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學習,往死裡學 > 第4章 新生兒

第4章 新生兒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小兒出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

紅骨髓參與造血,黃骨髓有潛在的造血功能,當造血需要增加時,它可轉變為紅髓而恢複造血功能。

嬰幼兒期所有骨髓均為紅骨髓,5-7歲開始,脂肪組織(黃髓)逐漸代替長骨中的造血組織。

肝髒開始造血是在胚胎期第6-8周,是胎兒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4-5個月時達高峰,6個月後逐漸減退。

脾髒開始造血是在胚胎期第8周,胎兒5個月後就逐漸減退。

胎兒期淋巴結有短暫的紅系造血功能,出生後淋巴結不再有造血功能。

活性形式四氫葉酸是體内轉移“一碳基團”的輔酶,參與核苷酸的合成,特别是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有生血作用;胎兒期缺乏引起神經管畸形綠葉蔬菜、肝、腎、酵母較豐富,乳類次之,羊乳含量甚少。(缺乏葉酸的乳品是羊乳)

先天性心髒病患兒的護理如下:

(一)合理活動和休息根據患兒病情指導适當活動和休息,嚴重者應卧床休息,減少心髒負擔。根據心功能情況制定活動量,以不感到疲憊為宜。集中護理,避免患兒大哭大鬧。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加重心髒負擔。

對于介入治療患兒,在治療當天應術肢制動,穿刺動脈患兒卧床休息24小時以上,靜脈穿刺患兒至少卧床休息12小時。術後3天合理床旁活動,3個月内避免劇烈活動。

(二)供給充足的營養

(1)保證充足的能量、蛋白質和維生素,可根據患兒病情選擇經口喂食、鼻飼管喂食或必要時靜脈補充,注意營養搭配,保證每日熱能和營養素供給。

(2)心功能不全伴水腫時,可根據心功能情況短時限制鈉鹽攝入,行低鹽或無鹽飲食。一旦心功能改善,及時補充鈉鹽,以免影響患兒食欲。

(3)對青紫型先天性心髒病患兒,須給予足夠的飲水量,以免脫水而導緻血栓形成。

(4)患兒可先吸氧再進食,嬰兒給予斜抱位間歇喂乳。對喂養困難的小兒要耐心喂養,可少量多餐,避免嗆咳和呼吸困難。

(三)預防感染

(1)監測體溫變化住院患兒嚴格按照兒科護理常規規定,每日測量體溫24次,及時發現感染征象。

(2)保護性隔離,防止交叉感染對于有條件的醫院,非感染性的先天性心髒病患兒應盡量與非感染疾病患兒收治一室,注意手衛生,适時手消毒,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注意個人衛生,病室空氣流通保持病房空氣清新,每日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指導患兒及家長注意保持衣物整潔,飲食器具清潔,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4)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所有護理操作或侵入性操作均應嚴格按照無菌技術規範執行,保證患兒的醫療安全。

(5)預防應用抗生素做介入治療或各種小手術時(如拔牙、摘除扁桃體等),應在術前給予足量抗生素預防感染。

(6)做好預防接種及時給患兒接種疫苗。

同時還要注意病情觀察和心理護理。

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于維生素B和(或)葉酸缺乏所緻的一種大細胞性貧血。主要臨床特點是貧血、神經精神症狀、紅細胞的胞體變大、骨髓中出現巨幼紅細胞、用維生素B和(或)葉酸治療有效。其病因為:(1)攝入量不足(2)需要量增加(3)吸收或代謝障礙。單純母乳喂養而未及時添加輔食、人工喂養不當及嚴重偏食的嬰幼兒,其飲食中缺乏肉類、動物肝、腎及蔬菜,可緻維生素B和葉酸缺乏。羊乳含葉酸量很低,單純以羊奶喂養者可緻葉酸缺乏。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是引起佝偻病最主要的原因。

缺鐵性貧血是體内鐵缺乏導緻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臨床上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減少和鐵劑治療有效為特點的貧血症。

原發性營養不良因食物中蛋白質和能量攝入量長期不能滿足機體生理需要和生長發育所緻。

急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急性彌漫性炎症,較其他疾病常見,且起病急,症狀重,故是呼吸衰竭最常見原因。

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

(1)呼吸道梗阻通氣障礙為主:

①上呼吸道梗阻:如異物吸入、喉氣管支氣管炎、扁桃體肥大、喉痙攣、喉頭水腫、顱面部發育畸形等。

②下呼吸道梗阻:如哮喘急性發作、溺水、支氣管軟化或狹窄等;

(2)肺實質病變換氣障礙為主,常見疾病有肺炎、毛細支氣管炎、間質性肺疾病等。其他如肺水腫、肺出血、肺栓塞、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3)呼吸泵異常引起通氣不足,晚期可繼發感染、肺不張等肺實質病變。主要包括神經和肌肉病變(重症肌無力、吉蘭-巴雷綜合征 、膈肌麻痹、肉毒中毒)、胸廓外傷或畸形(如肋骨骨折、嚴重脊柱側彎、窒息性胸廓發育不良)、胸腔積液、氣胸或液氣胸、腦和脊髓病變(如癫痫持續狀态、腦水腫、脊髓損傷、藥物過量引起呼吸抑制、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通氣綜合征)。

