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錯,但他們總覺得我有錯,百口難辯。”
媽媽眨巴眨巴眼睛,問她辯了嗎?
“人家看我的眼神都不對,也不和我說話,我怎麼辯呀?我一走過去,她們就散開了,好像我有傳染病似的。”
“你都沒有去辯過,還在這和我說百口莫辯,就你這樣的性格,即使讓你長了一千張嘴,也辯不出個所以然。媽媽告訴你,你若是嘴快,就要快速罵他們;你若是手快,直接上手去打;你若是什麼都不敢,就得忍氣吞聲受着!受住了,别人拿你沒辦法,你也就超脫了;要是受不住,就得得病。”
佟沁鄭重地說:“我能受得住!”
媽媽笑了:“你呀,我的女兒诶,你可受不住那些罪。”她看了女兒繃着的小臉兒,又道,“你要是真覺得在那兒待不住了,就痛痛快快地出來重新找;你要是覺得還能忍耐一陣子,那就什麼都不用管。一群打工族而已,還以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嗎?記住了,不管在哪兒工作,都要有邊界感。屬于自己的分内事,那就義不容辭、責無旁貸;與自己無關的分外事,肯定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凡事要有取舍,勉強自己撈不着好。”
招聘所說的金九銀十,佟沁覺得不可信。她在招聘軟件上看了幾天,覺得沒戲。當初校招的時候,也是得不到人家的肯定,一是自身原因達不到對方的要求,二是到校招聘的企業名額隻有幾個,一個專業四個班,一個班的學生就得為了個位數的名額搶破頭。好朋友為了工作而反目成仇的事多了去了,女生宿舍八個人相約去面試,隻有一個被招走,其他七個人不高興,大半夜不睡覺,坐在床上摸着黑打嘴仗。在就業這件事上,也就顧不得宿管在一旁的勸導和恐吓了。
佟沁所在的研究生院也好不到哪裡去。本地企業來得少之又少,大多又是招男孩子,女孩子隻能坐冷闆凳。學曆這東西,在真的隻是一塊敲門磚,在領導眼裡,你的學曆不見得能給你添彩,他們隻會做兩件事,要麼提防你,要麼揶揄你。
外地來校的企業不在少數,她自身是不想去外地,但人家留的名額也确實不多,很多企業隻招一個人。很多外地企業不值得為了這一個名額千裡迢迢來到此處,便選擇網上面試。學生們排着長隊等待着,像挂在爐内的烤鴨,既吃不到肉又聞不到味兒。
盧聲深有體會!他不是擇業的畢業生,卻是找工作畢業生的老師。他比任何人都着急。學生之間互相攀比,老師之間的競争壓力也不小。各班輔導員每天都在詢問班裡同學的實習情況;外出聯絡工作的老師每天在給各個企業打電話,如果哪個企業爽約了,這位老師隻感覺天塌了。
盧聲天天祈禱,一定保佑自己聯系的那些企業準時到來,一定!一定!
為期一個月的校園秋招在九月中旬準時開始,目的就是一個——為學校的準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提升學校的就業率。學校為了就業率的數字着急,家長為了孩子的前程着急,學生為了自己的去處着急。負責職業指導與規劃的老師們可是真急了,遠赴他鄉求來的企業,磨破嘴皮請來的公司,像小醜一樣取悅來的單位,沒想到隻是應付一下,真心想要招聘的簡直是鳳毛麟角,與龐大的畢業生數量形成了鮮明對比。
僧多粥少,哀嚎一片。各有各的難處,大家心知肚明,但又不願承認。
盧聲的職業指導課缺勤率較大,很多學生認為這堂課沒什麼用。家庭條件好的,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已經有了明确的發展方向,不需要這個涉世未深的老師提建議;家庭條件差的,隻想求穩,能提早下手的早就在入學第一天就找了兼職工作,更不需要這個工作穩定的老師出主意。理論課一節就行了,剩下的課就是浪費時間,如果學校和老師真的有心,大可以帶着學生出去找一找實踐機會,哪怕牽牽線也行。看看現在,秋招的攤位不少,招人的卻不多;面試的流程又長又複雜,得到的錄取通知卻很痛快: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