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殊恒問道:“先前怎麼沒人說和謝家有婚約的是這個明家?”
魏忠低着頭不敢說話。
李殊恒看着頭縮着快變成鹌鹑的魏忠,盯着他看了半晌,甩袖而去。
四月八日,浴佛節
浴佛節,為紀念佛祖誕辰而設,寺廟嘗備以香湯,為佛祖沐浴,近年來還時興為佛祖贈花,聊以祝福。
明語溫起了一個大早,被明夫人催着換了衣裳洗漱出門。
“我們第一次在京中過浴佛節,娘還特意問了左鄰右舍,倒是與我們在安慶時差不多,隻不過這邊寺廟不一,大大小小共有五六十座,咱們這次要去的是法雲寺。”
“怎麼不和大伯母她們一道?”明語溫撥了撥手上的香檀珠,問道。
“你大伯母她們是龍華寺的常客,此次還是去的那邊,仔細看了,那邊離咱們這邊遠了些,另外,你二舅母他們在家中請了佛像,他們也不和我們一道去。”
“哥哥呢?昨晚不是說要一塊兒去嗎?”明語溫又問。
“你哥哥一大早便有同窗上門相邀,說是和老師一道去京郊的大覺寺,不知幾時回來。”
明語溫點點頭。
京中每到浴佛節,總伴有龍華會,龍華會,因,賣時令瓜果點心,供與來往香客挑選。
明語溫想到前幾日曝光出來的舞弊一案,不僅影響到徐州和湖州,最要要緊的是還涉及到各地清查。皇上有意嚴懲,便是從前明俞郴進國子監一事也曾來過兩撥人仔細盤問。
比起徐州之事令人惶惶,西北戰事卻傳來捷報,邊境将士誘敵深入,一舉奪回槐城,并生擒戎狄左賢王。
西北邊境三城,槐城易守難攻,群山遍布,成山澗小道分布,從來都被視做西北最後一道防線,因為槐城後面是靈州,過了靈州堰城,敵軍可直直搗京都。而往前兩座城池,康郡與陽關,是為邊塞地區,黃沙千裡埋忠骨,異族與中原之争,從未停歇。
十五年前三城盡落戎狄之手,施家作為鎮守的将領,即便最後以身殉國,卻也留下來千古罵名。
佛祖誕辰,衆人慶祝,京中奔走相告。戎狄俯首稱臣,欲與大齊簽訂條約,讓康郡、陽關兩城,并後退四十裡,以五年牛羊,換戎狄左賢王安全,不日,戎狄使臣将随軍入京城詳談議和之事。
“大軍如今已達澤州,不出十日,便能抵達京都,到時候就能一睹我軍風光。”
“施家世代忠誠良将,偏生出了施定安那老賊,定是他通敵叛國,将陽關三成拱手讓人,認賊作父不外如是……”
明夫人與明語溫親自挑選了贈與佛祖的花,另一邊聽着行人議論紛紛,從施家丢城說到聖上章台點将,再到生擒戎狄左賢王,繪聲繪色,言辭激動,如親眼所見般。
甚至路過一家酒樓,隻聽得驚堂木一拍,那說書人道:“欲說平威将軍,就得從那年聖上章台點将開始……”
街邊小兒口齒不清:“娘親,他們說爹爹就要回來了,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爹爹呢。”
“你想爹爹嗎?”
小兒道:“想,他們都說爹爹是大英雄,我長大了也要像爹爹一樣當個大英雄……”
明語溫想着事,被明夫人拉着上了馬車。
“來了這麼早,隻想着趕早看能否趕上寺院早齋,卻不想京中人數衆多,馬車在路上欲行不得。”明夫人道。
“京中肅清叛黨,後又有徐州舞弊,人心惶惶,浴佛節前後,應佛光普照,西北大捷,此乃天意……”明語溫道,“這樣好的機會,自然是越熱鬧越好。”
順着人群看去,不少腰間佩劍的侍衛在維持秩序。
好不容易到法雲寺時已經快一個時辰了。
“這京城裡可當真是熱鬧。”看了寺廟中攢動的人頭,明夫人小聲和旁邊的明語溫說道。
“西北大捷,寺中有許多人前來還願,寺中也多了許多香客,原本今日隻準備了一回早齋,半個時辰前主持吩咐下來,為各位施主準備了些便食,還請各位施主稍等。”
“有勞小師傅了。”明夫人上前道謝。
不過一盞茶,房門重新響起,以為是送齋飯的小師傅,開了門,卻是一個不認識的丫鬟。
“你是?”
那丫鬟行禮道:“奴婢是太中大夫曹大人府上的丫鬟柳兒,敢問裡面的可是明夫人和明家三小姐。”
聽到曹家,明語溫看了一眼門外的丫鬟,輕聲同明夫人道:“太中大夫,曹家?莫不是晚婉姐姐也來了?”
明夫人也跟着看了一眼,不确定道:“我去瞧瞧。”
來得确實是曹府上的丫鬟,趕巧,曹家歇下的房間便在旁邊不遠,中間隻隔了一間房。
“先前院子的門看着,隻覺得眼熟,不敢相認,還是在外頭看見語溫身邊的兩個丫鬟,婉兒才說怕不是你們也到這邊來了,讓丫鬟去看看,果真是你們母女兩個。”曹夫人和明夫人說着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