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潮起,潮落 > 第173章 第六章 盛 宴(續29)

第173章 第六章 盛 宴(續29)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清明,洛杉矶春光明媚。風和日麗之餘,空氣中的水分幹燥,濕度适宜;除了晝夜溫差大,這時的洛杉矶,氣候接近完美。

看着窗外的滿園春色,陳昭梁卻帶着一臉的愁眉苦相坐在自己的辦公室内。

在這個美好的早上,他已經遵照醫囑服下了帕羅西汀——前段時間,陳昭梁總覺得身體疲憊外加睡眠不足,經過檢查,他被醫生确診為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這個改開後東渡而至的舶來品,終成了陳昭梁的夢魇。

陳昭梁的抑郁,在于自己的理想已經和現實産生了巨大的鴻溝;在這個深不見底的鴻溝中,陳昭梁無法維持天枰的兩端,隻能在被撕裂的鴻溝中越陷越深。

他的理想,是在學術中找到一種普适性的經濟理論,實現天下大同;但現實是,他的工作内容和業務,已經和理想漸行漸遠,甚至是反向而行。

沃倫先生,你是否認為,理論界會最終實現标準理論的統一?陳昭梁曾經虔誠地問道自己的長輩和上級。

戴夫,你最好放棄這個想法。因為這個世界的經濟學從來就沒有過統一的範式;我們連讨論的事物是什麼都無法深究本質,何談實現理論上的統一?沃倫先生的回答顯然是悲觀而消極的。

一個連事物本質都無法确認的理論,确實無法實現普适性的統一。沃倫先生的見解,雖是悲觀,但已從哲學上給出了問題的根本答案。但陳昭梁并不想就此放棄,傳統東方思維裡的大一統,就像一個若隐若現的幽靈,一直徘徊在他的學術思想裡。

這個幽靈,是抑郁的本源。

曾經,陳昭梁把研究中國經濟看成自己理想的一個範本——他希望通過這個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次變革能夠給他的理想帶來全新的開局。但,結局依然是事與願違。陳昭梁并沒有從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中提煉出什麼有效的理論,反而因此讓自己憑空多了一個中國通的稱号。在這座大學裡,在同行圈内,甚至在整個美國商界,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名為陳昭梁以研究中國經濟著稱的學者;雖然,這個學者目前尚未給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下了定義或者提出任何的新穎理論;但并不妨礙陳昭梁成了這個領域裡的明星。

戴夫,你一年拿到的商業報酬比我都多幾倍了。沃倫先生曾經如此驚歎。

在這個時代,無論中外,研究和探讨中國經濟,都是一門顯學,也是一門生意。

這一切,都和陳昭梁的初心大相徑庭。現在的他,被中國通這個稱呼折磨成一個抑郁症患者。遲遲找不到理論歸宿的陳昭梁,背着研究中國經濟的這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範疇,已經積勞成疾,積重難返。

你就不能和學校溝通一下,讓你轉到其他方向去做研究,或者,做一些輕松點的工作?妻子吳逸菲曾經這樣質問被病魔折磨的陳昭梁。

但陳昭梁的回應卻隻有沉默不語。在理想和現實的兩端,他隻能沉淪下去。如果有一天,我不做這份工作,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陳昭梁也曾質問過自己。

沒有答案,或者說,他根本不願意接受這個答案。

眼前的美景變得模糊,陳昭梁知道這是服用藥物後的正常反應——他有些嗜睡,在那麼一刹那,他的眼前似乎就成了黑暗一片。

“陳教授,你的學生來了。”秘書看到陳昭梁正在迷糊,隻能輕輕地敲了敲門。

“噢,請進來吧。”陳昭梁被秘書的聲音給喚醒。他隻好伸了個懶腰,然後搖搖頭,一隻手栽下眼鏡,另一隻手揉了揉眼睛。最後,陳昭梁照了照桌面上的小鏡子,看着鏡子中的自己依然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樣,他露出了一絲自信的微笑。

在學生面前,一定保持好風度和威嚴。

“陳教授,您好。”一個聲音不大但稍顯洪亮的男聲傳進了辦公室。

“你是?”看着眼前面孔有些陌生的學生,陳昭梁一時記不起對方的姓名。

“我叫胡偉君,是北京來的。”來自北京的學生此時有些腼腆。

“噢,我記起來了。你也是北大的吧,坐,坐下來。”被學生一提醒,陳昭梁很快從大腦中找到相應的記憶。

眼下的這位胡同學,也是北大畢業的學子。去年在北大畢業後,他靠着過硬的成績和高人的推薦終于來到這所著名的大學繼續深造。

陳昭梁是他的博士導師,但和他的交流甚少。一來是陳昭梁的工作非常繁忙,并常常不在學校;二來則是陳昭梁帶的學生有些多,而這位胡同學屬于新來咋到,自然需要交流的地方并不多。

