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身着紫色文官服飾,着金帶十一銙,烏皮六合靴。他佩戴金魚袋和香囊,頭戴進賢冠。他擡頭便看見衛昕,感到驚奇。
衛昕暗自吃驚,宇文泰不就是先前和她搶畫的那個男子嗎?
正在此時,分派試卷的吏員來到衛昕旁邊,分發答卷時,卷邊剛好碰到衛昕的茶杯,茶杯傾倒,弄濕半張試題卷面。
吏員一邊彎着腰一邊說着抱歉,衛昕心中強忍怒氣,還是微笑着擺擺手。
一刻鐘後,女官選拔考試正式開始。
宇文泰巡視考場,世家貴女,寒門女子都正在有條不紊地答題。
衛昕先用手帕擦拭桌面,以防桌上的茶水,再次弄濕答題卷。她擦幹桌面,把試卷鋪平,看了看題目。然後她用硯台,壓着試卷幹的一面,把試卷濕的一面垂直向下,讓秋風把其自動甩幹。衛昕看了題目一眼,便記住了。卷子的第一題寫着:“利有攸往,中正有慶。根據題目攥寫文章,不少于三百字。”衛昕攥着毛筆,看了卷子背後,第二題是“如月之恒,如月之升。”根據題目攥寫文章,不少于三百字。[1]
她開始解題。第一題的“利有攸往”和“中正有慶”是出自《易經》的第四十二卦。周易經文——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意思是,益卦:适宜有所前往,适宜渡過大河。而“利有攸往”的前一句,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意思是,彖傳說:益卦,減損上邊,增益下邊,民衆喜悅無邊,上層君王從上施恩于下層百姓,其道大為廣闊。[2]自上而下,君王自律,百官自律,百姓富足。皇帝和百官通過各項利民措施,使百姓心悅誠服,安居樂業。君王和大臣必須看準機遇,看準政策漏洞,在适當的時候,采取行動是有利的。
第二題的“如月之恒,如月之升”是出自《《詩經·小雅·天保》。[3]原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有幾種方向可以攥寫此題:一,是指祝頌官員的官路亨通。二,是指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途。衛昕認為,萬事萬物都會有衰亡的一天。太陽和月亮雖然有時不會出現,日光普照,月華灑滿是自然現象。如果将君主比作太陽和月亮,那麼在清晨,君主是一枚太陽,普照大地,激勵國民;那麼在夜晚,君主是一輪明月,照拂人間,撫慰國民。
宇文泰走到衛昕身邊,看着她的答卷,名字上寫着張依。
衛昕根據自己的理解,引用名句,加入自己的觀點。她表示國家和臣民都擁有強大的生命力,若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是要靠君主的英明睿智,官員的恪守奉公,百姓的勤勞樸實。三者不可缺一,天時地利人和。她把各家思想雜糅,引出文章中心。她洋洋灑灑地寫完答卷,吹了吹卷面,保證卷面整潔,墨迹清晰。她看了看試卷,試卷濕的一面已經晾幹,隻是有些褶皺。她把試卷上的個人信息填寫完畢。鐘聲響起,考試結束。
衛昕放下筆,等待吏員收完卷子。她便離開考場了。
她回到客棧,準備收拾行李。掌櫃卻告知她,有人寄了一份禮物在月字号房。她回到月字号房,關上房門,用小刀挑開包裹紙。她拆開包裝紙,裡面是一把折扇。折扇上畫的就是《寒山墨松圖》。
她歎了口氣,差點因為一幅畫得罪人。
十月十三,女官考試放榜日。
辰時開始放榜。衛昕故意晚些來到放榜處。考試結束一個多月,她總是反複思考自己的題目答得如何。
衛昕一行一行查閱,尋找“張依”的名字。她仔細地查找,害怕自己漏掉。看到皇榜上寫着“張依”,她激動萬分。
她考上了!
旁邊人禮貌性地指點,要去旁邊的咨詢處登記。衛昕在咨詢處等待。吏員核實了她的信息,确認她在女官考試表現良好,讓她簽上姓名,拿上腰牌和登記表。而後,吏員告知她明日巳時在明禮堂集中,官員接見學生。衛昕點頭道謝。
次日,巳時。
衛昕和一幫世家貴女在明禮堂等候,貴女們正在談論朝廷任職事項。衛昕站在一旁,沒有參與,隐約聽見一會要女官們抽簽任職。
衛昕想着,抽簽任職?這也太兒戲了吧,她是想去大理寺,一來可以查閱有關父親案子的卷宗;二來她想盡微薄之力,為百姓伸張正義。
國子祭酒盧雨到了。世家女,寒門女紛紛端坐一旁。衛昕按着順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盧雨宣布抽簽任職,講明抽簽和任職規矩。
盧雨解釋:“工部是紫,吏部是綠,戶部是白,兵部是黑,禮部是藍,刑部是紅。然後大理寺是粉,錦衣衛是橙,禦史台是金。你們拿到顔色牌,進入該部門任從九品官職。第一個月接受審核業績和禮儀。合格者繼續在該部門任職,不合格者領十兩白銀回家。”
輪到衛昕抽簽,衛昕搓了搓手,在一個箱子裡,拿出一張顔色紙。
橙色!
第三日。衛昕穿着淺青色的圓領官服,頭戴黑色官帽。她來到錦衣衛經曆司報到,現是經曆司從九品典吏。經曆司負責公文收發和案件痕迹調查。她拿到案件調查公文,案件公文——黃金案。
她的同僚看到标題,倒吸一口冷氣。
衛昕想,黃金案?這是什麼棘手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