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福晉富察氏去了圓明園,重華宮一時之間隻剩下了八歲的大阿哥永璜和幾個小侍妾。
寶親王眼下尚沒有許多子女,最疼愛嫡出的二阿哥和三格格,但也并非不喜大阿哥。大阿哥永璜留在重華宮,是因為他的生母富察格格病了。
同姓富察,富察格格與嫡福晉富察氏卻非同族。富察格格是滿洲正黃旗包衣噶哈裡富察氏,嫡福晉富察氏是上三旗的滿洲鑲黃旗沙濟富察氏。
在這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中,同是滿洲鑲黃旗,旗人與包衣的地位天差地别。你若問具體有多大,大概就像重華宮中辛者庫人出身的黃格格和漢家民女出身的蘇如歌之間的區别吧!
黃格格與先帝良妃一樣是辛者庫人出身,辛者庫人并不一定是罪奴。辛者庫是一種包衣組織,辛者庫人分原有的辛者庫人和緣罪入辛者庫。因罪罰入管領下的辛者庫人,隻是少數【注1】。
良妃的父親阿布鼐和黃格格的父親戴敏都是内務府包衣管領 (即辛者庫人),故才被稱為辛者庫人。若紫禁城視為一座大公司,她們就是公司保潔部主管的子女。包衣管領的職位再低,也是有根基的人家,故在紫禁城裡,蘇如歌這樣的民女起點比辛者庫人還低。
之所以提到黃格格,是因為黃格格也是重華宮算得出挑的侍妾,府中少數曾遇喜的侍妾。隻是黃格格卻沒有富察格格和蘇如歌好運,她的孩子并沒有生下來,之後也沒有再懷孕。
受制于如今的醫療水平,即便是衣食無憂,醫療條件頂尖的紫禁城中,幼兒的夭折率也極高,就更不要說沒出生的胎兒了。至少蘇如歌沒有在大格格、二格格夭折和黃氏小産時發現任何人為因素。
黃氏并不與蘇如歌住一側,相處不多,但嫡福晉的大格格夭折時,蘇如歌一直陪在嫡福晉左右,大格格是病亡無疑。至于富察格格就住在蘇如歌隔壁,蘇如歌親眼看過落草的二格格,是先天不足夭折。
年輕的寶親王喜歡的女子都有些差不多的特征,這些特征基本可以歸納為美麗、溫柔、賢惠。最得寵的嫡福晉富察氏溫柔美麗賢惠,側福晉高氏慧賢美麗多情,蘇如歌美麗溫柔純潔,黃格格女紅娴熟,而富察格格則是敦厚持重,頗有賢名。
富察格格早幾年極為得寵,恩寵與蘇如歌伯仲之間,僅次于高氏。且運道也是極好,恩寵更盛的高氏一直不曾遇喜,富察格格卻與嫡福晉輪番遇喜。
嫡福晉富察氏十六歲入府,很快有孕,既有嫡出的孩子要照顧,自不會抱養大阿哥争奪親生子嗣的資源。那會兒高氏也未冊封側福晉,大阿哥就由富察格格自己養了。
待高氏晉位,那拉氏入府,可以抱養侍妾之子時,大阿哥已七歲,也不好養到庶母身邊。何況,高氏和那拉氏一個年輕且盛寵,一個自己都是半大孩子,也不會願意去養别人的孩子。
大阿哥由富察格格自己撫養,到了六歲入學才搬去前院,故此母子感情甚笃。可惜,二格格幼殇後,富察格格的身體便不太如意,調理多時,全無效果。富察格格因久病憔悴,容顔盡去,少了恩寵,才漸漸沉寂下來。
富察格格育有大阿哥,寶親王不再留宿,卻會時時探望。莫說侍妾,就是兩位側福晉也不會欺淩于她,平添善妒之名。加上嫡福晉賢惠,富察格格病中并未被薄待,隻是病卻不見好。
黃格格習娴女史,勤于女紅,行事低調。留在府中的侍妾便隐以富察格格和蘇如歌為首。
重華宮雖比毓慶宮疏闊,到底隻是一宮,府上那麼多女人不可能每人一個院子,格格們多是比鄰而居。富察格格卧病在床,蘇如歌做月子,争奪對象寶親王不在府中,誰也不敢作妖打擾。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趁着大佬們都不在,蘇如歌就常把兒子抱到自己房中照顧。因她得寵,内務府送來的奶嬷嬷也不多事平白得罪,便也睜一眼閉一眼。
嫡福晉和兩位側福晉都在圓明園,但着人送了禮。因三阿哥的滿月禮沒辦,富察氏特意将賞賜加厚了三分。兩位側福晉也有禮物送來,高氏的東西一看就是滿滿的敷衍,那拉氏小福晉的禮物卻能看到用心。
倒也不是誰好誰壞,隻性情如此罷了。
高氏對寶親王甚是愛重,加上心高氣傲,不屑于拉幫結派,後院的女子她一個都看不上,待誰都不甚親近。隻是為了維護府上妻妾和睦之名,面子情還是有的。準備禮物不用心,但都是真金白銀,十分實惠。
那拉氏則是年歲小,雖為側福晉,但不算得寵,難免患得患失。加上她恬靜溫婉,行事謹慎,帶人接物,處處都用心,也不止對蘇如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