“胡同學,你今天過來找我,是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嗎?”陳昭梁見對方坐下,便親切地開口詢問。

“陳教授,今天冒昧前來,實在是打擾您了。”胡同學笑起來有些尴尬。

“沒事,沒事,有問題就是要解決的嘛。”陳昭梁揚了揚左手,表情随和。

“是這樣的,陳教授,我的博士論文開題報告已經做好初稿,我帶過來給您審查一下,看看那些地方需要修改,那些地方還有不足需要補充。”陳昭梁的随和讓胡同學放松了不少,他變得直截了當,從書包裡拿出一沓厚厚的打印紙遞給陳昭梁。

陳昭梁拿過這沓材料,開始初步的審查。他沒有逐頁地翻開,而是找到選題的理由和意義、國内外研究和創新性分析等幾個關鍵章節進行審閱,看看胡同學的博士研究是否有實際的理論創新點和現實指導意義。

這些年,陳昭梁帶過不少博士生,這也是讓陳昭梁對象牙塔感到失望的一部分。部分學生的深造目的并不單純,他們當中有不少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課題上隻願意追逐熱門話題,并且總是希望以最小的代價達成最大的成果。這讓陳昭梁感到厭惡,但他又無可奈何,畢竟很多所謂的博士生,并不是為了深造學術而來。他們的理想隻是一塊敲門磚,一塊能讓自己能夠獲得大企業大公司青睐從而拿取高薪的金磚。

你的理想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但并不代表别人的理想不能是面包牛油啊。妻子吳逸菲對此看得通透,她覺得陳昭梁還是過于曲高和寡。

可是作為博士,起碼也要拿出一些有價值的文章吧。陳昭梁的辯解很脆弱。

博士怎麼了?誰說博士就要一輩子困在學校。不困在學校的博士,到了外面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豈不是好事一件。有人喜歡清淨的學校,有人喜歡熱鬧的街道,這才是百花齊放、參差百态啊。妻子的反駁則更加有力。

陳昭梁再次沉默不語。他覺得妻子的話不無道理,但又覺得象牙塔的聖潔再一次被這些心懷各異的人馬給污損。博士,真的是埋頭學術才是博士嗎?

“胡同學,能否談談你為何要選擇這個課題?”翻完材料的陳昭梁,眼神喜悅。他感到,這次的胡同學似乎和以前的那些學生不一樣,他的深造似乎更加純粹和樸實。

讓陳昭梁感到驚喜的,是胡同學的課題。這個看起來樸實無華的孩子,博士選題居然如此的新穎和冷門。

“胡同學,你的課題是 ‘縣域經濟的競争——一個解釋中國改革開放的分析’,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課題的。要知道,現在國外學術界讨論的,都是中國經濟增長導緻了資産過熱或者是中國經濟何時倒退之類的課題,要麼就是博弈論的應用或者經濟心理學,諸如此類。能否簡單說說你的想法從何而來。”陳昭梁試探着如何與胡同學進行深入交流。

“陳教授,這或許和我的成長經曆有關;還有,這個開題也和你的研究課題和範圍也有關聯。”胡同學的表情腼腆,但眼裡閃爍着自信的光。

“來,說說吧。”陳昭梁擡了擡手,示意自己很感興趣。

“陳教授,我是福建人,老家就在你老家的隔壁。我家裡是開工廠的,做的是鞋子,主要是出口加工。我家裡的工廠有十幾年了,規模大一些,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我發現,我們當地的工商檢疫公安這些也不來找我們麻煩了,甚至有時候還上門給我們親自指導。再後來,我父親和叔叔他們很多時候要接待其他地方的招商辦,說是要給我們土地,要找我們過去建廠房。我父親說,像我們家族這樣的大工廠,既有稅收又有就業,地方/政府那是真心保護你的;其他縣市為了完成招商引資的任務,也要時不時過來招徕我們。後來,我去北大讀經濟學,像宋老師和周老師他們也給我們講述過地方/政府如何靈活利用政策招商引資的事情,我就結合我自己的經曆,就覺得這方面是有研究的價值,希望在博士階段做一些這方面的研究。”胡同學思路清晰,簡單扼要地将自己的思想呈現出來。

“那麼,和我的研究有和關系?”陳昭梁聽得入神,他雙手托腮,頭腦開始運轉。

“陳教授,我來美國之後就開始拜讀你關于中國經濟研究的著作,你談到了很多問題,也給出了很多方案;但是我總是感覺,或許是你離開了國内,對國内經濟微觀上的表現可能不夠清楚。”胡同學說完,立即用羞澀與懼怕的眼神望着陳昭梁。

