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寄信一樣。”随即又提醒,“不過家屬院出去的信和包裹都會被檢查一下。”
“我知道的,你待會幫我檢查一下,然後下午去部隊的時候直接幫我寄走吧。”
飯後,林樾幫着檢查了信,有看了看包裹裡的東西。“你這幹貝海帶之類的是跟島民換的嗎?”
李枝念很有底氣地回答,“當然是跟漁民換的,我跟張嬸子一起的呢”其中一部分确實是,但李枝念沒有換太多,還從空間裡又填補了一些進去。
“好吧好吧,别人也不知道。”部隊裡也經常有戰士軍官跟當地漁民換一些幹貨的事情,倒也不算出挑。
下午林樾就把封好口的信和包裹寄出了。
轉眼,臘月二十了,李枝念斷斷續續地買了些白菜蘿蔔地屯着,碰上供銷社有肉賣地時候,也跟張嬸子去搶上幾斤半兩的。反正在外人看來,李枝念這是準備了好多年貨。
連張嬸子也這樣以為,畢竟兩人每次去供銷社都是一起的,自己家年貨已經屯的差不多了,這李枝念家應該也差不多了。
二十二的檔口,就約着李枝念炸年貨了,張嬸子家裡備好油,鍋,李枝念提前一天把各種材料,面粉,蘿蔔,豬肉都拿過去。面要提前一天發好。
這天一大早,李枝念就帶着小山去張嬸子家,學校早已放寒假,小山和明義玩得不可開交。
李枝念就和張嬸子在廚房操勞了大半天。
先炸油餅。
老家的油餅,提前發好的面,拎起來摔打,拉扯,等筋道差不多,才好開始下進油鍋裡炸。
往年制備這些炸貨,李枝念都是在旁邊偷嘴的角色,今年竟翻身成了當家動手的那一個。
張嬸子負責扯面皮,李枝念就負責用木筷子夾。剛下進去就迅速翻面,來回幾次之後再戳一戳凹陷處,面餅就會很神奇地鼓起來了。
“跟氣□□似的。”張嬸子笑道。
今年這幾天油餅炸的好,圓圓滿滿,好寓意。
炸完一整盆面餅。
兩家分别放在廚房供上了。
李枝念匆忙又回到張嬸子家。這時張嬸子已經拌好丸子的面糊了。
兩人又開始炸些丸子,素的丸子,李枝念隻備了蘿蔔的,還是張嬸子拿了兩塊豆腐,說是加點豆腐更酥脆更香。
轉眼到了吃飯的點,“枝枝,咱先做點飯,吃個午飯再繼續吧。”
“好,随便煮點就好,孩子們肯定吃丸子不餓。”
“還有男人呢,你叔也回來吃。小林不來嗎?”
“我跟他說讓他吃食堂今天。”“說不定待會跟你叔一塊回來。”
兩人又開始着手做午餐,做個大雜燴,下了點粉絲。剛好有丸子有油餅。主食也有了。
到了飯點,果然林樾跟着李政委身後就進了李政委家的大門。
“你咋來了,我以為你去食堂吃了?”李枝念問道。
“政委讓我來的,盛情難卻。”林樾看了眼政委朗聲回道。
政委瞥了他一眼,沒搭腔。“德行。”
李枝念看着林樾的幼稚行徑,沒理他,快吃飯咯。
李政委看着今年的油餅,看着鼓鼓囊囊的,捏了一個吃“今年油餅炸的好啊,不像以前盡是死面疙瘩。”
張嬸子啐道,“哪年也沒見你少吃。”
“不過今年确實炸得不錯,枝枝就這裡點一下,那裡戳一下,這餅就鼓起來了。我下次算學會了。”
“哪裡啊嬸子,還是面活的好,不然也鼓不起來。”
“好了,是娘和枝枝姨合作,才成功完成的。”小明義,拍拍手,下定論。
大家一時笑開,“我們小明義都知道啥是合作了。”
下午兩人又合作把中午吃飯前腌制上的豬肉裹上粉面子,炸成小酥肉。
年貨炸貨算是備好了。
李枝念分了兩趟才把自家的炸貨搬回家。
臨走前,悄悄塞了兩斤帶一點點瘦肉的肥肉在張嬸子家的廚房裡。
張嬸子,這才把人送出門,回頭收拾廚房就看到了李枝念放下的豬肉。
“這個枝枝啊。”但心裡卻和李枝念更近了。不僅給自己留了大碗酥肉,這還給了兩斤肉。
可李枝念想得卻是,這要不是張嬸子幫着一起炸,自己一個人不知道要炸多久呢,而且還用了好多油,不能占人家便宜。
有來有往,這才能長久。這是劉桂玉言傳身教的。
想起劉桂玉,就又想起家來,不知道爹娘在家怎麼樣了?
信城固縣,劉桂玉正拿着包裹和信看,也在念叨着李枝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