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芷寒不曉得映紅與姐姐關系如何,卻也看出眼前這位名叫繡荷的姐兒不懷好意,明面上說是要請他們三個吃東西,實際上是想損映紅的姐姐珍珠,想讓映紅和珍珠丢丢臉子,鬧鬧笑話。
此刻映紅拒絕,是不給她的面子。可要是映紅同意,恐怕又應了她說的話,倒像是珍珠欺負妹妹映紅,又或是兩姐妹的父母偏心眼。
總歸,定是能鬧點笑話的。
蘇芷寒看了出來,映紅也是。此刻的她恨自己嘴笨口拙,不知道該如何反駁,隻把一張小臉憋得通紅。
繡荷還要火上澆油:“映紅妹妹不用客氣,我與你姐姐是一個院子的人,說不定往後你也能到咱們院子來呢。”
蘇芷寒看映紅小臉漲得通紅,忙上前解圍道:“謝謝繡荷姐姐的好意,其實映紅姐姐剛請我們兩個吃小食,我一直過意不去,想買烙鸠子謝謝映紅姐姐。不過映紅姐姐一直攔着我,非要她來付錢,我好說歹說,映紅姐姐才松了口。”
“沒想到就咱們讨論這會,倒是讓繡荷姐姐誤會了,都是我的錯。”蘇芷寒說罷,從小包裡拿出錢袋子。
正當她準備點出三十個銅錢買鸠子時,映紅姐姐珍珠上前一步,她如細蔥般的手落在蘇芷寒的手背上,而後朝着蘇芷寒笑了笑:“好姑娘,你道歉做什麼?既然你繡荷姐姐發了話,要請你們吃東西,你們就受用着吧。”
蘇芷寒、映紅和楊柳齊齊愣了愣,下意識望向珍珠。
珍珠笑道:“看我做什麼?快謝謝你們繡荷姐姐,她貫是個小氣的,這般請客的好日子可不能錯過。”
映紅眼兒一亮:“謝謝繡荷姐姐。”
蘇芷寒和楊柳也不再客氣,沖着繡荷笑了笑:“多謝繡荷姐姐。”
至于繡荷,她臉上的笑容早已凝固。
她就是看珍珠的妹妹映紅素來笨嘴拙舌,不善言辭,想借她來損一損珍珠罷了,笃定珍珠和映紅沒法厚着臉皮占自個兒的便宜,根本一個銅子都不想出。
偏偏沒想到,珍珠還真就應了,還倒打一耙說自己平日小氣!
繡荷急得額頭都沁出汗來,可再怨再恨,她還不能擺出不樂意的态度來。畢竟其餘婢女都聽得自己剛剛說的話,要是她不樂意,怕是名下小氣小性的名聲便要在院裡傳開。
府裡的仆役啊,要的就兩字:體面。
繡荷咬緊牙關,面上強撐着笑:“你們想吃鸠子吧?掌櫃的,給我包三隻鸠子。”
“好嘞。”掌櫃聽了半響八卦,聞言手持夾子,夾起三隻小号的烙鸠子。
繡荷瞧着着實心痛,雖說是小号的,但三隻烙鸠子一共得九十文錢,足夠她買上二兩絲線了。
就在她避開視線,低着頭伸手拿錢的時候,珍珠又開口道:“哎哎哎,掌櫃,你拿小号的做什麼?”
繡荷眼皮一跳,騰地擡起頭來,隻見珍珠沖她淺淺一笑,而後轉身與身邊其餘婢女說道:“咱們繡荷妹妹之前說過的,說是她隻吃周記熟肉家五十文錢的大鸠子,至于三十文錢的小鸠子不上檔次,着實難以下咽。”
其餘婢女或是拿着汗巾子掩住表情,或是垂首輕笑,也有人順着珍珠的話:“哎呀,好像是有這麼回事。”
“我也曾聽繡荷姐姐說過。”
“我想——”珍珠似笑非笑地瞅了眼繡荷,最後看向掌櫃:“繡荷妹妹應當是打算買大号的吧?”
繡荷憋着一口氣,應道:“……是。”
掌櫃先是倒了歉,而後把夾着的三隻小鸠子放下,轉而從烤爐裡取出三隻大鸠子來。
在烤爐裡反複炙烤而成的烙鸠子,帶着焦褐色的外皮和濃郁的甜香,散發着極其誘人的味道。
“小娘子,可要剪開。”
“剪開罷。”
“好嘞。”掌櫃動作麻利,手起刀落将鸠子分成大塊,裝進竹紙袋裡,遞到蘇芷寒三人的手中:“小娘子們,小心燙,熱着吃更好吃。”
“謝謝掌櫃,謝謝繡荷姐姐。”
“不,不用謝。”繡荷付了錢,看也不願看那烙鸠子一眼。她往日也就在珍珠等人跟前吹吹,其實她出門買鸠子都是買小個的……傻子才買大個的。
繡荷想起自己當初的話,再想想那飛走的一百五十文錢,心裡滴血。她連笑容都快控制不住,暗暗念叨着隻要趕緊走人,走人,走人……
珍珠瞥了一眼繡荷,又轉身看向蘇芷寒三人:“妹妹們還有什麼想吃的?”
映紅看看繡荷,又看看姐姐,難得機靈了下。她脆生生地喊道:“繡荷姐姐,我還想吃木瓜膏。”
繡荷:“…………”
珍珠家的小崽子,果然就和珍珠一般讨人厭!
…………
蘇芷寒回到家裡時,已是傍晚時分。
蔣珍娘伫立在門口,不停地左顧右盼,直到瞧見女兒的身影才長舒了一口氣。她小跑着迎上前去,摟着女兒正要說話,眼角餘光一撇,目光登時被女兒胳膊上挽着的竹籃牢牢吸引。
蔣珍娘隻一眼,便發現竹籃裡大大小小放着七八個紙袋,各種香味交織在一塊兒,勾得她肚裡的饞蟲都鑽了出來。
當然,蔣珍娘更多的還是疑惑,寒姐兒與她一樣,也是個勤儉節約的主。粗使一月兩百文的月錢,寒姐兒會把一半交給自己保管,另一半留着,兩月下來愣是隻用了五六十文,還都是請旁人吃東西,打聽事兒才用的。
“寒姐兒,你怎麼買了這麼多東西?”
“這些啊……王婆子好。”蘇芷寒的表情顯得十分古怪,她撇了一眼聽見聲響便出來看熱鬧的王婆子,道了聲好,而後便拉着蔣珍娘進了屋。
“這小丫頭,搞得我愛偷聽似的。”王婆子瞧着沒八卦聽,嘟嘟嚷嚷地回了屋子。
“阿娘,我與你說。”進了屋以後,蘇芷寒才說起今日發生的事來。
珍珠或許是有意要狠狠地給繡荷一個教訓,一個勁兒地慫恿繡荷買各種吃食。直到繡荷着實受不了,借口有事要回府裡跑了以後,這事才告一段落。
那時,他們已有了三四樣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