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姝叫來春雨和阿四,把她們倆都扶進了房間。
自己也倒頭就睡。
……
一場大覺睡到日常三竿,三人走出房門看見對方,不由噗呲笑出聲。
彼此間的距離似乎消弭無蹤,親近了許多。
隻聽旁邊吱呀一聲,是王嬸從裡面走了出來。
宋玉姝第一次見到她。
叫她王嬸似乎有些……不太妥當。
她甚至想叫一聲王夫人。
雖然病容猶在,臉色憔悴,但一看就知道保養地極好,且氣度、穿着也不像普通人家。
她見幾人都在,緩步走了過來,行了一個看起來十分好看的禮,客氣道:“昨日我雖然昏睡過去,但也知道是幾位照顧了我。大恩不言謝。”
宋玉姝覺得她的謝禮特别……特别地标準和好看,是記憶力京城那些貴婦人才有的。
是那種早就滲入進日常生活裡,不由自主就體現在方方面面的動作習慣。
難不成還真是從京城來的。
蘇怡:“大姐不用客氣,昨日是這位小姑娘給你開的藥方、熬得藥,我和柳妹妹也隻是搭了把手。”
王夫人看向宋玉姝,見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姑娘,便向她微微點頭。
宋玉姝見她還是很虛弱,說道:“王嬸嬸,我們一會在廚房做點粥,你也一起吃點吧。你剛好一點點,喝點粥正合适。”
王氏說了一聲謝謝,便轉身回到了房間。
雖然王氏依然說話很少,但她偶爾也會出門,與大家一起坐坐。
每隔三天,都會去前面誦經念佛。
日子一天一天似乎沒那麼難過。春玉和阿四都習慣了山下面簡單安靜的日子。
柳氏已經來了三次信,宋玉姝把這裡的事情一點一滴都告訴她,讓她不要擔心。
柳氏說,她現在管家還算順利。剛開始有一些老仆人欺負她新上手,她雖然也吃了一點虧,不過現在已經好多了。
元止長得越來越可愛,已經可以在床上翻來滾去,就快能坐了。
随着信來的,還有柳氏送來的銀子。
她總是擔心女兒在外面會因為銀錢不夠受委屈,鋪子裡有了收益就給她送來。
等到柳氏第四封信送來的時候,醫館的事情也終于有了進展。
姜父相當有經驗。
選址、裝修、進藥材,走手續,一切都辦得井井有條。
上次在姜府,宋玉姝就已經對醫館内的布局提了一些現代性的意見。
主要是這個醫館可能會面對更多女性,所以看診的地方必須更注重隐私保護。
病人進門後,會有人先了解大體情況,做一下登記,而後排隊進單獨的房間看診。
随後再拿着方子排隊取藥。
這幾個環節怎麼設計布局,怎麼安排人手,都和姜父姜母,還有餘氏商量了一下。
畢竟,他們都很有經驗。
除此之外,宋玉姝還在醫館内預留了一塊地方,不用很大,但相對獨立的空間。
她的設想是專門做一些女性保健類的中藥類補品,可以不用看診,單獨購買。
這其實是很大的一個市場,隻不過柳州畢竟隻是一個小縣城,經濟基礎也比較差。
一般人滿足溫飽不生病就好了,隻有富裕人家才會考慮補品這樣錦上添花的東西。
所以她目前的設想也比較簡單,預留的地方也不大。
……
當時聽完宋玉姝的想法,姜父幾人内心都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了。
一開始,姜父隻是想開一間平常一般的醫館,畢竟柳州乃至幽州,醫館都是那個樣子。
而他們開的這一間,最大的特别之處就是大夫。
他相信以柳十一的醫術,一定能把醫館開下去。
但沒想到,柳十一不僅醫術上有超越年齡的水平,連做生意都有很敏銳的頭腦和超前的認知。
她對醫館的布局章法非常老道,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若說她一點都沒開過鋪子,真的很難相信。
他之前問過柳十一的年齡,她說過完年剛剛十歲。
十歲的神醫神童,世所罕見。
真是好奇她從哪裡學得的這一身醫術。
畢竟,像他夫人這種病情,普通這個年紀的小姑娘怎麼會懂婦人生産這些事呢。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宋玉姝不知道自己已經在姜府心裡成了神童一般的存在。
信裡說,醫館已經基本準備妥當,各類藥材也齊全。
在衆人的齊心協力之下,醫館終于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姜父找人算了個大吉的日子,又着人做了醫館牌匾 。
六月初八這日,如意堂醫館終于正式開業了。