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裡,燕筠青不禁感慨:“他是天才。”
虛歲七歲,就是六周歲。這個年紀,能把失魂患兒和普通人的差别描繪得如此鞭辟入裡,祾歌的觀察、類比、總結能力之強,都無愧天才之名。
至少她這個公認的天才,在六歲達不到祾歌這種程度。
狄仁傑又一次流露出愧疚:“是我無能,我隻能做到這些了。”
“不,您是真正的能人。”燕筠青搖頭,“他的教育,是一個極其複雜又棘手的活,沒有您,他可能現在已經自盡了。”
“他需要醫師。”狄仁傑歎息。
“他需要的是兩個極其龐大的團隊。”燕筠青溫柔地反駁,“一個治療他的失魂,一個啟發他的天才,這本就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狄公之能,鬥南一人。今天我才知道,這句話果然名不虛傳。”
狄仁傑隻是自嘲地一笑。
燕筠青見狀,就岔開了話題:“所以,您是把他能遇到的事情,怎麼處理都寫下來,讓他自己舉一反三嗎?”
狄仁傑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正是如此。”
“幼年時代,他比起人,更像是一個精緻的人皮娃娃。不會哭、不會笑、不會說話,叫他不會有任何反應,不會高興也不會害怕。唯一能确定他是活人的,也就隻有他的呼吸和心跳了。”
“他比機括,更像機關。”
“但是這幾年,随着他逐漸曆練,他的表情越來越豐富,舉止也越來越溫柔體貼。狄某雖然不信鬼神,但是這種情形,是真的像一個沒有靈魂的小木偶,被賦予了人魂。”
狄仁傑喃喃地說:“莫非這世上,真有靈魂不成?”
他搖搖頭,問燕筠青:“燕禦正提到,可以讓他的失魂症恢複一些,不知都有那些法子?”
“我能做的,您都已經做完了。”燕筠青誠懇地說,“就是讓專精這一科的醫師過來,也不會比您更好了。”
斟酌了片刻,她才說:“在繼續談論療法之前,我想先聊聊他,好嗎?”
祾歌的情況非常棘手,就在于他既有發育失常的情況,也有發育超常的情況。
不管是談論“失常”,還是“超常”,都要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什麼叫“常”。
“常,就是正常、普通的意思。”燕筠青說,“簡單來說,就是普通人,既不像皇長孫那樣,需要人晝夜不離身的照顧,也不像狄先生這樣,見微知著,多智近妖。”
“常人”的範圍,往下劃,就是自己能照顧好自己的衣食住行,不像祾歌那樣,到了十六歲還察覺不出傷口潰膿;也不像狄仁傑這樣早慧,隻是在合适的年齡做合适的事,比如一歲能說話,兩歲能自己如廁,三歲能自己吃飯,而不是像祾歌那樣,四歲沒有語言能力,卻能完整默寫《論語》和注解。
祾歌最棘手的一點就在于,他既是失常兒,又是超常兒。
他需要同時進行失常和超常兩種教育,因此需要兩個不同的團隊。
聽到這裡,蘇戎墨不由得問道:“天才,不就是小大人嗎?”
在場所有人,包括祾歌在内,隻有他不是天才,所以他确實不能理解,為什麼天才也需要被保護。
天才合該是鋒芒畢露、一往無前的,又怎麼需要人庇護呢?
可是,小孩子的惡意,永遠都是不加掩飾的。
小孩子的世界很小,所以小事在他們眼裡也就很大。他們永遠會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欺負人,比如身上有一塊顯眼的胎記、穿着有些不得體、父母早逝、個子矮甚至男孩子長得太漂亮。天才,就是超出常人那一批孩子——普通孩子不欺負這些人,并不是不想欺負,而是這些人獲得了師長的關注,背後有人撐腰,暫時不敢欺負罷了。
可如果……連師長都讨厭這些小天才呢?
并不是越聰明的孩子就越讨先生喜歡,先生甯願帶十個乖孩子,隻怕都不願意帶一個調皮的孩子。
很可惜,聰明孩子大多有些頑皮,主要是小腦瓜轉個不停,對長輩的話并非全盤接受,而是總有自己的小心思。
然而,有了些自己的小心思,在尊師重道面前,也就成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