他剛剛的一番話,已經算是挑戰老師的權威。

“沒事,你繼續往下說。學術嘛,就是要交流探讨。”陳昭梁倒覺得對方的觀點新鮮有力,他希望對方能夠展現更多的思維可能性。

“在我的開題報告裡,有着重提到這個課題的意義。這個意義是說,傳統理論認為的改革開放,在宏觀上是由傳統的計劃經濟走向現代的市場經濟;但在微觀層面上的這個實踐過程中,它必然有着現實的着力點;而這個着力點,或者說,改革開放的最大推手,就是各個縣市之間的競争。這個課題的關鍵點就在于,需要找到足夠的樣本和數據,然後引入博弈論模型,通過模型的推演,找到一個公允的、普适性的結論。”胡同學咽了咽口水,又稍稍低下頭,生怕自己的說法惹起陳昭梁的不快。

畢竟,學生們都聽聞過陳昭梁對于一些糊弄學術的博士,向來都是不留顔面的。胡同學不知道自己的課題算不算嚴肅而認真,他希望通過陳昭梁的眼神拿到一個肯定的答複。

但陳昭梁似乎心不在焉,當胡同學在娓娓道來時,他卻起身去沖咖啡。

“胡同學,這是給你的咖啡,我喜歡哥倫比亞豆子,希望你會喜歡。哎,我這裡隻有咖啡,沒有點心,你就将就一下吧。”陳昭梁回到辦公桌上,他手裡端着兩杯咖啡,一杯給自己,另一杯給胡同學。

胡同學受寵若驚,他立即起身伸出雙手接過這杯代表肯定自己課題的咖啡。他眼睛有些許的紅潤,沒想到這個帶些古闆和守舊的陳教授,居然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

“你的觀點很好啊,從縣市競争這個角度來看待中國的經濟發展。這比從宏觀層面上來描述中國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可能要相對合适、合理得多。我剛剛看了一眼你的報告,你似乎對這個過程也有具體的預測,對嗎?”陳昭梁坐下來後,氣氛變得輕松不少。

“是的,教授。我認為,改革開放的初期,靠的是普通人在極其微觀層面上的推動來完成,具體來說,就是讓計劃經濟走向終結,然後商品經濟開始流行。用嚴格的話講,就是在商品和貿易市場上完成了市場經濟的雛形。但這個市場并不是全要素流通的,整個要素市場依然是封閉的,掌握要素資源的還是政府。我打比方,我家裡的工廠,每年都要工人辦理暫/住/證,這個證件以前每年辦一次,一個人一次要五十元;但現在已經不用了,雖然還是一年辦一次,但每次隻收十元的工本費;過程也不是很複雜了,我們當地的民警隻要看到我家工廠出的證明和以前辦過的暫/住/證,他們當場就立即辦好新證換舊證。如果我們把人身遷移看成一種要素,那麼□□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政/府對這種要素的一種掌控。而諸如電力、汽油之類的,也依然掌握在政/府手中;本質上,政府,尤其是縣/域/政府,也是市場經濟中的競争者。現在的經濟發展,主要靠的就是縣域之間的競争。”胡同學一語道出了現象中的本質,他的學術敏銳确實非同一般。

“嗯,這個确實是。宏觀上的政策,大多數應該是以引導和刺激為主,并不專注于微觀上的操作;美國如此,中國也如此。隻不過,中國現在還未完成真正的市場經濟,各級政府手裡依然有着衆多的資源去實現自己的經濟指标,這就讓整個中國的宏觀經濟看起來非常的不可控和非理性。通俗一點,就是上面管不住下面;又或者,睜隻眼閉隻眼。”陳昭梁對胡同學的說辭頻頻點頭贊許。

“教授,我覺得這不是管不管的問題。而是這裡面有着宏觀和微觀之間必然的聯系。宏觀上看,中國經濟要飛速發展,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和質量,這就必須要微觀上去執行和落實;從微觀上看,既然上面要求經濟發展,并且把經濟發展納入官/員考核的指标,那就意味着各級政府有着經濟發展的沖動和需求。但怎麼發展,如何發展,其實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的;有的地方搞這個産業,有的地方搞那個産業,但有的地方是什麼産業都沒有,這就考驗縣域政府的經濟管理水平了。宏觀上的逐步放權,微觀上的大膽試錯,整個經濟和改革的着力點全部壓在縣域身上,這就是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源泉和根本問題的所在。所以,我才覺得,研究好中國的縣域經濟,就是等于懂得中國經濟。”胡同學一鼓作氣,将自己的所有傾囊而出。

“我明白,你的課題就是把角度限定在縣域這個水平線上。你将這些縣市都當成了市場競争的主體,他們競争的領域不是一般的商品市場,而是整個要素市場。這些縣市,能夠掌控勞動力、資本、技術和能源;還有,他們或許能夠給出優惠政策,例如稅收、地租這些,通過這些要素,他們就能吸引或催生企業和工廠,帶來稅收和就業,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的問題,我說的對嗎?”陳昭梁的思維更加直觀和清晰,他手起刀落,一下子就點明了胡同學的課題核心結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