
陸嘉志:“……”
怎麼就成他“執迷不悟”了?
“先生辛苦了,請開始罷。”
于是常秀才摸着花白的長須,問:“《論語》背到哪篇了?”
陸嘉志道:“背到《公治長篇第五》。”
常秀才撩起眼皮子看他一眼:“那不就是背完了?”
古代印刷技術遠不如現代,是以書上的字體大、間距寬,一本書看起來厚實,實際裡頭并沒有多少内容。《論語》攏共一萬多字,也得分了四卷,上回他拿的那本,正是第一卷。
陸嘉志點頭:“是,先生。”
常秀才又問:“《孟子》呢?也背完了?”
陸嘉志想了想,如實答道:“是,背完了。”
《孟子》共有七篇,分十四卷,一卷書裡隻有半篇,還是他很熟悉的《梁惠王上》,背下來自然沒什麼難度。
上輩子讀了二十幾年書,陸嘉志自是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且這兩卷書到手已兩月有餘,翻來覆去地看,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
當然,還得感謝這顆年輕的小腦袋瓜子,以及古代的環境。
每日呼吸的都是新鮮空氣,吃的也是相對純淨的食物,記憶力竟比從前還要好上幾分。
正如陸嘉志所猜的那般,常秀才面帶訝色,沉默了片刻。
但常秀才沒叫陸嘉志背來聽,隻是問他:“你既能背下《梁惠王上》,那麼,可知此文要表達的是什麼?”
聽了這話,陸嘉志蹙眉,也沉默了起來。
這個問題,并非在問他釋義,而是在問文章的主旨,有一定難度,或者說,不該是他這個階段水平能答的。
他畢竟尚未系統地學過四書五經,常先生隻是教他認字、通讀和釋義,更深的就沒有了。
陸嘉志半垂着眼,斟酌着開口:“學生雖能看懂文章句子,可對于文章要表達的思想,卻是懵懵懂懂的。”
又道:“但我認為,此文的重點,在于‘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二句。”
老秀才聽完,拿眼不住地打量他,頗有幾分審視的銳利。
陸嘉志見他半天不說話,便擡頭看他,問:“我說對了麼?”
常秀才點頭:“算不得錯。”
陸嘉志舒了口氣,這樣回答果然不錯,既不過分出挑,又不會顯得他蠢笨。
見老秀才還皺着眉,他便又開玩笑道:“先生該不會覺得我是神童罷?”
常秀才聞言險些笑噴,臉色一下子松了下來,哼道:“你要是神童,那我是什麼?天才?”
陸嘉志“嗯”了聲,一臉認真:“保不齊真的是。”
常秀才哈哈大笑。
“你小子,記性好,悟性亦極佳,”他歎了一聲,又嘟囔道,“真不知你爹那隻呆頭鵝怎麼生出你這麼個小鬼頭的?”
陸嘉志不答,隻撓頭一笑。
常秀才捏着胡子想了想,說:“剩下的四書五經,你自個兒揀幾本回去看罷。老樣子,看不明白地方再問我。”
陸嘉志有些驚訝。
常秀才看着他的反應,笑:“怎麼?不想要嗎?”
自然不會不想要,隻是有些突然。但也沒什麼好糾結的,如今他完全可以吸收更多知識了。
于是道:“多謝先生。”
—
“噼啪”一聲,烤爐裡濺出了火星子。
老爺子這才想起自個兒原先還在烤肉,便一甩袖:“說了大半天,趕快炙肉哩!哎喲,我的肉……”
烤肉的濃香不斷冒出,爐火熏得陸嘉志臉上又紅又是汗,他擦了把嘴邊吃出的油印,問:“先生為什麼要夏天炙肉?多熱啊。”
常秀才正忙着給烤架上的肋條刷醋和醬汁,将肋條肉烤透,泛出紅潤的色澤,如此便成了時下一道名菜——炙子骨頭。
聽到這話,他想都沒想就說:“夏天如何不能炙肉?夏天炙肉,這好處可多了。”
“有什麼好處?”陸嘉志不解,眼珠子卻釘在了那炙子骨頭上,口水不斷往外流,心想他隻嘗一口,剩下的帶回去給家裡人嘗嘗。
他們都還沒吃過呢。
炙子骨頭烤好了,常秀才夾起一塊,放到一片青菜上,包起來,咬上一大口,隻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嫩滑,搭配得剛剛好。
“好處嘛,當然是好吃啦。”
陸嘉志:“……”
他看常秀才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兒,很是享受的模樣,便想起了從前見過的一句話:“也對,人生大事,吃喝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