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護城一路向西,肉眼可見越來越幹燥,達賀西更是一座矗立在戈壁之上的石城,即使此刻已是深夜,夜風中仍能感受到淡淡熱意。
團圓走進來,躬身道:“殿下,夜已經深了,明日還要早起,請早些安歇罷。”
戈壁灘上的日光太過猛烈,每日需要早早出發,才能完成預定的行程。庾昭明收回目光,轉身道:“那就安置罷。”
于是窗戶放了下來,帷帳低垂,燈火如豆,繁星閃爍,沉沉睡去。
第二日清晨,天色剛亮,在達賀西主官的恭送中,庾昭明縱身上馬,向西而去。
****
那個擁抱後來其實并沒有持續多久,博彤雖然短暫放任了自己的軟弱,最後卻還是找回了理智。在進入延慶坊之前,她掙脫了博嘉的擁抱,說到此為止吧。
到此為止這四個字讓博嘉的臉頰出現了一絲顫抖,但他仍然慢慢放開了博彤。
博嘉肩膀離開的那一刻,有一瞬間博彤隻想伸手再攬住他,但她深深吸了一口氣,轉過了頭。
博嘉沒有坐回去,隻是半蹲在博彤身前,握着博彤的雙手。馬車終将停下,車門必将打開,他們也終究隻能成為博嘉與博彤。
在丞相府修整了幾天後,博夫人召喚博嘉,詢問三哥常平伯派遣博嘉上來的用意,以及籌備博彤嫁妝的打算。
依照博夫人的意思,嫁妝最好在都護城籌辦,甚至最好也從都護城出嫁,反正常平伯府在都護城也有一處宅子,收拾布置起來即可。之所以這樣考慮,一是就近方便,二還是為博彤婚後着想,距離過禮還有大半年時間,與其讓博彤回赭石城,不如趁這段時間多與慶親王往來。
但再多考慮,也隻能是建議,畢竟她隻是博彤的姑姑,不能就此替她三哥決定。
她做好了說服的打算,哪知博嘉并不需要說服。“我想,彤兒的嫁妝,還是在都中籌備。”
“這是你父親的意思?”博夫人問。
“父親還未決定,不過這兩日我在東西市各處看了看,覺得比之赭石城,都護城的東西還是更新更全一些。”
“這是自然。”博夫人笑道,“不過,你最好還是再問一問你父親。”
博嘉應了一聲是,又說:“關于過禮出嫁之事,雖然姑姑姑父是至親,但我想還是在自家完禮為好。都中的宅院這幾日我會命人收拾起來,屆時我和彤兒先搬過去,再候父親母親他們入京。”
博嘉的兩個想法就這麼完美契合了博夫人的考慮,博夫人自然一喜,随即又有些疑惑:“這些是你出來之前你父親和你談過的,還是你自己考慮的?”
博嘉恭敬道:“出門之前,父親與小侄略談了談,有一點意向,更多是小侄過來之後,詢問比較之後确定的想法。當然,一切還要待父親的決定。”
雖然有最後一句話,但博夫人還是隐隐聽出了一層深意:在常平伯府,博嘉已經可以做得了他三哥的主了。
這個認識難免讓人心緒複雜,她看着眼前這個神态恭敬的青年,以前她覺得博嘉要當家作主,至少得等三哥真正年老之後,卻沒想到,不過短短一年,博嘉就已經立了起來。
雖然理智上已經接受,但情感上她仍然生出一種眼睜睜看着鸠占鵲巢般的寒涼感。
面對姑姑的打量,博嘉靜靜坐着,他眉眼深邃,沉靜的神色裡似乎對一切都有所明了,又仿佛全然不知。
博夫人終究收回了目光,沉吟之後,說:“你所說的,也正是我所考慮的。不過,關于你和彤兒搬回去之事,還是等你們父親母親來了之後再說。你們畢竟還年輕,家中沒有大人在,一切多有不便。”
博嘉沒有說話,他的沉默超出了預期,博夫人不免奇怪起來,但博嘉最終起身道:“姑姑考慮得是。”
博王後也知道了博嘉的到來。她和高昌王說起了三叔家對于博彤出嫁的打算。“赭石城距離都護城太遠了,三叔他們想就近在都護城準備出嫁事宜。”
高昌王明睿透徹,體貼世事人情,自然明白博家的考慮。“可以,”他說,“就讓他們在京中發送博彤出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