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愛重寶親王,寶親王沒有出宮建府,而是住在紫禁城内的毓慶宮。大婚後,則搬到了由乾西二所改建的重華宮。
宮中禁止裡同内外,莫說府中侍妾,就是福晉和側福晉都難與家人聯系,就更不要說外臣了。那位官員送蘇如歌入毓慶宮,隻是用蘇如歌做敲門磚。兩人之間是一錘子買賣,後續并不需要蘇如歌做什麼,以至于蘇如歌連對方身份都一無所知。
重華宮侍妾雖多,但侍妾與侍妾之間卻也不同。蘇如歌是府中出身最低的格格不假,卻一向得寶親王寵愛,在府中恩寵僅次于嫡福晉富察氏和側福晉高氏,便是剛入府的側福晉那拉氏亦有所不及。
當今懼熱,逢夏就要去圓明園避暑。做為皇帝最寵愛的兒子和心照不宣的儲君——重華宮主人寶親王弘曆整個夏季基本留在圓明園伴駕。
五月聖駕前往圓明園時,蘇如歌身子重,不便挪動,就留在了重華宮。嫡福晉富察氏是位賢惠的女主子,又素來看重蘇如歌,就留在府中坐鎮。由側福晉高氏和那拉氏帶了海格格和陳格格随寶親王去圓明園。
寶親王弘曆是個多情的男人,他愛的女人很多,但與其他多情的男人相比,倒是有個難得的優點——喜新但不厭舊。寶親王與嫡福晉少年夫妻,感情甚笃,卻也不影響他寵愛别的女子。
嫡福晉富察氏是古代賢婦的标準模闆,上孝敬公婆、敬愛丈夫,下以寬和待丈夫的妾室。或許有人為之不平,但在這個時代,富察氏能夠得到皇帝公公看重,丈夫敬愛,有子有女便已是人生赢家了。
三妻四妾合法的時代,男人,尤其是皇家的男人,不寵妾滅妻就已算是好男人了。重華宮沒有高氏,也會有佟佳氏;沒有蘇氏、陳氏,也會有柏氏、劉氏……于嫡福晉而言,寶親王戀舊,寵愛舊人,總比喜新厭舊來得好。
許是認知的緣故,又或是以上考量,富察氏進府後,并沒有對重華宮的格格們表露過不喜。不僅沒有任何嫉妒之意,在其領導下,重華宮姬妾相處還頗為和睦——畢竟,妻妾和睦也是嫡福晉賢惠與否的考核标準。
富察氏十六歲與寶親王大婚,入府後短短四年間,先後生育了二女一子。幾乎沒有間歇的生育,長女幼殇的打擊,照顧孩子的壓力,讓富察氏一度精力不濟。
富察氏以賢惠聞名,自不會抓着手中權利不放。在其不斷懷孕、生育期間,府中許多不便交給下人的事務便分攤給了最得寵的高格格、大阿哥的生母富察格格和蘇如歌。
不管多賢惠的大婦也會有些偏好和私心,富察氏亦是如此。
許是生來不對付,又或是蘇如歌性格更恭順,富察氏一向看重蘇如歌勝過高氏。當然,這其中也有相較于包衣出身的高氏和富察格格,民女出身的蘇如歌不存在任何威脅性的考量。
隻是富察氏再看重蘇如歌,也耐不住蘇如歌沒有一個好身世。待高氏升職為側福晉,那拉氏側福晉入府,隻是侍妾的蘇如歌許多事情坐起來就名不正言不順了。
幸嫡福晉的一雙兒女漸長,不需時時看護,有更多精力掌管中饋。在高氏升職不久,蘇如歌便借着懷孕将手上的“業務”交還給了嫡福晉。
正所謂兩個女人一台戲,何況重華宮那麼多女人。
不管面上妻妾多和睦,私下的争鬥依舊難免。富察福晉念着自己幾次懷孕時,蘇如歌的盡心盡力,自要護她一回。且相較于富察格格生的皇長子,蘇格格所出即便是阿哥,于二阿哥也沒有危險。
誰人不羨慕已故怡親王與皇帝的深情厚誼,若是可以富察氏也希望将來自己的兒子可以有一個怡親王這樣的兄弟輔佐。蘇如歌這個漢女所生,在競争皇位上居于劣勢,比二阿哥小了五歲的阿哥就是一個極好的培養對象。
許是以上考量,富察氏對蘇如歌這一胎十分看重。兩位側福晉都在圓明園,嫡福晉親自坐鎮,下面的侍妾哪個敢作妖?故,蘇如歌這一胎生得十分順遂。
圓明園就在都城之内,與紫禁城相距不遠。小阿哥出生後,寶親王借着回宮辦差,親自參加了富察氏操辦的洗三禮。待在窗外探望了蘇如歌和剛出生的三阿哥,寶親王便接上嫡福晉和嫡出的一子一女馬不停蹄地去了圓明園,承歡皇帝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