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追遠默然。他想起自己在金陵的府邸,終日徘徊于宴飲詩會。雖名為鎮西将軍,皇帝卻從不讓他掌兵,仿佛生怕他沾染半分殺氣。
成之染駐足,打量他一番,道:“阿弟也想領兵?”
成追遠苦笑不已:“我如今侍奉禁中,哪裡有機會……”
話音未落,成之染擡手打斷。她的聲音混在秋風裡,卻字字清晰:“事在人為。”
成追遠怔然,望向遠處巍峨的洛陽城,胸口有什麼東西翻湧不止。
他難以分辨。
南郡王一行造訪洛陽,除了代皇帝犒賞三軍,更重要的事,是親自押解賊首蘇馀和一幹戰俘回京。
成追遠到獄中看了蘇馀一眼,見那人雖戴着沉重的鐐铐,脊背卻挺得筆直,眸光像兩簇不滅的野火。
他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這囚徒顯然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一日不死,便難免興風作浪。
然而成之染将這人交給了他。
離開洛陽前一夜,成追遠在暖閣廊下來回踱步,靴底碾碎了數片飄落的桐葉。他幾次擡手要叩門,又遲疑着放下,直到屋内傳來成之染的聲音。
“還要在外面站到幾時?”
成追遠心頭一緊,推門進去時差點被門檻絆倒。
燭火在閣中搖曳,投下兩道曲折的影子。
成之染示意他落座,道:“說罷。”
成追遠盯着她沉靜的側臉,終于開口道:“阿姊,蘇馀留不得。”
成之染斟茶的手微微一頓,她輕輕推過茶盞,道:“阿弟何時也懂得識人了?”
成追遠搖了搖頭:“旁人或許看不透,可是他——絕非善類。”
成之染笑了:“一個嘯聚山林的亡命,自然不會是什麼善類。”
“那阿姊為何不殺了他?”成追遠揚起了聲音。對于太平長公主而言,她根本不需要獻上一個賊首來邀功,殺了那個人,與碾死一隻蝼蟻并無二緻。
枯葉沙沙地拍打窗棂。成之染輕叩幾案,沉默了半晌,突然道:“我不能殺他。殺了他,我于心有愧。”
成追遠怔然良久,指尖無意識地摩挲着幾案邊緣。燭火哔剝中,他問道:“是因為蘇氏……”
成之染豎起食指按在唇上,比了個噓聲,平靜的面容悲喜莫辨。
一股氣憋在心頭,成追遠什麼也說不出。他捧着茶盞暖手,眼神卻飄忽不定,時不時瞥向門外。
閣中沉默了許久,成之染擡眸看他,聲音輕得像歎息:“還有事?”
她輕輕敲了敲幾案,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成追遠一動不動。他盯着手中的茶盞,茶湯表面凝了一層薄薄的膜,映着燭火,如同一片将碎未碎的冰。
“我……”他開口,又頓住,喉結滾動了一下。
“阿弟有心事?”成之染問道。
“是,”成追遠目光遊移,喉結滾動數次才擠出聲音,“我……想向阿姊讨個人。”
外間的風聲變得而遙遠模糊。
成之染不緊不慢地開口,鳳眼裡含着似笑非笑的意味:“我竟不知,手下竟有五郎的心上人。”
“不是!”成追遠耳根微紅,支吾了半晌才道,“是那個……那個從前在秣陵宮的奴婢。”見成之染不語,他急急補充:“高将軍說,阿姊将她藏在西州城。”
“你說的……是桃枝?”成之染略一沉吟,道,“你可知她犯了什麼事?”
“她私自放走了清河公主……”成追遠聲音低下去,“但阿姊豈會不知,她沒有做錯。”
成之染淡淡一笑:“對也好,錯也罷,如今有什麼分别?”
“我……”成追遠頓時蔫了,手指無意識地摩挲着茶盞邊緣。
“我留她性命,自有道理,”成之染截住話頭,話鋒一轉,“你要她做什麼?”
成追遠的臉“騰”地紅到了脖子根:“也沒有什麼,隻是可憐她……”
成之染似是勾唇,從座中起身,緩步到成追遠面前,道:“人你可以帶走。不過,她還要替我做一件事。”
暖閣裡突然安靜下來,隻聽得銅漏滴答。
成追遠怔住:“是……什麼事?”
成之染不答,隻是道:“你若可憐她,就幫她一把。”她從他身旁走過,平靜的聲音混着蕭蕭風葉,“明日要趕路,早些歇息。”
成追遠退出屋門,在廊下站了許久,直到秋露浸透衣袍。他仰頭望見半輪弦月,忽然有什麼東西,像是從心頭倏忽飛過。
————
洛陽城東,七裡橋頭。
霜風漸緊,橋下的洛水寒光凜冽,卷着枯枝敗葉向東流去。
成之染在橋頭下馬,招手讓成追遠上前。随行将佐默契地退避一旁。
“這橋是前朝太和年間所建,”她撫過石縫裡一株倔強的野菊,道,“至今再沒有第二座橋能媲美。”
成追遠順着她的目光望去,斑駁闌幹殘存着模糊的浮雕,橋面深深的車轍積滿了雨水。他倏忽想起秘書省收藏的前代萬國來朝圖軸,畫裡這座橋曾綴滿琉璃宮燈,如今卻是秋風吹不盡的枯藤。
他嗓音發緊:“阿姊是說……盛世難再?”
成之染輕笑一聲:“橋是人造的,盛世也是由人開創的。”
成追遠茫然擡頭,映入對方深沉似水的眸子。
“押送蘇馀回京,務必慎之又慎,”成之染開口,聲音輕得像橋下的水聲,“他是一把刀,當心被他割傷。”
成追遠拱手一拜:“請阿姊放心。”
成之染望着官道上蜿蜒的車隊,一片枯萎的桐葉飄落在二人之間。
“五郎,”她聲音低沉,緩緩道,“你覺得……當今皇帝如何?”
成追遠始料未及,不由得一怔:“阿兄他……”
“進退失道,窮兇極悖,人神怨怒,”成之染一字一頓,“非明君之相。”
秋風吹得衣袖獵獵鼓動,成追遠的手止不住發抖。他張了張嘴卻發不出聲音,隐約猜到阿姊要說什麼,又不敢深想。
成之染傾身靠近,慢慢替他系緊被風吹開的鶴氅。她最後撫過五弟冰涼的臉頰,聲音低得隻有他能聽見:“吾弟,當為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