體重是身體各器官、組織及□□的總重量,是反應兒童體格生長,尤其是營養狀況的最易獲得的敏感指标。

身高主要反映骨骼發育的情況。

顱骨發育可通過頭圍和囟門大小以及骨縫閉合情況來衡量。

頭圍的增長與腦和顱骨的發育有關。胸圍反應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以及肺的發育程度。

早産兒的外觀特點:

體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長不到47cm,哭聲輕,頸肌軟弱,四肢肌張力低下,皮膚紅嫩,胎毛多,頭發細而軟,耳殼軟,指、趾甲達指、趾端,乳暈不清,乳腺:無結節或結節<4mm ,足底紋少,男性□□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性大□□不能住小□□。

支氣管肺炎的治療原則:

使用原則:

①根據病原菌選用敏感藥物;

②早期治療;

③聯合用藥;

④選用滲入下呼吸道濃度高的藥物;

⑤足量、足療程。重症宜靜脈給藥。

肺炎鍊球菌肺炎:首選青黴素G或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黴素),青黴素高度耐藥或存在危險因素者首選萬古黴素或頭孢曲松或頭孢噻肟。

葡萄球菌肺炎:首選苯唑西林(苯唑青黴素)或氯唑西林(氯唑青黴素)。

肺炎支原體或衣原體肺炎:首選大環内酯類如紅黴素、羅紅黴素及阿奇黴素。

病毒感染者,應選用利巴韋林、幹擾素等抗病毒藥物。

建議開始引入非乳類泥糊狀食物的月齡為6月齡,不早于4月齡。

第一階段食物應首先選擇能滿足生長需要、易于吸收、不易過敏的谷類食物,最好為強化鐵的米粉,其次為根莖類蔬菜和水果,旨在訓練嬰兒的味覺,用勺喂養以訓練昋咽功能。

7-9月齡逐漸引入第二階段食物,包括動物性食物和豆制品,動物性食物添加的順序為蛋黃泥、魚泥、全蛋、肉末。

兒童靜脈留置管術的注意事項:

(1)選擇粗直、彈性好、易于固定的靜脈,避開關節和靜脈瓣。

(2)在滿足治療前提下,選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針。

(3)妥善固定,告知患兒及家長注意不要抓撓留置針,護士應注意觀察。

(4)不應在穿刺肢體一側上端使用血壓袖帶和止血帶。

(5)用藥後應正壓封管;根據使用說明定期更換透明敷貼和留置針;敷貼如有潮濕、滲血應及時更換,發生留置針相關并發症,應拔管。

早産兒的護理特點:

(1)維持體溫恒定,根據早産兒的體重、成熟度及病情,給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強體溫檢測。

(2)維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早産兒仰卧時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軟枕,避免頸部彎曲、呼吸道梗阻。

(3)密切觀察病情,早産兒病情變化快,常出現呼吸暫停等生命體征的改變,除應用監護儀檢測體溫、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還應注意患兒的進食情況、精神反應、哭聲、反射、面色、皮膚顔色、肢體末端溫度等情況。

(4)預防感染,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工作人員相對固定,嚴格控制入室人數,室内物品定期更換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急性腎衰的護理:

該急性腎炎合并腎衰竭患兒處于持續閉尿階段,即少尿期,

此期主要問題包括:水鈉潴留、電解質紊亂(三高三低”,即高鉀、高磷、高鎂和低鈉、低鈣、低氯血症,以高鉀血症最多見)、代謝性酸中毒、氮質血症(消化道: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

神經系統:意識障礙、躁動、谵妄等;血液系統:貧血、出血、皮膚瘀斑等)以及感染(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最常見)。

故少尿期的治療重點是去除病因和治療原發病,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控制氮質血症,供給充足營養。

①應控制水鈉入量,量出為入。

②應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積極糾正高鉀血症、低鈉血症、低鈣血症、高磷血症等;輕症代謝性酸中毒一般無需處理,血漿HCO<12mmol/L或動脈血pH<7.2時可給予5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時注意防止低鈣驚厥。

③一般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供給足夠能量,減少組織蛋白分解,主要給予高糖、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若是透析治療,因丢失大量蛋白質,無需限制蛋白質入量。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腮腺腫痛為特征,各種腺體及器官均可受累。

本病傳染性較強,常在幼兒園和學校中流行,以5—15歲患者多見。一次感染後可獲得終身免疫。

母乳與配方奶或牛乳、羊乳等動物乳同時喂養嬰兒為混合喂養(部分母乳喂養),有兩種情況:

(1)補授法:是補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母乳喂養次數一般不變,每次先喂母乳,将兩側□□吸空後,再根據嬰兒需要補充配方奶或動物乳。補授法可使嬰兒多得母乳,且刺激乳汁分泌,使母乳有再增多的機會。補授的乳量可根據母乳量多少及嬰兒的食欲大小而定。

(2)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動物乳一次或數次替代母乳的方法。母乳喂養嬰兒46個月時為斷離母乳、開始引入配方奶或動物乳時宜采用代授法。即在某一次母乳哺喂時,有意減少哺母乳量,以增加配方奶或動物乳量,逐漸替代此次母乳量。以此類推直到完全替代所有母乳。

新生兒Apgar評分用于判斷有無新生兒窒息及窒息的嚴重程度,以出生後1分鐘内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及~皮膚顔色5項體征為依據進行評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